美國動用「總統撥款權」軍援,與台灣國家安全認知的長遠挑戰
美國總統拜登7月28日宣佈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提供台灣三億四千五百萬美元的軍備。這是美國首次透過此類方式軍援台灣,引起了相當的關注。
何謂「總統撥款權」(PDA)?
拜登政府此時動用「總統撥款權」(以下簡稱PDA)來為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一來是為了在2023會計年度結束前將國會之前所批准的十億美元軍援台灣的預算額度加以動支,以免浪費國會所提供的資源。而此次公開宣告對台灣的PDA軍援,除了拜登政府希望藉此在政治上展現對台灣的支持(以緩解國會友台灣/反中共勢力的壓力)外,也同時是向不斷對美國試圖穩定美中關係之努力表現出桀驁強硬態度的北京發出(別敬酒不吃吃罰酒的)訊號。
另一個意義則在於拜登總統已正式授權國務卿/國務院負責執行對台灣的PDA軍援業務,故後續PDA方案的執行可較正常化(且低調)進行,不至於引起中共的敏感反應。這也就是雖然美國主流媒體高調報導了這次的PDA動作,但實際軍援包裹的內容卻透露甚少的原因。
由於依照法規,PDA是直接從美軍現有庫存中提撥提供給盟邦,所以都是硬體品項,而不包括服務類(如:訓練、工程技術協助、後勤保修等)的非物質援助。而且,此次的軍援項目也基本上與台灣目前的軍購案沒有重疊,故與所謂補償軍售交貨延宕的目的並無直接關係。但由於PDA可直接從美軍庫存中交付軍品,可省卻常需長達數年的軍購程序時間,故不失為一種迅速提供武器裝備給台灣的管道。尤其在克服了第一次批准台灣使用PDA的美政府法律與官僚體系作業惰性之後,日後此類的對台軍援核准流程將會更加順暢。
至於軍援內容品項,官員均表示目前不便公開。但據華府圈內人了解,除了媒體曾報導過的MQ-9A無人機外,還包括班用步兵武器、小口徑彈藥、人員防護裝具、戰力防護器材、訓練儀、反裝甲飛彈與偵蒐監控系統等。
從這些明細來看,美國軍援的主要用意明顯在於透過補充關鍵能力或數量上的短缺,於短期內盡快強化台灣常備與後備部隊的「即戰力」。美方此次所提供的軍援品項有基層部隊使用的普通武器彈藥和個人裝備,但也有台灣之前未曾獲得過的相對先進能力,勘稱適度均衡。最重要的是,非但不需要台灣出錢(包括之前曾有爭議的MQ-9A改裝經費),而且還可以很快就獲得,無需等待簽約產製。
事實上,美方已在進行第二批的軍援規劃,以期能在本會計年度結束前盡可能的將剩餘的國會核准軍援額度透過PDA(至少程序上通過)提供給台灣。第二批的確切進度目前尚待明朗,但由於美國本會計年度是2023年9月30日結束,這意味著如果拜登政府欲在預算失效前消化餘額的PDA(尚餘約六億五千五百萬美元,亦即約兩百億台幣)來軍援台灣的話,就必須在未來的一個半月內完成作業。
美國透過PDA加速落實對我國的軍援,不僅對提升國軍實質防衛戰力可收立竿見影之效,也是在戰略上力挺台灣的前所未有重磅加碼。而由於這清晰的展現了美國的意圖與決心,對於強化台海區域的嚇阻絕對會有相當程度裨益。我們也應以正面的態度正常看待,而非像部分論者,總是質疑美國是否有不良意圖或是利用台灣製造戰爭等等的超理性思維。
廣頻的安全援助與合作
美國對台灣戰備物資與彈藥的囤儲(stockpiling)也在低調進行中。原先台美雙方針就倉儲設施問題的歧見,據了解也已於數月前獲致轉圜共識,預計明(2024)年初左右就可進入實際執行階段。這對於戰時補給遠不如烏克蘭便利的台灣而言,意義重大。而且也是美國認真加持,決意防衛台灣的具體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當年並未在烏克蘭預儲戰備物資或彈藥,對烏克蘭的軍援也絕大部分都是戰爭爆發後才提供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受到的援助與準盟邦待遇乃是烏克蘭當年所未能享受的。而我們的社會也無需對此懷有「勿隨美國起舞」的不知所云疑忌。
過去一年多來,美國還積極的流線化了對我國的自主國防工業的技術出口程序,包括批准了多項之前被嚴格卡關的飛彈製造技術、設備與關鍵原材料等。美台雙方也在逐步推動飛彈測試等方面的合作,以助提高台灣武器系統的品質與性能保障。這也是過去數十年來所未見的協助與准盟邦待遇。
除了物資與技術援助外,美國也已在台灣正式成立了「聯合訓練小組」(JTT),以協助國軍進行訓練為名,實質上等於恢復了當年美軍顧問團的雛形。其主要任務雖然名義上是針對台灣將要獲得的多種新型美式武器裝備協助國軍先進行換裝訓練,但事實上是為了配合台灣的部隊(以地面部隊為主,但也包括海空軍單位)執行協訓。其目前編制雖僅二、三百人,還不能經常性的深入所有基層單位,但相信假以時日與經驗磨合,絕對可以對加速對因長期孤立無法正式與美/外軍交流協訓的國軍推動改革,改善國軍接受與吸收新概念,準則與戰術戰法等做出重大貢獻。
此外,誠如媒體曾報導過,國軍的兩個陸軍營級部隊將赴美受訓,其中前往密西根州的三三三旅下轄之聯兵營將參與美方所舉辦的大規模「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聯合作戰演習,故可有機會與美軍、甚至其他盟國的部隊一起演訓。而陸軍裝甲五四二旅則派一個聯兵營至美國夏威夷州接受美軍訓測。這些都是比照烏克蘭部隊接受美軍訓練的模式,對於引進新作戰形態、基層裝備/技術/戰術/觀念等均將極有價值。
美台關係之間的強韌化
美國對台灣的戰略加持,不僅是在純軍事援助方面,也涵蓋了其他的政策與社會領域的強韌化合作。
譬如說,「全社會防衛」(Whole Society Defense)已逐漸成為美台安全合作的核心思維。這不僅在過去數次的雙方高層戰略對話(包括「蒙特瑞會談」與「特殊管道會談」)中都是日益重要的議題,而且參與「蒙特瑞會談」的我方人員還包括了越來越多國防部以外的部會官員。
美方官員並證實,台灣內政部與海巡署等單位的代表並曾在會後參訪了包括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海岸防衛隊(USCG),國土安全部(DHS)等美國政府機關,以聽取簡報並討論可能交流合作。同時,美軍單位也積極參與對台灣關鍵基礎設施的評估,並對該如何減低其脆弱性、增進其存活性或進行改造提供專業建議與規劃。從水力、電力,運輸、通訊,到醫療與重要物資儲存等等,這些攸關民生與社會運作所需資源的強韌化都已納入美台合作的範疇之內。
美台雙方也都在針對日益迅速擴展與深化的安全合作關係投注資源。譬如說,美國國防部負責涉台政策辦公室的人員編制已從數年前一度僅剩兩人增加到了至少四人,而美國國務院政軍局涉台業務的官員也有增加。同時,台灣駐美相關單位也在擴編。譬如說,美方官員也透露,台灣駐美軍事代表團除原有的陸海空軍正副武官外,近一年多來也增添了全民動員署的代表以及專門負責與美方聯絡國防事務的人員,且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中。由此可見,這是為了因應處理近一兩年來不斷大幅增加,密切頻繁且日益多元化的美台雙向安全合作業務。
國家安全認知的挑戰
但美國再多的援助與合作也無法克服台灣真正的挑戰。那就是,台灣內部對於國家安全問題在認知上的困惑(或被混淆)。
實際上已進入大選週期的台灣,由於部分政黨將此次選舉定位為 「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讓主張對軍事上不斷進逼的中共維持強硬態度的民進黨蒙受巨大壓力,而致使其改變了若干政策。譬如說,蔡政府對於民間自發試辦國土防衛部隊與戰術訓練等倡議原本是持樂觀其成的態度,而知名企業家也曾同意支持並考慮從其所公開承諾的巨額捐款中撥一部分資助推動相關的計劃。
然而,這立場在今年春天發生丕變,而所有相關工作也因而喊停。這明顯與民進黨擔心擴大民眾參與自衛組織可能影響民意與選情有關。美方在徵詢研究台灣國防的專家後對此發展有所掌握,而這也對希望加持台灣民心的美國政府的決策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美國希望加持台灣的民心,以及抗拒中共吞併威脅的決心,倒不一定是針對任何特定的政黨或參選人。美國是不願見民主自由、經濟開放的台灣淪入中共之手或引發戰爭,而不是偏袒某個政黨或特定政治人物。
反諷的是,是北京對台灣的威脅和挑釁,以及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區域與世界秩序之銳進對抗,才讓美台關係趨於了如此的密切和升級。這些都不是台灣單靠自身意願或努力所能爭取到的,更不可能是純因為台灣抗拒中共促統的結果。中共對台灣以及亞太三海(南海、台海、東海)整體威脅的急劇升溫與美中競爭的趨近冷戰門檻,已經使得美國對台灣的戰略佈局與角色定位出現了本質性的轉變。台灣已經從萬一中共丕變成為敵對勢力時美國制衡中共的保險,成為了圍堵中共冒進的防禦鏈之關鍵一環。故美國對台灣的加強援助明顯是中共導致局勢緊張之果,而不是造成緊張的原因。
國軍應該好好把握這數十年來都未有的軍事物質援助與良好的交流機會,採取開放的態度與較接納性的胸襟視野,虛心參考美軍顧問們所帶來的新觀念、作法、經驗與文化。這不僅是現在的國防主事者所需面對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正在角逐下一屆總統的候選人暨其國安團隊必須開始認真思索與準備的課題。缺乏能夠處理此類問題之人才的團隊,即便當選了也會無法於合理的期間內適應台灣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安全環境。這不僅是我們台灣選民所應該關注與要求的候選人條件,也是美國政府涉台官員對本次台灣大選的最重要觀察點之一。
歷史的一再經驗告訴我們,唯有先能戰敢戰,才能談和平。唯有透過力量才可達成有意義、可維持的和平。否則就只有聆聽敵人支配投降、屈辱與被壓搾條件的份。讓我們對國家安全抱持正確的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