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的紅線:國防部實質杯葛「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幕後與正辦 | 梅復興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封殺的紅線:國防部實質杯葛「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幕後與正辦

媒體報導,國防部已臨時決定全員不出席今年10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圖為2019年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左)與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張冠群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媒體報導,國防部已臨時決定全員不出席今年10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圖為2019年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左)與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張冠群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媒體報導,國防部已臨時決定全員不出席10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主要是因為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私人受邀前往,就台灣整體防衛戰略議題發表演講。而所引述的理由竟是考慮若國防部派員與會而立場又與李喜明意見相左,會引發尷尬。甚至還有媒體稱杯葛這次會議是因主辦單位踩了國安高層的「紅線」之故。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存在價值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從2002年開始舉辦,今年已是第20屆。這個舞台之所以能存在這麼久,主因它為台美雙方在國防與國防產業上提供一個獨特的第二交流軌道。對於台灣而言,該會議更另有價值——它為我方國防、甚至國安高層官員提供跟美方國防高層官員在非正式會議場合晤談的機會。多年來,許多重要軍事合作事宜(不僅限於一般所想像的軍購)都曾藉此活動的「會外會」(side meetings)交流溝通。而這個橋樑在過去20年間,經歷了兩黨三屆不同政府、與台美關係的高低起伏,都從未中斷,其根本原因即在此。

美方對此第二軌道的評價相當肯定,本次也希望能依過去20年來的慣例(去年當然例外,因為沒有舉辦實體會議,改為視訊會議),與台灣代表團的高階官員舉行會外會,在美中博弈日烈、台海風起雲湧之秋,盡可能多與台灣國防國安高層官員接觸,交換意見。

過去近二十年來,國防部都從未間斷派至少副部長級官員帶隊參加(甚至還有兩次由國防部長出席)更說明了政府對此會重要性的認可。事實上,不僅是軍方認為這個與美方官員額外溝通的管道與機會很有價值,前兩年連同負責國防事務的國安會副秘書長也都曾出席參加,並與美方官員以及業界溝通。可見政府與國安高層也都高度肯定此管道的重要性。

這次國防部原已規劃派遣13人代表團赴美實地與會,並由副部長帶隊。然而,國防部於兩、三週前突然態度改變,以疫情為由婉拒赴美參加。然而,國防部並非因為疫情而斷絕所有訪美交流活動。事實上,9月就有至少兩個代表團依照原定年度計劃在華府與夏威夷與美軍舉行會談,而10月間也還有其他的軍種等年度會議照常執行。可見所謂疫情或回國隔離時間冗長等考慮並非真正原因。

如果媒體報導所言屬實,高層決定不同意國防部派員出席今年的會議,一來是因爲美台商會邀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參與小組討論,故擔心會出現與官方立場不同調的狀況,而且一個月前「蒙特瑞會談」才剛與美方涉台政策官員(包括新上任的美國印太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Ely Ratner)會談過,故不見得需要再利用這次機會接觸了。但這個說法合理嗎?

首先,李喜明已退役兩年多,早無官方身分或對政府政策有任何影響力。事實上,在國防體系與國安高層均明顯高度排斥其理念的情況下,實在看不出來李喜明一介平民以私人身分出席會議發表個人意見,會對美台之間的國防安全合作造成什麽尷尬或不利影響。更何況,我方退役高階將領、甚至前國防部部長近年來也都曾應邀前往該會發表演說,其理念也都未見得與現在的政府相符合。那為什麼之前都沒有抵制這個活動呢?

如果媒體報導所言屬實,高層決定不同意國防部派員出席今年的會議,一來是因爲美台商會邀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參與小組討論,故擔心會出現與官方立場不同調的狀況。圖為新上任的美國印太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Ely Ratner。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媒體報導所言屬實,高層決定不同意國防部派員出席今年的會議,一來是因爲美台商會邀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出席參與小組討論,故擔心會出現與官方立場不同調的狀況。圖為新上任的美國印太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Ely Ratner。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台如何看待溝通管道?

其次,台海風雲日緊,不僅一再示警未來六年内中共或將可能對台灣發動軍事進犯。而月前美英澳(AUKUS)三國甘冒得罪法國與震撼其他印太盟友的代價,透過核動力潛艦案進一步鞏固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同盟,其實更是默認與中共實際發生戰爭的機率極高。在此嚴峻的戰略氛圍下,美國其實非常希望能與台灣更密切的溝通,以利隨時更新雙方在合作方面的最新進展並交換最新的想法,以圖解決困難,增強嚇阻維持台海和平。

美方官員日前跟筆者透露,主管台灣政策的美國防部印太助理部長Ely Ratner原本因10月11日乃哥倫布日聯邦政府放假不便出席發表演說,但為表示對我方的重視與尊重,特別表示願改10月12日一大早先到會場專題演講並與我國防官員會談,接著再趕去五角大廈上班。其對台灣的重視與誠意,不言可喻。

然而,我們的決策者對此似乎並不認同。蓋如果「蒙特瑞會談」(戰略層級會談)討論過了,就認為在短期内再與美方主管台灣國防政策的官員會晤溝通已無必要,那為什麽美方高階官員並不這麼表現呢? 

台海風雲日緊,不僅一再示警未來六年内中共或將可能對台灣發動軍事進犯。而月前美英澳(AUKUS)三國甘冒得罪法國與震撼其他印太盟友的代價,透過核動力潛艦案進一步鞏固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同盟。 圖/歐新社
台海風雲日緊,不僅一再示警未來六年内中共或將可能對台灣發動軍事進犯。而月前美英澳(AUKUS)三國甘冒得罪法國與震撼其他印太盟友的代價,透過核動力潛艦案進一步鞏固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同盟。 圖/歐新社

美方支持的ODC已成不可碰觸的紅線?

平心而論,決定出不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是政府高層的權利,這次不參加也不會重創美台的軍事或國防產業合作的大方向。但美國高度關心台灣安全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而美政府與軍方對於台灣在自我防衛方面承諾的實踐進展更是(極)高度的關注,幾乎只能以「焦急」二字來形容。是以,我們應把握每一個與美方國防暨或國安團隊高層會晤、會談的機會與場合,向美方說明我們的努力,解釋我們的困難,尋求美方更多的協助與政策配合,甚至遊說如何更進一步提升雙方的戰略關係。

當然,這次事件,也有可能與月前的「蒙特瑞會談」有關。根據美方高層人士日前提供的背景說明,台灣方面在該會中提出希望美方協助若干項目(包括關鍵技術與預置補給等),美方則有再次表示希望台灣能更重視並積極落實「整體防衛構想」(ODC),透過優先構建非對稱防衛能力,以迅速強化中短期内的可恃即戰力。國安高層可能因此認爲美方是受到李喜明仍持續倡議其「整體防衛構想」(ODC)之影響,而持續對我施壓。

在此脈絡下,檢視否決國防部赴美參加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決定,就不難看出其背後的思維與目的了:藉著20年來首次對該會的實質杯葛,以警告多年來都非常支持台灣與國防部的美台商會不可再有討論「整體防衛構想」如此「妄議中央」的行為,並間接向美方宣示ODC已死,不要再繼續施壓了!

難道這意味著,美方迄今都一直認為在資源上、期程上與軍事可行性上都最符合台灣需要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已成為我們政府無法認同、更不可碰觸的「紅線」?

根據美方高層人士日前提供的背景說明,台灣方面在該會中提出希望美方協助若干項目,美方則有再次表示希望台灣能更重視並積極落實「整體防衛構想」(ODC)。國安高層可能因此認爲美方是受到李喜明仍持續倡議ODC之影響,而持續對我施壓。 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根據美方高層人士日前提供的背景說明,台灣方面在該會中提出希望美方協助若干項目,美方則有再次表示希望台灣能更重視並積極落實「整體防衛構想」(ODC)。國安高層可能因此認爲美方是受到李喜明仍持續倡議ODC之影響,而持續對我施壓。 圖/中華民國陸軍臉書粉專

走出ODC爭議的正道

其實,美方官員過去數個月來都私下對筆者表示,美國政府與國防部可以理解如果台灣決意放棄「整體防衛構想」(ODC)的主張,而另走新的方向。美方惟希望台灣能夠儘快說明計劃用來取代ODC的新防衛思想與優先建軍邏輯,以便雙方在此危機日益迫切的當口上儘快磨合,一致協力強化美台的軍事合作,嚇阻北京蠢動。而美方也已透過各種管道一再向台灣方面明確表達了此一立場,只不過到目前為止似乎台灣國防部尚未正式提出任何整體構想與邏輯思維。

也就是説,國防部與國安高層已決意廢除「整體防衛構想」專注優先建軍的思維與具體主張,而希望改走向無所不備的防衛建軍企圖心,但卻還未能拿出一套足夠讓美方信服或至少要認為台灣在其國防資源和僅存的時間限制下有可能實際達成的國防構想。而務實的原因是,國防部與國安高層所願景的這套,從「制敵彼岸」(遠程打擊)到「殲敵陣内」(灘岸後/城鎮作戰)的重層防衛,雖然很理想完美,但在美方所擔憂的資源與時間等現實局限下根本不可能做到。這次政府不得不忍痛編列2,400億元特別預算欲在2027年前採購大部堪稱非對稱戰力的國產武器系統,就說明理想願景vs.資源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而這還僅僅是錢的問題,不是其他在政治上可能更痛苦的挑戰(例如:兵役,後備動員等)。

無所不備的結果,必然會無所不寡。樣樣都想做,結果會樣樣都做不好,做不足。國防乃攸關國家存亡安全與發展之大事,豈可缺乏可行可恃的中心思想? 

「整體防衛構想」(ODC)如果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了,那就透過公開辯證推翻它,並提出可行可恃的新方案取而代之,說服美方這新的構想的確是正確、務實而且可行的,爭取他們支持協助。然而,我方高層此次用「封殺紅線」的突兀方式向美方逆向表達不滿,既不光明正大,也因沒有說服力而不會收到所希望的成效。頂多只會被美方解讀為台灣在此戰略板塊挪移的關鍵時刻卻仍以保守,内部意見歧義或政治考慮優先。

筆者近數月來多次參加台海安全的研討會或各別拜會時,美方現任暨不久前才卸任的國安、國務、國防官員均不約而同表示,每次跟台灣方面問到提升自我防衛的議題,台灣高層官員都會信誓旦旦的闡述他們「將要怎麼做」,但卻鮮能說出「我們(台灣)已經做到了什麽」。蔡政府這次用心良苦的特別預算案顯然就是針對此的部分回應,值得肯定。而就前述美方對台灣防衛戰略構想方面的期盼,相信身為三軍統帥的蔡總統也應會有所審思,並責成國防部與國安會盡速擬定足以讓美方認同並支持的新國防構想。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左3)、許毓仁(左2),以及當時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員,包括淡江大學副教授黃介正(右1)、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右2)、國安局前駐美中將特派員田在勱(左1)出席2019年「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左3)、許毓仁(左2),以及當時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員,包括淡江大學副教授黃介正(右1)、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右2)、國安局前駐美中將特派員田在勱(左1)出席2019年「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