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台灣人國防意識變化,會受政府國防政策的影響嗎? | 思想坦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王宏恩/台灣人國防意識變化,會受政府國防政策的影響嗎?

圖為漢光36號演習,花防部反登陸作戰。 圖/青年日報
圖為漢光36號演習,花防部反登陸作戰。 圖/青年日報

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至今,一大政策議程就是國防政策。吳怡農多次透過自己的身分與知名度丟出國防議題,而蔡英文總統的臉書,根據筆者初步估計,自今年五月以來,大概有五分之一的貼文與照片都是軍人與軍隊相關的議題。

根據美國學界的研究結果,民眾對於外交之類的政策偏好與認知,大多是由政治菁英推動形塑的。那麼,台灣民眾對於國防議題的態度,也會受到蔡政府提倡國防的影響嗎?

台灣人國防意識上升中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我分析了兩周前剛執行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aiwan National Security Survey),這個由美國杜克大學委託政治大學從2002年開始每年執行的台灣電話抽樣調查,結果於日前釋出。這份資料的特殊之處,是詢問台灣民眾對於國防議題的看法,而且已經問了將近20年。在兩周前一共詢問了1100位台灣民眾。

分析結果顯示,假如跟2019年初執行的上一波問卷相比,台灣民眾對於國防議題的看法跟支持都有顯著的提升。回顧2019年初執行的問卷是在一月進行的,當時剛舉辦完地方選舉,由韓國瑜帶領國民黨獲得大勝。

首先,在被問到「如果大陸攻打過來的話,請問您覺得我們國軍有沒有足夠能力靠自己保衛臺灣?」過去幾年大概都只有兩成的民眾覺得可以,去年是21%。但在今年,數字上升到33%。雖然看起來數字本身不高,但躍升本身是非常顯著的。

同樣的上升比例也出現在另外一題,「如果臺灣與大陸發生戰爭,請問您會採取什麼行動?」2019年得到「願意參戰」的值是22%,但在2020年,願意參戰的比例提高到36%。兩次問卷中,大約都有25%的人選擇「順其自然」,另外25%的人選擇不回答,而兩次問卷中打算投降、逃跑、放棄的民眾從30%降低到20%。

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NSS)問卷過去得到台灣民眾願意參戰的比例,相較於其他學術問卷都比較低(見〈台灣民眾遇到戰爭時會支持作戰嗎?民調結果十分分歧〉),原因在於這問題是開放性的答案,所以才會有許多人選擇不回答、或者回說順其自然。但在這份問卷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願意作戰的台灣民眾有著顯著提升。

這個比例提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作戰本身是一個集體行動的議題。在我之前接受全球台灣智庫(Global Taiwan Institute)贊助的委託研究案中發現,台灣民眾對於是否願意作戰的比例,會顯著受到身旁其他人的行動所影響。當台灣民眾知道旁邊其他人都願意打仗,自己願意打仗的比例就會大幅提高;反之,假如台灣民眾知道旁邊其他人都不打,自己打仗意願也會大幅降低。

這個結果也出現在今年的TNSS。去年被問到「如果臺灣與大陸發生戰爭,請問您認為大多數臺灣人會不會抵抗?」時,有62%的台灣人說會,而這個值在今年提高到了72%,這就是一種自助人助的集體行動表現。

台灣民眾對於是否願意作戰的比例,會顯著受到身旁其他人的行動所影響。圖為我空軍F-16戰機。 圖/軍聞社
台灣民眾對於是否願意作戰的比例,會顯著受到身旁其他人的行動所影響。圖為我空軍F-16戰機。 圖/軍聞社

對參戰態度的建構

很顯然地,這種集體行動的邏輯就成為一種雙面刃。當蔡政府積極備戰,台灣民眾對國防更有信心,自然會提高對於戰爭的準備與意願。

但在同時,假如中國的文攻武嚇成功地疏離了台灣民眾,讓民眾覺得身邊的人都不願意打仗,那投降主義就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諾言。在此邏輯下,台灣民眾的打仗意願是一種建構的態度,取決於菁英之間對於士氣鼓舞與打擊的對決。

至少在當下的時間點,台灣民眾的國防意識是提高的,而此也反映在其他相關議題上。舉例來說,今年的問卷被問到兵役,「臺灣目前除了自願從軍者之外,民國83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需要接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請問您覺得這樣的兵役役期是太長,剛好,還是太短?」,有高達75%的台灣民眾覺得太短,僅有2%覺得太長。

而國防議題自然也延伸到的外交議題。台灣民眾被問到「有人主張:『臺灣應該加強與美國、日本的合作來對抗大陸。』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看法?」,2019年的問卷中有46%的台灣民眾同意,而到2020年這個比例提高到56%,提升到絕對多數的程度。而此結果也等於是台灣民眾,對目前美國應屆政府印太策略的直接支持。

台灣民眾的打仗意願是一種建構的態度,取決於菁英之間對於士氣鼓舞與打擊的對決。 圖/軍聞社
台灣民眾的打仗意願是一種建構的態度,取決於菁英之間對於士氣鼓舞與打擊的對決。 圖/軍聞社

小結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台灣民眾對於國防的支持、近日對於美國大選的關心、日前對於泰國抗議、香港抗爭、印中衝突等的關注,都顯示了台灣民眾越來越看到了台灣本身的能動性,並以台灣本身作為主體思考與計算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利害衝突,這些都是過去幾年看不到的。

當然,在真正計算國際之間的利益時,同時也代表台灣民眾會更可能受到美日印各國的外交政策所影響,進而影響對國內政黨的支持。

但對於長期於國際外交不甚看重的台灣政治來說,開始逐漸放棄天朝大國的心態,用更務實的態度面對國際政治的成本與取捨,對一個小國來說,要如何走得長遠,是必要的民意成熟過程。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為〈台灣民眾的國防意識正在上升中〉。)

圖為上月空軍天龍操演畫面。 圖/青年日報
圖為上月空軍天龍操演畫面。 圖/青年日報

  •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