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興/沒簽RCEP被邊緣化?台灣滿手爛牌,不差多一張鬼牌
11月15日東協十國加上日本、韓國、中國、澳洲、紐西蘭,對於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個全球最大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協議並簽署。RCEP簽署國佔全球GDP約三成,也約佔台灣外貿總額的六成,而台灣完全被排除在這個經貿組織之外,國內的震撼極大。
不過消息傳出後幾天的台灣股市,表現堅強,老友范世平教授17日在臉書這樣寫著:「15日在中國的主導下有14國共同簽署了RCEP協議,因為台灣沒參加,一大堆人唱衰台灣,結果隔(昨)天台股卻大漲278點,登上13551點高峰,今天再漲42點達到13593點,台灣人的信心在此展現。難道外資真的蠢到極點,台灣都要被邊緣化了,還狂買台股,不怕自掘墳墓嗎?」
如果RCEP對台灣經濟影響嚴重,為何台股還表現堅強?范教授點出了有趣的問題,就筆者一位經貿學者來看,股市起起伏伏的原因很多,但是眼前台灣企業與民眾,沒有對台灣經濟失去信心(否則台股應該要崩盤)。因為大家都知道,關於FTA(自由貿易協議),或者是經貿邊緣化的問題,台灣早就是手上一堆爛牌,再被發一張鬼牌,有差嗎?
爛牌1:東協加一台灣沒份,早就被排擠在東協FTA之外
RCEP簽約之後,國內在野黨以及不少電視名嘴,一直在喊台灣會因為關稅壁壘,被排除於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往來之外,這樣的說法,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聽了大概都會搖頭。因為台灣早在RCEP之前就被排擠在東南亞之外,企業早就硬戰好幾年了,名嘴們與經濟現實的落差過大。
RCEP是在東協加一的基礎上所成立的區域經濟整合。因為中、日、韓、紐、澳、印等六國早在RCEP之前,就已經簽署完成東協加一的FTA。台灣沒有參與東協加一,早就被排除在與東協十國自由貿易之外了。
現在在野黨立委或者前官員,猛烈批評民進黨政府,台灣沒有加入RCEP會讓台灣經貿邊緣化,這個指責怪怪的。東協十國加一的簽約熱潮,大概是2010前後5年,也就是說馬英九總統任內8年,如果他有能力,是可以去完成台灣的東協加一的FTA。而在他任期內,東協十國中台灣只與新加坡達成FTA。
這表示,馬前總統宣揚九二共識,國民黨在中國面前只提一個中國,回台灣才講各自表述,在這樣的努力配合之下,只能換得新加坡一國的FTA。國民黨自己做不到東協加一,現在指責民進黨政府沒法讓台灣加入RCEP,這實在沒說服力。
就現實層面,九二共識是換不到台灣加入RCEP的啦。最新完成東協加一的是香港(2017年)。中國是RCEP內的決策大老,且要加入RCEP先要完成東協加一,這意味著台灣若不變成香港,完全成為中國的屬地,台灣要加入RCEP是不可能的。而大部分台灣人是不願意看到台灣香港化,因此台灣註定與東協加一絕緣,無法透過東協加一與東南國諸國達成FTA,是台灣手上注定的爛牌之一。
此外,RCEP是個封閉型的區域FTA,簽約之後,除了印度之外,短期之內不會開放給其他國家申請,而這個短期的意義,筆者猜想至少是十年以上了。
爛牌2:與中國大陸的FTA,台灣早就輸給韓國,這次再輸給日本而已
因為RCEP是東協加一基礎上的區域經濟整合,RCEP真正創造出對台灣的不利貿易影響是,新增加了中日韓FTA。過去中日韓三國之間曾經嘗試建立多邊FTA,但是因為歷史情仇、外交轉折等因素,並沒有達成。
此次透過RCEP的形式,這三國間有實質FTA的效果。但是中日韓FTA就算達成,對台商也不會被嚇死。因為中韓兩國2015年就達成雙邊FTA協議,台商早從5年前就開始面對在大陸市場中,不平等關稅的競爭。
另外台灣與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結構,也讓台商受到的衝擊小。台灣出口到中國與日本的商品,七成以上是免關稅的電子零組件,雖然出口到韓國零關稅的比例只有兩成,但有六成商品的關稅率低於5%,加起來台灣出口到韓國的商品有八成是關稅率低於5%,台灣在韓國市場,與中日廠商相比,沒有零關稅的優勢,其實影響不大。
儘管中日韓FTA的影響不大,台灣出口到韓國與中國的商品,大約有兩成的關稅是高過5%,RCEP還是替這兩成出口品帶來明顯的關稅劣勢。不過因為台灣跟中國的ECFA貿易談判早收清單的優惠關稅至今仍未失效,這為台灣產業界提供某些喘息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肯定馬英九政權其間促成ECFA早收清單。
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國,與中國大陸簽訂FTA,台灣早就輸給韓國,RCEP是讓這付爛牌,再多輸給日本而已。當然最理想的情況下是台灣能與中國大陸完成ECFA貿易談判,但是國民黨政權時期,兩岸貨貿與服貿都走不下去,民進黨政權時期,兩岸關係冷淡,重啟ECFA談判遙遙無期。爛牌僵局似乎無解,但是這次RCEP談判所完成的貿易架構,似乎帶來一線曙光。
爛牌中尋找出路
政府策略1:做好準備,待加入CPTPP的機會
RCEP之後,台灣要解決在東南亞關稅不公平競爭的劣勢,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CPTPP。CPTPP中已經有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等國,泰國、菲律賓、印尼也都表示過有興趣。所以能夠加入CPTPP是最好的解套方式。
當然台灣要加入CPTPP,中國也一定會對其他參與國施壓,台灣參加的難度高。但是RCEP成立之後,美國重返CPTPP的機會變大,因為如果美國不重返CPTPP,在政治上將眼見中國對東協十國以及日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經濟上也必須眼睜睜看著,東南亞這塊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區域,經濟成長的果實被中國吸收。
如果美國重返CPTPP,CPTPP成員國抵擋中國壓力的能力大增,是台灣加入CPTPP的大好機會。因此台灣對於美日的不公平貿易對待,例如禁止美國萊豬以及日本五縣食品進口等問題,一定要堅定處理,否則台灣要加入CPTPP只是空談。
政府策略2:以RCEP模式,尋找機會重啟ECFA
當年台灣跟中國ECFA走不下去,在貨貿方面,主因之一是擔心中國大陸農產品席捲台灣市場,因此雙方談不下去;服貿方面,因為台灣民眾擔心中國大陸資本入侵台灣太深,因此拒絕匆忙達陣。這兩個問題,在RCEP都可以找到解決方式(或者說RCEP裡面的中日貿易談判結果)。
RCEP的農業開放程度低,例如日本對中國只零關稅五成左右的農產品,而服務業,也就是直接投資,中國也幾乎是對日本不開放。因此RCEP這種服務業幾乎不開放、農業低度開放、工業產品開放八到九成的中低度FTA,非常適合當年走不下去的ECFA。台灣政府可以尋找適合的政治時機,以RCEP模式,嘗試重啟當年走不下去的ECFA。
企業策略:尋求五成價值在台生產的機會
在今日全球生產鏈複雜的世界,區域FTA其實是很彈性處理跨國生產的。產品要在RCEP十五國內零關稅銷售,並不需要產品百分之百的生產流程都在十五國內。一般而言,只要最終產品是在十五國內完成,並且在該國使用的原料價值,以及生產流程中增加的附加價值,佔產品最終價格的四成或五成以上,就可以免關稅出口到十五國。
在此原則下,台商可以保持台灣核心產品生產,並以分散生產據點的方式,來達到降低關稅的效應。舉例來說,台灣機械廠可以在中國設廠,在台灣生產關鍵零組件,中國組裝後出口東南亞,只要最後中國出口價格,是從台灣進口零件價格的兩倍以上(意味著產品在中國的其他零組件採購與組裝生產,創造了五成以上的價值),就可以享受RCEP的零關稅出口優惠。
上面的分析,是依照一般區域性FTA的慣習,至於RCEP實際「原產資格比例」的要求是多少,恐怕還要參照各國的簽訂條約而定。但是RCEP簽訂之後,台灣沒有簽訂,就會完全被排除在RCEP十五國的供應鏈之外,那就是不懂區域性FTA,以及台商靈活彈性生產的外行說法了。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為〈RCEP:台灣滿手爛牌,不差多一張鬼牌〉。)
- 文:郭永興,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教育部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講座教授;在交流協會獎學金以及外交部學者海外駐點計畫的支持下,曾經在慶應義塾大學、中央大學、青山學院大學等大學當任訪問學人;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
-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