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進或向西轉?印度會永久告別RCEP? | 徐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向東進或向西轉?印度會永久告別RCEP?

印度總理莫迪,攝於11月3日,東協—印度峰會。 圖/路透社
印度總理莫迪,攝於11月3日,東協—印度峰會。 圖/路透社

10月與11月交替之際,亞太各國領袖、代表齊聚泰國曼谷,共同舉行了東協峰會、東協—印度峰會、東亞峰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峰會。隨著美中關稅大戰暫歇,今年各峰會的主題更著重於推進貿易多邊主義,也就是RCEP的締結。

詎料歷經長達七年之久、28輪艱苦談判後,僅次於中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卻宣布退出RCEP,震驚了RCEP的15個創始國與全球公眾。一般相信,印度退出的主因是,通過簽署協定,印度即將開放市場,但國內產業特別是農業和工業,會面臨極大衝擊,而RCEP未能提供符合莫迪政府預期的解決方案。

為何印度退出RCEP?

要知道,印度內部一直強烈反對RCEP。農業方面,國產乳製品、香料等都將受到影響。若加入RCEP,像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享譽世界的乳製品,斯里蘭卡有高品質的胡椒和荳蔻等香料,泰國、越南和印尼生產便宜耐用的橡膠等,這些產品多將免稅進入RCEP各國,印度恐不能免除被傾銷的命運。

另外,印度的製造業正處於危機之中。根據知名諮詢機構IHS Markit的日經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INPMI=ECI),10月份印度製造業的增長,呈現兩年來最低數據,接近榮枯線的邊緣。中國和東協擁有強大的製造工廠,印度業者擔心RCEP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若讓它們的貨品免稅自由進入,勢必損害本土中小廠商。

因為在RCEP架構下,印度必須取消對東協、日本和韓國等國關稅,預計含括約莫90%的進口商品;中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則含括超過74%的商品關稅。RCEP未成形前,印度約有20%的出口運往RCEP國家,而從這些國家獲得35%的進口,其中包含中國、日本在內的11個成員國,對印度享有貿易順差,但取消關稅後,極有可能會加劇印度的貿易赤字

統計指出,印度對RCEP國家有1,050億美元貿易逆差,其中中國就占530億美元,近年來更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若依照當前的條件簽署協定,勢必會進一步增加赤字。而就其他成員國看來,隨著印度經濟起飛、對外需求增加,不啻是堪稱肥美的市場。

左起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印度總理莫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攝於11月4日,RCEP領導人會議。 圖/路透社
左起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印度總理莫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攝於11月4日,RCEP領導人會議。 圖/路透社

反對RCEP者:國內產業實不足以抵抗外國競爭

目前印度擁有近14億人口,過去幾年國民收入快速增長,龐大人口紅利冠絕亞洲。縱使受美中貿易戰、國內消費放緩、信貸緊縮等因素影響,GDP成長仍值得外界期待。更重要的是,其國內產業孱弱、生產率也不高,無法滿足日益富裕的國民對於商品多樣化需求,一旦開放國門,產業實不足以抵抗外國競爭。

特別是面對中國製造,印度智庫Niti Aayog的調查指出,2010年中國與東協簽署自貿協定(ACFTA),包括印尼等六國和中國取消90%的產品關稅,貿易旋即高速成長。2010年這六國對中貿易順差為530億美元,但到2016年變成貿易逆差540億美元,顯示中國產品已席捲了東南亞大多數市場,印度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

反對RCEP者也強調,中國有著非關稅壁壘,和對產業各種不透明的補貼方式。像是對國有企業的巨額挹注,使它們能壓低價格、擊垮對手;或者同樣奉行保護主義政策,拒絕他國產業進入。亦有論者認為,RCEP已變成中國避免自身產業受美國關稅制裁而崩潰的出口管道,印度顯然是一個極佳的傾銷地點。

然而,這些擔憂都是老問題,或者可說是自貿協定無可避免的兩難。對RCEP的印度支持者來說,開放市場是推進印度產業全球化的必然之舉,選擇撤出RCEP只是昭告世人,印度缺乏自信,更凸顯印度競爭力低落的事實。

以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CR)為例,2019年印度在14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68位;在RCEP創始16國中,印度只贏過柬埔寨和寮國(緬甸未列入評量)。再看細項指標,印度的關稅繁重,導致排行第134,可以說是保護主義的典範。

即使有著嚴重保護國內產業的心態,印度歷任政府仍是和許多貿易夥伴談判協定。從千禧年迄今,印度簽署並生效了13項自貿或優惠貿易協定(PTA),包括個別國家,如日本、韓國的雙邊協定;以及多邊協定,如南亞自由貿易協定(SAFTA)等,但這些自貿協定的運作多半較不利於印度,也構成締結RCEP的阻礙。

這是因為這些協定對印度的出口並沒有預料的助益,除了SAFTA讓印度對南亞國家的貿易順差增加外,絕大多數協定都使印度對各國的逆差增加,如2009年印度對東協的貿易赤字約80億,到2018年度已達220億。此將使印度的外匯儲備以更快的速度耗盡,影響產業結構調整,更不利於印度的出口競爭力。

印度方面擔心,一旦開放國門,國內產業實不足以抵抗外國競爭。 圖/歐新社
印度方面擔心,一旦開放國門,國內產業實不足以抵抗外國競爭。 圖/歐新社

支持RCEP者認為,印度需要外部壓力,才能確保全球競爭力。 圖/美聯社
支持RCEP者認為,印度需要外部壓力,才能確保全球競爭力。 圖/美聯社

支持RCEP者:需要外部壓力才能確保競爭力

在支持RCEP者看來,過去的經驗正是重要的教訓,無法讓印度製造進軍世界,乃是因為太過保護,印度需要外部競爭的壓力才能確保全球競爭力。再者,鑒於WTO與多邊主義貿易建制可能逐漸崩潰,若世界分裂為以鄰為壑的各大貿易集團,印度產業將更受限於國內市場,印度勞工也將減少全球性的生產工作。

為了舒緩支持RCEP者的焦慮,莫迪政府做出擁護自由貿易的聲明。就在宣布退出RCEP後不久,印度商業部長戈耶爾 (Piyush Goyal)表示,印度正與美國和歐盟討論簽署貿易協定,有望讓印度進入大型已開發國家市場,為工商業和服務業增加競爭力。

但此種戰略轉變是否能成功尚在未定之天,因為印度與美歐之間的貿易衝突也不在少數。以美印協商為例,新德里希望華府恢復普遍性優惠關稅制度(GSP)待遇,維護其出口商的貿易利益,並撤銷鋼鋁關稅;華府則希望新德里開放更多產品,取消葡萄酒和哈雷摩托車、蘋果等農產品的關稅,這些都需要艱苦談判

亦有論者指出,與美國或歐盟的高標準貿易協議相比,RCEP對於印度來說是較容易簽署的協議。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日本與歐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等協議,還需要針對有爭議的非貿易問題做出讓步,例如環境和勞工法規、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印度想加入只有更加困難。

印度內部一直強烈反對RCEP。農業方面,國產乳製品、香料等都將受到影響。 圖/美聯社
印度內部一直強烈反對RCEP。農業方面,國產乳製品、香料等都將受到影響。 圖/美聯社

退出RCEP,是基於所有印度人的利益權衡?

最後,照莫迪所言,之所以會選擇放棄RCEP,乃是基於所有印度人的利益權衡。他強調從甘地護符(Talisman of Gandhiji)和自己的良心出發,都不予允許簽署此協定。所謂「甘地護符」是指若政客遇到重大政策難題,首先思考的應是最弱勢者,如果不能為他們帶來好處,那麼就該作罷。

這類印式思維深深烙印人心,也成為莫迪政府談判的籌碼。莫迪政府其實並不反對自由貿易,只是考慮到農村地區選民與反對黨派的反撲,如人民黨剛在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和哈里亞納(Haryana)邦的議會選舉吞下一些敗績,莫迪政府當然不願再讓RCEP成為之後選戰的攻擊點。

因此,莫迪政府選擇以逸待勞的戰術,創造重新加入的時機。據悉中國與RCEP創始國仍在設法與印度談判,希望給予其他條件誘使印度讓步。不難想見,莫迪政府將會提出一些有利於印度的方案,如自動觸發保障機制(ATSM),即若某國對印度進口超過既定的門檻,ATSM便會啟動課徵關稅。

這類條款明顯有違自貿協定的精神,若想得到其他國家同意絕非易事,但若少了印度,RCEP將失色不少。離明年預定締結協定的期限尚有數月,不排除會因印度而延長談判時程。至於莫迪政府也如鴨子划水,正利用美中兩強均著眼於印太地區的鬥爭,為印度爭取更好的交易。

11月4日,亞太各國領袖、代表齊聚泰國曼谷,出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峰會。 圖/中新社
11月4日,亞太各國領袖、代表齊聚泰國曼谷,出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峰會。 圖/中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