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名之為選舉的說故事比賽:團隊小英與騎車阿伯(下) | 朱宥勳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這場名之為選舉的說故事比賽:團隊小英與騎車阿伯(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團隊作戰彌補個人魅力

論個人戰力而言,蔡英文可能不見得比朱立倫好到哪裡去,她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沒梗的人。但在蔡英文的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到,沒梗沒關係,請交給專業來,用團隊作戰彌補個人魅力的不足。

小英故事的起點很不錯,2012年雖然敗選,但當時至今累積的所有符號幾乎都還能拿出來用。最經典的,就是當年的敗選感言「最後一哩路」,成為這次選戰文宣中,時不時現身的「勾子」。所有在那一晚上哭過,並且被那篇感言療癒過的讀者,只要看到「哩」就會被啟動。在這次的三組候選人當中,蔡英文是最沒有被「歷史紀錄」困擾的,她甚至得益於自己的歷史甚多,比如網友翻出來的,她當年質詢時的影片,就以其銳利表現適時平衡了她總是「不亮底牌、不把話說死」的外交官特質。在宇昌案宣判無罪之後,連最大的負面因素都正式成為無效的符號。她的所向披靡並非偶然,那是自接任黨主席以來的漫長積累。

有趣的是,你可以從蔡英文的案例,看到整個競選團隊「對症下藥」的努力。因為她是平板無人味的「蔡教授」,所以有段時間推出了她家的貓「蔡想想」和她的故事,加上插畫家創作的主動配合,打造出了不受控的貓耳娘版本蔡英文;沒有人味?那來點貓味吧。而蔡英文總是不輕許承諾的慣性,遭致了「空心菜」的攻擊,所以當然要乘著網路風向,打一波「尤達大師」的宣傳,誰敢說尤達空心、優柔寡斷?而聶永真設計的主視覺,也就隨機應變地和「光劍」沾上關係了。

而她個人也不是全無表現,還是打造出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比如在六月接受時代雜誌專訪的那句:「妳回北京後,告訴他們,台灣的下一任總統曾為你服務過。」就是很好的表現,總統的霸氣與自信可能不見得能改變形勢,但至少可以安定人心;明確點出「北京」和「台灣」的對比,也是朱、宋陣營不可能去做的。

另外一個在形象上亟須解決的問題,是蔡英文時常流露的右派意識,比如五月的「台灣的假休太多」一說,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歷史紀錄」。作為對應的,是需要更加著意加強「體察民間疾苦」的形象。一月這波「主席突然跑到馬路對面」就是很好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要素是「自發」、「失控」、「非必要」和「側寫」——蔡英文必須自發做這件事才有意義,因為非必要又失控才能突顯「親民的意志有多強」,最後,這個故事不可以由蔡英文本人說出來,所以首先揭露的是隨行人員。但這故事最弔詭的前提,就是那個「非必要」:因為贏定了,其實可以不要這麼做的,但你還這麼做就有加分。嚴格說來,這中間的意識形態猶有可批判之處,那是台灣人總是對當權者「心軟」的慣性。(你可以想像一下朱立倫或宋楚瑜做一樣的事情,最好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很不錯」,但不會讓這麼多人覺得「感人」,因為他們選不上。)

但這仍然是一小波值得欣賞的操作。無論如何,蔡英文就是必須自己過馬路。無論如何,隨行人員就是要有sense衝到前面護她,並且有那個自覺來擔任敘事者。整個團隊必須先有專業和執著,才有接下來的故事可以說。說故事的困難,在於盡了人事也未必能帶起風向——再一次,看看宋楚瑜;民進黨整場選戰也有不少操作無效的案例——但整個團隊只要有那個技術和意志一再嘗試,總是能擠出一個好故事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預約下一場比賽

你沒看錯,我要說的第四位總統候選人是柯文哲。不是2016的,可能是2020的,或2024的。

憑什麼?憑這位阿伯跑去騎單車了。

我們當然沒辦法證明他想選,四年之後會有什麼變數,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重點是,他保持了「可以一戰的實力」,並且漂亮地展示了這種實力。雖然前此幾個月他都有跑輔選行程,但那基本上還是「普通的高人氣」,與賴清德、陳菊等首長跨區輔選的性質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當他在選前的最後一個週末,來一趟三百公里的單車之旅時,狀況就不一樣了:它變成了一趟別出心裁的、橫跨台北到高雄中間所有縣市的、有故事的「掃街」。

什麼格局的人願意且有能力進行跨縣市的掃街?答案很明顯了。

這個故事的「表」,是一個五十歲的阿伯一日騎三百公里,完成了驚人的壯舉;而同時,他也在臉書上貼文,把這趟旅程說成是「激勵大家,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之勵志故事。(再一次,什麼格局的會需要激勵全國人民?)但故事的「裡」,則要去看這一路上出來「迎王師」的人有誰,比如去程的彰化,回程的屏東、台中、新竹……幾乎都是激戰中的選區。這對相關的候選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援軍,互相幫襯之下,行色自然壯盛。

而從這趟單車之旅輾平所有造勢活動的效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說故事比賽」的一個重要性質:不管你要說什麼故事,「你曾經做了什麼」才是底氣的來源。你做過的事情越驚人、越有良善的價值,你越不需要太多的轉化和裝飾(比如蔡英文的豬農),若非如此,即使說故事技術再好,能挽回的也有限(如宋楚瑜)。單車一日北高這件事,就實際的價值來說毫無意義,但它實在太困難、太驚人了,幾乎立刻營造出了一種「除了他,誰也做不到」的印象,付出的努力雖然沒有實際產值,但人們在心理上會更願意回報這種努力,去讚揚你的「事功」。

這個原理,就跟你做一件很屌的事情然後放上臉書騙讚是一模一樣的。這是一場全國等級的騙讚大戲,而且有很大的機率,在四年或八年後你都還會記得——「那個出來選總統的阿伯,有一項『歷史紀錄』是騎單車。」

▎先做個好人,再來找好故事

而在文章的最後,我必須澄清的是,上述的分析多少是一種後見之明。我們看到一個好故事或爛故事成形了,回頭去追溯它的結構和成因,看起來並不困難;但倒過來做就不一樣了,就算是最好的小說家或編劇,也未必能夠精密策劃整個選舉故事。外在環境的影響變因太多了,同樣是馬英九的Long Stay,2008年會是好故事,2016年再做一次則會變成重創各地選情的災難。同樣是蔡想想,2012年出來會是輕挑,2016年卻會讓人覺得溫暖。人力的極限,就是調和現有所有的因素,找到目前的最佳故事,達到目前可能最大的效果,卻仍不能保證獲勝,如同朱立倫再怎麼認真選大概也很難翻盤,但也許可以不要輸得那麼慘。

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會變成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必須非常謹慎,盡可能地對大多數人保持友善,或至少讓大多數人不要討厭你。這場說故事比賽,不是你站在台上,對著評審把稿子背完就可以搞定的,評審會不會出怪聲亂你,還是會幫你放個輕音樂緩和氣氛,全看你的「歷史紀錄」和「事功」來決定。

一定程度上,這其實頗能得出一個勵志的結論。什麼樣的人說出來的故事,會讓所有人都樂於接受?什麼樣的人就算沒梗,也能引發支持者主動找梗?

是的,你需要做個好人。

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你最好有心理準備,要做一輩子的好人。

那些聽起來就厭煩的老梗道德教訓,此刻卻變得無比的真實。不要問柯文哲的風向為什麼可以這麼順,如果沒有國民黨過去幾年的倒行逆施,他再天才也不能讓人人對他的故事買單。不要問為什麼蔡英文跟朱立倫跟宋楚瑜在網路上面對的局勢差這麼多,請先回頭看看2012年到現在,這三個人分別都在做什麼事情。林昶佐,洪慈庸的今天,也是無數個「昨天」累積起來的。

如果你清楚知道你正在做正確的事,請堅持下去,就算你會輸掉眼前。故事之神終會把你所有經歷的時光,通通還給你的。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