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惠/不願告別:從欣欣市場看岡山的庶民文化精神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張凱惠/不願告別:從欣欣市場看岡山的庶民文化精神

圓環處即為欣欣市場,也是諸多地圖當中都可以看到的圓環。 圖/岡山眷村文化協會提供
圓環處即為欣欣市場,也是諸多地圖當中都可以看到的圓環。 圖/岡山眷村文化協會提供

人的存在方式是棲居。
to be a human being…means to dwell.

——海德格(Heidegger, 1971a)

德國哲學大師海德格認為,「棲居」不只是在家裡的居住活動,而是人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及特徵在大地上的存在樣態,並與此發生情感。這人性本質的情感面向,並不能以量來衡量,更不能以新的硬體來取代。

對於1949年因戰亂從中國移居到台灣岡山居住的人們來說,高雄岡山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庇護之所,讓他們在此落地、工作、生活、生子,岡山對他們來說,就像海德格所說的「神聖空間」。

海德格認為「棲居」(dwelling)的重點,在於房子或環境的營造氛圍將關乎人們是否能達成自然與真確的存在,地方隨著時間而擁有自己的「地方精神」或「場所精神」(genius loci)。

對於生活在岡山的新岡山人來說,當開始落居、想要在此生活的時候,那一個新的地方精神——屬於老岡山人、新岡山人彼此生活所震盪、共融甚至是衝突的「場所精神」——於焉再生。

而這些屬於地方岡山人的「地方精神」、「場所精神」究竟為何,完整樣貌的型態是什麼,目前還相當模糊,需要透過更多研究,這些樣貌才會越加清晰。

不只是「拆掉」再「蓋一個新的」那麼簡單

由於「跨藝行動:棲居-棲地X眷村」展覽場地位於岡山的樂群村及鳥松濕地,我因而有機會前往岡山欣欣市場,感受欣欣市場特別的人文樣貌。這種生活樣貌所形塑出的文化,難以用言語或雙眼便可了解,需要更多的時間,透過調查、口訪,才能進一步認識、理解欣欣市場的文化組成脈絡。

可惜的是,這些新舊交疊的生活樣貌及文化習性,以及因「棲居」在此所產生的混種庶民文化,恐怕將隨著高雄市府決定將欣欣市場拆除,而不被記住、漸漸消失。對於岡山的眷村、劉厝、協合里的人們來說,欣欣市場所象徵的,不僅只是「拆掉」或再「蓋一個新的」如此簡單。

被「拆掉」的,還包括當初在此悉心生活,與菜販間你來我往的互動相處、用心挑菜買菜做菜給家人吃的記憶,甚至岡山特有的新舊岡山人混種庶民文化,也可能隨之消失,並不會因為「蓋了一個新的」欣欣市場,就可以被取代。

海德格利用語言的探究,回歸「建築學」的原初狀態,他認為:「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最初方式是築居。築居,即建築而居。但並非建築以後才有築居,而是人首先築居才有建築。築居是人的基本生存特徵,含有種植、勞作、操持等意義。而築居根植於棲居之中。棲居意味著除了基本的勞作,還有勞作中的珍惜、愛護,有著高於基本操持的人性的東西。」這樣也暗喻著「詩意棲居」不是只由建築師規畫設計出來的,而是必須由使用者「活」出來!

對這些每日在欣欣市場周遭活動的攤商、顧客來說,他們每日的生活環境,包括自己修築攤位、每日簡單擺攤、維持整潔等,知道什麼樣的擺設是顧客喜歡的,什麼樣的口味能夠維持牛肉麵的吸引力;顧客也知道,哪家攤位的口味是自己孩子愛吃的、哪家攤位的菜是自己種的。這樣的情感已超過一甲子。那個戰後1959年所興建的欣欣市場,不是新的欣欣市場能夠取代的。

《岡山鎮志》當中所標示在1949年之後所興建的眷村們,紅色圈起來是欣欣市場。 圖/取自《岡山鎮志》
《岡山鎮志》當中所標示在1949年之後所興建的眷村們,紅色圈起來是欣欣市場。 圖/取自《岡山鎮志》

欣欣市場周邊的七個聚落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欣欣市場的位置地周圍有各個村落:新生村、具有法定文資身分的日本時期花園城市的醒村、健鷹村,還有即將展覽的樂群村、鄰近的勵志村、光復村與正氣村等。單是欣欣市場,旁邊就有七個眷村,可見欣欣市場在眷村社區所扮演的重要日常機能。

上圖今日地圖與1898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明治版)所疊合的地圖,可以看到欣欣市場東南邊就是「劉寶公」,也就是地方上習慣稱呼的「劉厝」。

坊間傳聞聚落是於16世紀末隨著鄭成功來台而形成,當然更早之前還有平埔族塔加里揚社,在1652年郭懷一事件後,西拉雅族群們也曾居住於此。而市場的西北邊就是後協聚落,後來變成協合村。然而,在高雄發展都市計畫下,在今日地圖中已看不到此一聚落的存在。

欣欣市場的西邊,就是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介壽校區。欣欣市場的南邊過去還有新生村、醒村、筧橋村,北邊更有健鷹村、樂群村、勵志新村等,都是在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所興建。

庶民記憶與傳統菜市場

除了聚落外,最能呈現庶民記憶的地方,就屬傳統菜市場了。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逛菜市場,一定會對菜市場中的吆喝聲與昏黃燈光中熱情的攤販面孔記憶鮮明。

欣欣市場約於1959年興建,當時新岡山人生活艱困,空軍司令部要求攤販們進入眷村,附近劉厝居民每日肩挑農漁產品來此叫賣。當時市集周遭都是軍眷村,人潮絡繹不絕,生意興隆。

因此,承載60年歷史與記憶的欣欣市場,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菜市場意象,還保存了地方多元族群的人文記憶。此記憶並非只是單純專屬眷村,原本的老岡山人也嵌合在此市場與眷村文化的行列裡頭。

欣欣市場南邊的劉厝歷經過數次人口移入,包括清帝國第二次移民,以及日治第三次大規模移民,由於村落的需要,原劉厝里被徵收,作為眷村前環繞的消防水池。欣欣市場最初始的位置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其圓環的中心就是這一個消防水池,以此作為散開的菜市場。

市場旁邊更有一口屬於原本劉厝聚落的大井,供應大家日常生活起居用水。原本的劉厝因為欣欣市場的興建而南遷至今日的劉厝里,這一口大井就留存在欣欣市場旁。雖然古井歷經各種狀況而後終於重見天日,但不久後,也將隨著都市計劃面臨封除。

欣欣市場旁的古井。 圖/作者自攝
欣欣市場旁的古井。 圖/作者自攝

軍事基地與運輸中心

岡山從17世紀開始一直都是軍事基地,從清國時期的阿公汛,北邊更有大、小岡山更是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的抗清主要軍營。北邊阿公店溪往西去就是彌陀港,這讓早期的岡山成為水路運中心,是往來人們必經的中途休息站。

至19世紀日本的南向政策將之設為南進基地,而當時300名抗日陣營更是集結在後協莊意圖攻莊。日本早先在岡山機場設立「高雄航空隊」(現空軍官校)、建「海軍航空六一廠」(現航空學院)成為台灣唯一的飛機裝配工廠,並在此興建「醒村」等大批眷舍。

在1944年時美軍還繪製了《美軍繪製台灣城市地圖》的岡山部分,而二二八事件時,岡山的軍警更一度被癱瘓,乃至後來國民政府搬遷的空軍官校,我們皆可從以上梳理,認識到岡山特有的軍事地位。

《1944年美軍繪製台灣城市地圖》,紅色圓圈圈起來部分就是欣欣市場位置。
《1944年美軍繪製台灣城市地圖》,紅色圓圈圈起來部分就是欣欣市場位置。

300年的店鋪文化也將消失

除了軍事文化,因為岡山特有南北大道、港口的交通位置,讓岡山在1719年(康熙58年)已形成有許多「店」鋪的市集,故漢人將此原住民馬卡道稱呼的地名「Agongtoan(或Agongtoen)」音譯為「阿公店」。

從過去文獻可得知,岡山的街市與店面最早可追溯到300年前,而欣欣市場為此歷史長河下反覆沖刷出的場所,由新岡山人與老岡山人共同積累一甲子的歷史與風土記憶,其所呈現的精神與氛圍,顯然與其他岡山菜市場有所殊異。

這些殊異的幽微處,可於欣欣市場裡隱微地察覺。它可能在人與人的互動相處間流動,可能被某個人文風景所觸動。雖然去過的菜市場不算多,但欣欣市場特有的圓環市場風貌,讓逛市場的經驗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記憶風景,無法與其他市場經驗共享。更重要的,那樣的庶民文化感,更是難以被評估與被量化。

此外,以消防水池為中心散開的欣欣市場還結合了特殊的木桁構造,更是其他菜市場類型中所少見的。大多菜市場的形式,如南投縣水里與平和國小附近的菜市場是一條街市散開,是從早期的古街買賣成為菜市場街,或者如最近青年創生的新竹東門市場、龍潭菱潭街的一間一間的店面、鐵皮隔間的模樣。

再不然就是菜市場重建了,變成水泥二樓、三樓,興建期間一旦相關配套措施不盡理想,消費者便會在施工期間漸漸流失。最後擁有二、三樓的水泥菜市場雖興建好了,但也荒廢了,購買日常所需的人們不會等菜市場建好,而選擇了其他的街市、重新養成另個消費習慣。如集集菜市場也是因為這樣成為蚊子館,連帶旁邊新興建的街區也跟著荒廢,儘管後來有文創據點加入,仍不敵某任鎮長為減債削價賣給集團。

今日的欣欣市場可能也將面臨同樣的狀況。2007年時,因國防部為第87期都市重劃而計畫拆除欣欣市場,而後經抗議保留至今。雖然當年因攤商抗爭而使開發計畫期程延宕,欣欣市場儘管還是有人前來消費購買,但已不如過往動輒百攤的榮景。

縱使欣欣市場在2007年時逃過一劫,卻又在今年6月10日差點被拆除。當日民進黨籍高閔琳議員議員召開緩拆協調會,讓許多攤商得以繼續營運。然荒謬的是,新的欣欣市場尚未蓋好,就要原本欣欣市場的攤商離開;難道具有岡山特有人文風情的欣欣市場,也要走向其他市場的命運了嗎?

隨著環繞欣欣市場的眷村陸續遭拆除、搬遷、改建,那些詮釋著岡山意象的風景隨著時光遠去而不被記憶;那麼,這一個幾經攤商抗爭留下的欣欣市場更不能拆除!它承載著關於屬於岡山特有的庶民記憶,又保留了幾代族群間彼此共存共榮的意象,一旦拆除,關於岡山的歷史追溯,我們將缺少一道最關鍵的入口,後代岡山人又該如何去認識地方、想像地方?

欣欣市場特殊木衍形式,請見照片右上方,而這個木樑形塑了整了欣欣市場的結構。 圖/作者自攝
欣欣市場特殊木衍形式,請見照片右上方,而這個木樑形塑了整了欣欣市場的結構。 圖/作者自攝

沒有文資身份的欣欣市場

大家可能會想,這樣具有特殊木桁建築、代表不同族群生活、庶民生活文化的欣欣市場,還有旁邊原本劉厝的老古井,一定有法定文資身分吧?抱歉,高雄市政府並未讓其擁有。

早在2018年岡山眷村文化協會向高雄市文化局提報數次,申請將欣欣市場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化景觀,不知是不是因為高雄市的第87期市地重劃開發案的關係,總之後來文資審議委員做出不具文化資產價值的結論。

在此呼籲高雄市政府正視欣欣市場的文資價值,在欣欣市場的文資調查報告尚未完整提出前,所做出的文資價值判定都是過於粗糙及草率的;欣欣市場作為新岡山人與老岡山人的庶民文化痕跡,需重新評估其文化價值。

一旦草率決定其去留,將是對庶民記憶的粗暴抹除。而這樣對待庶民記憶的作為,「庶民市長」心中的庶民,又究竟何在?

  • 文:張凱惠,「跨藝行動:棲居-棲地X眷村」展覽策展人。

岡山欣欣市場。 圖/作者自攝
岡山欣欣市場。 圖/作者自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