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翰/823水災後,看見「代謝」與「被代謝」的農場動物 | 動物當代思潮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林均翰/823水災後,看見「代謝」與「被代謝」的農場動物

攝於菲律賓北部呂宋島,2015年。 圖/路透社
攝於菲律賓北部呂宋島,2015年。 圖/路透社

今年8月23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暴雨陸續襲擊台灣中南部,導致多處地方淹水,並造成嚴重的畜產及農作物損失。

據8月31日農委會發布的《107年0823熱帶低壓水災農業災情報告》,受害的畜禽共計170萬隻(如下表)。其中雞佔了90.7%,多達154萬多隻,其次是鴨佔了5.6%、鵝2.8%,剩下不到的1%包含豬、羊、牛、鹿及其他(火雞),總計損失金額高達1億8,895萬元。

總計鹿其他(火雞)
損失金額
(千元)
188,9501,08941338,691114,49518,29914,2911731,499
受害數量
(千隻)
1,700407810,6101,5439648253,500
千隻千隻千隻

▲ 表/0823水災受損畜禽,取自《107年0823熱帶低壓水災農業災情報告》。

823水災至今也過一個多月了,除了被量化的畜禽數量和金額損失,這次事件能帶給台灣社會什麼樣的訊息和啟發?

筆者在就讀大學階段時,曾修讀「環境監測與防災」,課程一開始便對何謂「自然災害」(natural hazard)做名詞解釋——對人類或其社會造成影響的地震、颱風、或是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即可稱之為自然災害。

這種以人為中心的防災思維,使得人以外的動物往往在防災準備過程中被「提前取消」(foreclosure),彷彿透露出「災害當下,哪有餘心餘力管動物的死活?」的訊息。然而,在災害發生之前,為動物考量防災之道,應是沒有衝突的。

卡崔納激起美國「寵物防災」意識,農場動物呢?

「動物防災」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可追溯到2005年美國的卡崔納颶風(Hurricane Katrina)。救災過程中,人們才發現當時的社會制度,忽略了人與動物的情感連結。例如避難所沒有規劃安置寵物的空間,導致許多受災民眾被迫與寵物分離;或是飼主不願離棄心愛的寵物而拒上救生艇。

卡崔納風災過後不到一年,美國通過《寵物避難與運送標準法》(Pets Evacu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tandards Act),要求各州政府修法,將寵物和服務型動物(service animals)也納入防災計畫中,但這並不包含農場動物。

其他類似的情形,還有2011年日本311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和核災事故,這種複合式的自然災害導致不少動物被遺留在災區,其中以牛、羊、鴕鳥等農場動物佔多數。上述例子可見,農場動物往往淪為天災最直接的受害者。1

代謝:資本主義下不斷勞動的農場動物

台灣823水災過後不久,澳洲雪梨大學學者Dinesh Wadiwel剛好發表一篇名為《論動物勞動》(On the Labour of Animals)的文章,提及目前學術研究上大多將資本主義下的農場動物視為「商品」,而忽略農場動物也是跟勞動者一樣的「價值的生產者」。2

Wadiwel認為,在資本主義的定位下,農場動物不只是一個「等著被加工的商品原料」,也不是純粹的「勞動來源」,而是兩者的結合。進一步來說,這類動物是特殊的原物料,以某種商品形式投入生產,並以另一種商品樣貌離開生產線,依此循環著。這表示,動物透過自身的新陳代謝過程,成為勞動(labour)的依據,由此產生價值。3

美國威廉士學院環境研究中心學者Les Beldo也曾說:「這些動物被自身再生產或新陳代謝的勞動所操縱。」4

回過頭看勞動(labour)一詞,在動物學的應用上另有「分娩」之意5合併畜牧業(animal husbandry)6一詞,展現了人類對非人類雌性的性別和物種宰制的關係,這層意思更能刻劃出農場動物在生產中的勞動和自我剝削的面貌。

舉例來說,母雞以產蛋的價值做為商品,進入蛋的資本市場,在過程中,母雞用符合市場效益的產蛋頻率,不斷持續勞動/分娩,來延續自身的價值,同時維繫資本市場的再生產過程。

又為了減少農場動物的勞動成本,這類動物的生命週期往往較短。當母雞不再具有產蛋的價值,便送往屠宰場中製作成肉品。亦即為了在短時間內能夠增加量產的肉,而採取選擇性育種,將動物身體打造成一個符合市場效益的產蛋/肉品綜合生產機體。

類似的勞動/分娩角色情境,同樣出現在乳牛和母豬身上,使牠們能分別生產符合商業需求的牛奶、小牛和幼豬。而不具分娩功能的公雞、小公牛和小公豬,則遭到軋碎、屠宰和閹割的命運——不論農場動物是否具有勞動或分娩的價值,最終呈現的樣貌不外乎是肉、肥料和廢棄物。

圖為2017年9月,颶風瑪麗亞襲擊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畫面。 圖/美聯社
圖為2017年9月,颶風瑪麗亞襲擊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畫面。 圖/美聯社

被代謝:災難過後遭拋棄的農場動物

一般情況下,農場動物的資本市場代謝得如此「順暢」,以至於很容易被人們視為理所當然。

但是,當資本市場面對如823水災,和同期發生在美國的佛羅倫斯風災(Hurricane Florence)等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或是如禽流感、狂牛症、口蹄疫的畜禽疫情時,農場動物的角色便急轉直下,旋即從勞動主體(labouring subjects),諷刺地與市場停擺、疾病傳染和社會混亂畫上等號;甚至農場動物排泄物反而比亟待援救的農場動物更受關注。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新陳代謝metabolism為meta(change,更新)和ballein(to throw,丟棄)的組合詞,農場動物成了整個社會在應對上述災害時「被代謝丟掉」的對象。新陳代謝過後的社會就像乾淨的白紙,隨時可以重新開始,彷若農場動物的受難與死亡不曾發生。

別再讓農場動物隨災難流逝

值得慶幸的是,國內動物防災意識近年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先從寵物防災開始推動,例如高雄市動保處的《準備好了嗎?高雄市寵物防災保護宣導手冊》,提供民眾線上下載。

然而農場動物的防災規劃,至今仍然付之闕如,筆者由衷期待,經過這次823水災的不幸事件,也能開啟政府規劃相關防災政策的機會之窗,同時引發民眾思考和討論農場動物的福利。

防災規劃牽涉極廣,除了硬體等基礎建設,亦須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就如西諺「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別把嬰兒連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們切莫再讓浸泡水中的農場動物議題,隨著洪水的流逝,繼續被我們代謝掉。

在下次災害來臨前,我們準備好了嗎?

圖為2015年9月艾陶颱風襲擊日本茨城縣的畫面。 圖/路透社
圖為2015年9月艾陶颱風襲擊日本茨城縣的畫面。 圖/路透社

  • 有關823水災的媒體中,見公共電視節目《我們的島》第970集於9月3日深入報導《畜牧業在極端氣候下的防災難題》,點出現今面臨的結構問題和未來防災的可能之道。
  • Dinesh Wadiwel在文章中使用food animals一詞,即作為食物的動物,將這類動物在生產體系中存在的功能和目的開門見山地表達出來。
  • Dinesh Wadiwel (2018) ‘On the Labour of Animals’. Progress in Political Economy(PPE).
  • Les Beldo (2017) ‘Metabolic Labor Broiler Chicken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Vitality’.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119.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分娩;生產labor。
  • 根據線上英文字源字典的解釋,Husbandry中的Husband在古英語中原義為「居所的男性領導」,若一併考量農場動物的勞動/分娩時,展現的是畜牧業中人類雄性對非人類雌性的性別和物種宰制關係。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