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得主辭職:批拜登遭拒刊,是美國媒體偏袒拜登的縮影?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普立茲得主辭職:批拜登遭拒刊,是美國媒體偏袒拜登的縮影?

《攔截報》共同創辦人葛林華德日前欲刊登批評拜登的文章,遭編輯群拒刊。 圖/美聯社
《攔截報》共同創辦人葛林華德日前欲刊登批評拜登的文章,遭編輯群拒刊。 圖/美聯社

美國左翼新聞網站《攔截報》(The Intercept)共同創辦人葛林華德(Glenn Greenwald)於10月29日突然請辭,以抗議該報編輯群對他進行新聞審查,拒絕刊登他批評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文章,甚至要求不得行使在其它媒體發表該文的權利。

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的主因之ㄧ,是主人翁來頭不小。多年前任職於《衛報》的葛林華德,曾因率先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包商前雇員「吹哨者」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發美國政府大規模全球監控計畫「稜鏡」(PRISM)而知名,該報導為他贏得2014年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普立茲獎有新聞界奧斯卡之盛譽。

在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的支持下,葛林華德於2013年離開《衛報》後,於2014年2月與兩位記者斯卡希爾(Jeremy Scahill)和波伊特拉斯(Laura Poitras)共同創辦《攔截報》,內容以調查報導、專題報導、政治評論為主。

《攔截報》創辦以來成績斐然,曾獲號稱雜誌界最高榮譽的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號稱網路界奧斯卡的威比獎(The Webby Awards)、線上新聞獎(Online News Awards)、希爾曼獎(The Hillman Prize)等多次獎項,卻也惹過些許是非,曾因取得恐怖主義嫌犯機密文件遭到政府調查,另據傳曾於2014年被美國政府禁止軍方人員閱讀。

波伊特拉斯(圖中)執導的紀錄片《第四公民》,於201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圖右為葛林華德。 圖/美聯社
波伊特拉斯(圖中)執導的紀錄片《第四公民》,於201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圖右為葛林華德。 圖/美聯社

主流媒體忽視杭特醜聞

除了是普立茲獎得主,53歲的葛林華德也是知名美國律師、新聞業者以及評論作家,曾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選為「2013年全球百大思想家」,2007年至2012年曾為《Salon》專欄作家,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為《美國衛報》(Guardian US)專欄作家,評論亦散見於《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以及廣播電視等媒體,主要關注政治與法律議題。

在獲頒普立茲獎之前,葛林華德曾於2009年獲得依奇獎(Izzy Award)獨立新聞獎,2010年曾獲線上新聞獎的最佳評論獎。在律師角色上,葛林華德主要關注憲法、公民權利以及政治權利。

葛林華德和他所共同創辦的《攔截報》鬧翻不久,在電子報訂閱平台Substack發表公開信,除了指控《攔截報》,並且批評美國主流媒體完全忽視杭特.拜登(Hunter Biden)的醜聞,甚至以無法查證為藉口,暗示醜聞為大選政治陰謀、為拜登護航。葛林華德並且發表遭《攔截報》拒刊的原文,以及與編輯交鋒的電郵內容,請世人公斷是非。

葛林華德表示,他的文章是根據最近公開的電郵以及證人的證詞,對拜登的行為提出批評與質疑,而包括《CNN》、《MSNBC》、《NPR》、《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卻都拒絕報導拜登涉嫌的消息。

葛林華德認爲像這種拒絕報導拜登醜聞的現象存在於許多大媒體,並且批評「這就像病毒,幾乎汙染了所有主流左翼政治組織、學術機構以及新聞編輯室。」

包括《CNN》、《MSNBC》、《NPR》、《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都拒絕報導拜登涉嫌的消息。 圖/路透社
包括《CNN》、《MSNBC》、《NPR》、《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都拒絕報導拜登涉嫌的消息。 圖/路透社

葛林華德與《攔截報》的分歧

杭特送修的筆記型電腦掀開拜登家族醜聞,經由拜登家族合作夥伴波布林斯基(Tony Bobulinski)出面舉報,世人在美國總統大選前見識到拜登家族涉嫌與中共、烏克蘭、俄羅斯企業以權謀私的鉅額貪腐行爲。

根據右派媒體《布萊巴特》(Breitbart)歸納,有許多證據支持對拜登腐敗的指控。包括波布林斯基是多次提供政治獻金的民主黨人,並且實名舉報,詳細提供第一手親歷資訊、文件、錄音,波布林斯基不可能冒上牢獄之災,故意向聯邦調查局(FBI)撒謊,因為欺騙FBI是重罪。

葛林華德批評《攔截報》的編輯違反合約所賦予他編輯自由的權利,審查他的文章並且拒絕刊登,「除非刪除批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所有段落」。並且指出參與此次拒刊行動的駐紐約編輯群,都強烈支持拜登。

葛林華德感覺與創辦初衷相比較,現在的《攔截報》已經變得完全無法辨認,不再是表達異見、被邊緣化的聲音以及新穎觀點的場域,對於批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文章,竟也和主流媒體一樣進行審查,而非據理發文討論。

然而《攔截報》對於葛林華德的指控也很不以為然,認為葛林華德企圖將「可疑指控」洗白為新聞。總編輯瑞德(Besty Reed)批評葛林華德說法扭曲不實,把自己形容成受害者,其實只是個「鬧脾氣的成年人」,但是瑞德並未對刪文、限制在其他媒體發文以及電郵討論內容多加解釋。

《攔截報》並且轉移焦點,強烈影射葛林華德是藉故炒作自己在訂閱平台的新事業,發文指出「我們毫不懷疑,葛林華德將推出新的媒體事業,並且不必與編輯合作。」「葛林華德將自己定位為調查報導最後的真正守護者,並且將他的長期同事和朋友汙衊為黨派駭客,這很有商業意義。」

看來曾經並肩作戰長達六年、贏得不少獎項與讚譽的的葛林華德以及《攔截報》,已經因為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徹底撕破臉。此事件再度凸顯大量美國主流媒體反對川普陣營、偏袒左翼以及拜登之現象,相信在大選結果揭曉許久之後仍難以善了,也將會是涉及媒體、政治、法律倫理與影響力的重要教案。

此事件在選後也將會是涉及媒體、政治、法律倫理與影響力的重要教案。 圖/法新社
此事件在選後也將會是涉及媒體、政治、法律倫理與影響力的重要教案。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