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抗中挺台」新模式:為何立陶宛面對中國不為所動?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建立「抗中挺台」新模式:為何立陶宛面對中國不為所動?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 圖/法新社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 圖/法新社

立陶宛近期因為強化與台灣關係,並且允許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遭到中共恫嚇與報復。立陶宛對此不為所動,其國會議員代表團更依原訂計畫訪台。立陶宛在國際建立「抗中挺台」新模式,不僅捍衛國家價值,更藉此與盟友合作,強化自保實力。

立陶宛、愛沙尼亞(Estonia)及拉脫維亞(Latvia)國會議員團於11月28日清晨抵達台灣,參加12月2日在台北舉行的「開放國會論壇」。

位於東歐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現今人口不到三百萬,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國,二戰之後隨著俄羅斯前身蘇聯入侵兼併,三國皆難逃蘇聯共產附庸之噩運。

1990年立陶宛頒布《立陶宛國家重建法案》,率先脫離蘇聯宣布獨立。蘇聯於1991年12月解體。立陶宛積極與歐美西方國家改善關係,於2004年加入北約以及歐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堅定支持立陶宛

去年秋季立陶宛大選之後,立陶宛祖國聯盟(Homeland Union)丶自由運動(Liberal Movement)和自由聯盟(Freedom Parties)等三個黨派組成新執政聯盟,強調將忠於價值觀發展外交政策,並表示將積極反對任何侵犯人權與民主自由的行為,並且將捍衛世界各地的自由奮鬥者,包括台灣。

今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組成的17+1合作機制,並且呼籲成員國跟進退出,隨後於7月宣布同意台灣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一再觸怒中共以外交與經濟手段施壓。

9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府會見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強調對於中共的脅迫,美國將堅定支持立陶宛。

11月18日,在中共恫嚇與報復之際,「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這是台灣首度在非邦交國以「台灣」名義設處,被公認為台灣的外交勝利,對中共「羞辱感極強」。

中共批評立陶宛在世界製造一中一台、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憤怒之餘,中國外交部11月21日對立陶宛外交降至「代辦」等級。中共上次火大將他國外交降至代辦等級,是為抗議荷蘭對台軍售,迄今已近四十年。

中國外交部11月21日對立陶宛外交降至「代辦」等級。 圖/歐新社
中國外交部11月21日對立陶宛外交降至「代辦」等級。 圖/歐新社

友台政策受到歐美英支持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隨即重申支持立陶宛,並不認為此事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歐盟此前警告中共,如果中國與立陶宛關係惡化,將會影響歐中關係。今年夏季以來,中國對立陶宛持續脅迫,歐盟始終支持成員國立陶宛。

德國籍的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批評中國一錯再錯,歐盟不會允許北京支配歐盟政策,而且歐盟不認為開設台灣代表處違反一個中國政策。

11月25日法國外交部也表示支持立陶宛。法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成員國的團結是歐盟的基本原則,對成員國的任何攻擊都是對歐盟本身的攻擊,法國「與我們的歐洲夥伴一起,我們表達對立陶宛的充分支持。」

此前,11月19日美國國務院次卿澤雅(Uzra Zeya)在維爾紐斯表示,美國反對「其他國家」干涉立陶宛與台灣的關係。澤雅主管民事安全、民主與人權事務,此言顯然指涉中國。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當天警告立陶宛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主權。

11月23日美國跨黨派議員則提出《促進與台灣關係法案》(Promoting Ties with Taiwan Act),要求國務卿布林肯制定外交戰略,幫助台灣在世界各地增設代表處,避免台灣被孤立。

立陶宛無懼中國威脅,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並且兩度對台捐贈疫苗,積極抗中挺台,十月中旬英國新任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對此也表態支持。

據美國《Politico》報導,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外交部長近日前往英國和英國外長特拉斯召開「四方會議」,會後共同聲明:「面對中國帶來的系統性挑戰時,我們堅持共享價值觀的原則。」特拉斯更承諾力挺立陶宛和台灣發展關係。

對此,中國駐倫敦大使館10月14日在官網批評英國,聲明「要求英方正確認識有關議題並妥善處理,不要給中英關係製造新障礙。」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外交部長近日前往英國和英國外長特拉斯召開「四方會議」。圖左起為拉脫維亞外交部長Edgars Rinkevics、愛沙尼亞外交部長Eva-Maria Liimets、英國外交大臣Liz Truss,以及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 圖/法新社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外交部長近日前往英國和英國外長特拉斯召開「四方會議」。圖左起為拉脫維亞外交部長Edgars Rinkevics、愛沙尼亞外交部長Eva-Maria Liimets、英國外交大臣Liz Truss,以及立陶宛外交部長Gabrielius Landsbergis。 圖/法新社

「立陶宛模式」大勢所趨

9月3日則有60多位歐洲議員發布聲明聲援立陶宛,強調「歐洲必須團結一致捍衛共同價值觀」、歐盟必須重申所有成員國有權與台灣開展經濟文化和外交關係。這些議員來自20個國家和五個政治團體。

此前不久,8月27日美國、英國、捷克、烏克蘭、荷蘭等多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也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支持立陶宛。歐洲議會、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瑞典、愛爾蘭、法國等議會外委會主席也參與聯署——中共顯然已經招惹歐美國家強烈反彈。

立陶宛在脫離共產統治後,數十年來仍難擺脫俄羅斯勢力威脅,近年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對中共提高警覺,更視中國以及白俄羅斯為俄羅斯盟友,這幾個國家或以訊息戰、難民危機、經濟控制、煽動騷亂等手段威脅立陶宛,立陶宛除了民主自由價值因素,為求自保,與民主國家強化盟友關係,已經刻不容緩。

對中共而言,由於立陶宛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低、佔有歐洲心臟地帶之地緣優勢、掌控中國通往歐洲經貿交通要道,加上「立陶宛模式」骨牌效應,對立陶宛「罵街」始終停留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進退維谷,根本不敢斷交。

蘭斯伯格斯11月24日在訪問華府之行對《法新社》指出,面對中國施壓,「立陶宛學到最重要的功課是,經濟脅迫不一定能迫使國家放棄獨立的外交政策。或許會受到威脅、在中國媒體頭條新聞被詆毀,你還是能擋得住這些壓力。」

雖然蘭斯伯格斯也提醒「民主國家的唯一弱點是不能互相幫助。」儘管如此,民主陣營合作抗中逐漸明確,立陶宛在歐洲率先挺進,「立陶宛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蘭斯伯格斯也提醒「民主國家的唯一弱點是不能互相幫助。」儘管如此,民主陣營合作抗中逐漸明確,立陶宛在歐洲率先挺進,「立陶宛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圖/法新社
蘭斯伯格斯也提醒「民主國家的唯一弱點是不能互相幫助。」儘管如此,民主陣營合作抗中逐漸明確,立陶宛在歐洲率先挺進,「立陶宛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