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拉攏金磚國家抗美:恐致徒勞無功一場空
源自投資銀行國際金融行銷手法的「金磚國家」(BRICS),在投資領域早已失去金光,多年來中共積極想將其收編為順應其治理模式的國際政治集團,至今證明仍然只是一場迷夢。
所謂金磚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五國,本屆兩天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和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以視訊與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本屆峰會是連續第三年以視訊召開。
習近平6月23日主持第14屆金磚國家領袖視訊峰會,再度積極利用金磚國家峰會宣傳中共治理模式,藉以對抗美國主導的西方民主國家。
6月22日與會領袖進行工商論壇視訊會議,習近平呼應俄羅斯總統普丁對西方國家的指責與抱怨,迂迴批評美國和北約,表示「慘痛的歷史表明,霸權主義、集團政治、陣營對抗不會帶來和平安全,只會導致戰爭衝突」,指責西方把世界經濟武器化的制裁是「迴旋鏢、雙刃劍」,「利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肆意制裁,終將損人害己。」
然而諷刺的是,習近平的話套用到俄羅斯也頗貼切,例如,習近平表示「這次烏克蘭危機再次給世人敲響了警鐘,迷信實力地位,擴張軍事聯盟,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安全,必然會陷入安全困境。」此番話,似乎更像是指責普丁侵略烏克蘭,反令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淖進退維谷,拖累國際經濟,多國跟著遭殃。
中共企圖主導與擴編金磚國家
習近平多次表明希望聯合對抗美國以及廣納加盟國家之企圖,直言金磚國家不是封閉俱樂部和排外「小圈子」,而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贏的好夥伴,應該推進金磚「擴員」進程,「讓志同道合的夥伴們早日加入金磚大家庭」。
可以看出,近年中共意圖主導與擴編金磚國家,毫不隱瞞其野心。例如,2017年在中國福建廈門舉行的第九屆金磚峰會,習近平高調倡議「金磚五國+」,擺明要領銜擴大金磚國家版圖,結合當年氣勢高張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亞投行計劃,加上大外宣與外交攻勢,銳氣逼人,已經不再「韜光養晦」。
許多人不明白或者早已忘記,名號響亮的所謂金磚國家,起源為知名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全球大規模金融行銷活動,然而短短幾年之後相關國家表現失色,如今金磚國家概念的經濟效益近乎崩盤,金磚國家峰會也已淪為猶如雞肋的政治秀場。
2001年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首度發表《金磚四國》(BRIC)報告,吹捧所謂新興國家市場發展趨勢,2003年歐尼爾再度發表《金磚之夢:通往2050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報告,預測金磚四國經濟規模將於2039年排上全球前六大經濟體。高盛的高調行銷開創全球新興市場投資風潮。
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Michael Spence)當時也預測金磚四國將會取代美國與歐洲成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並且樂觀預期金磚四國在十年內會佔全球GDP將近五成。在全球金融投資機構與學者專家推波助瀾下,所謂金磚概念股票以及金融商品風行數年。
金磚:早已崩盤的投資商品
為利於全球募資,「金磚四國」成為金融行銷流行品牌。2006年高盛推出金磚基金,不久後深陷2008年金融海嘯,淨值劇烈波動,投資人甚為恐慌。2009年金磚四國舉行首屆峰會,當時雖然金融危機餘波未平,高盛依舊藉由峰會強化行銷宣傳,金磚概念金融商品在全球大賣。
2010年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從此金磚四國變成「金磚五國」(BRICS),總領土面積佔全球26%,總人口占全球42%,由於西方已開發國家當時被金融海嘯賠掉不少祖產、忙得焦頭爛額,國際期望另闢市場以制衡西方國家遊戲規則之呼聲甚囂塵上。當年高盛金磚基金鼎盛時期管理資產高逾8.4億美元。
不料金磚國家經濟表現自此迅速下滑,金磚概念金融商品近乎崩盤。五年間高盛金磚基金就跌掉大約九成,2015年9月底市值已經不到一億美元,2015年10月高盛結束金磚基金,五年報酬率為「負」21%,金磚投資時代終結。
2001年首創金磚國家概念與名詞的「創辦人」歐尼爾,在2013年初早已離開高盛,2015年5月轉進英國內閣當官,主管財政與商務,當年初還曾經公然唱衰金磚國家前景。歐尼爾表示自2011年以來金磚各國經濟發展不佳,而且長期經濟發展不一致,已經失去將其視為經濟集團的研究分析價值。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也曾經發表相似看法。
所謂金磚國家的初創概念早已褪色,只是中共或許認為仍有機會將其轉為整合發展中國家共同對抗西方遊戲規則的政治平台,豈可輕易放手?
然而多年以來,金磚國家在政治上其心各異貌合神離,在經濟上發展不均各有難題,在軍事上欠缺合作基礎甚至相互敵對難掩戒心,從本屆峰會後的北京宣言聯合聲明來看,連對於俄羅斯極為在意的侵烏戰爭也只能略表贊同和談之意見,對於中國呼籲多年的金磚擴員也只能停留在同意研究階段,中共要當金磚國家老大,想將金磚國家納入旗下,終究只是一場不切實際的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