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畫家》:是義大利梵谷?還是在自然與資本遊蕩的狂人畫家? | 吳思恩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隱藏的畫家》:是義大利梵谷?還是在自然與資本遊蕩的狂人畫家?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提起畫家,多數人想起的應該是畢卡索、梵谷、高更等非美術專業的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因此台灣引進藝術家傳記電影時,通常也會結合這些名字,於是義大利的素樸派畫家安東尼奧.利加布(Antonio Ligabue)就成了「義大利梵谷」。在片中,買家也在觀賞利加布的畫時脫口說出:「蠻像荷蘭的那位。」然而,在利加布誕生前,梵谷早已離世,唯一相同的是兩人都透過畫筆,呈現了自己腦中、眼中那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非典型傳記電影

《隱藏的畫家》(Hidden Away,義大利原名Volevo nascondermi)並非以順敘或倒敘的方式道出利加布的一生,而是透過閃回捕捉他人生中的吉光片羽。導演將其童年、青年、中老年的生活雜揉,以回憶或腦中雜音的畫面來呈現,使得觀眾在理解利加布的故事時,也可以同步感受他的心理與精神。利加布多次進出精神病院,旁人對他的怪異行為多是避之唯恐不及,卻被一位雕刻家與他的母親所接納。

許多被記於史冊的人總帶著神話色彩,而利加布的一生彷彿被詛咒一般,他的母親離開他,他與養母發生爭執,與他親近的小女孩意外過世,他終生求吻而不得。女性是利加布一生既疏離而又渴望親近的對象,從小他就會透過衣物的味道去親近身旁的女性,等到長大了,他穿著女裝企圖理解女人的喜好、理解女人的形貌。當他穿著羽毛洋裝奔馳於樹林之間時,表現出來的並非怪異,而是真正地與自然合而為一,如此質樸的「人」。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質樸之眼與奇異之身

飾演安東尼奧.利加布的是義大利演員艾利歐.傑曼諾(Elio Germano),曾於義大利電影金像獎三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也於坎城影展和柏林影展抱回影帝寶座,得獎作品分別為《我們的生活》(La nostra vita)及這部《隱藏的畫家》,可說是義大利當代不可多得的男演員。

艾利歐.傑曼諾在本片展現高超的演技,豐富演繹利加布複雜而又單純的心靈。直瞪畫布的眼神是執著,亦是如同要將靈魂穿透畫布才能下筆的偏執,當他對著畫布上的眾多動物吼叫、學習牠們的動作時,旁人看來不免感到害怕與怪異,然而這正是這些動物最為自然的模樣。

人們總愛把動物擬人,總愛藉物喻情,將牠們套上人類的情感,以人的角度居高臨下地凝視,想像牠們如人類一般,有著思想和愛慾,卻先鮮少彎腰、蹲下身,從牠們的高度臨摹牠們眼中的世界。利加布極其怪異,甚至被視為精神病的舉動,或許正是他與大自然、與萬物交流的一種表現而已。

眼神之外,艾利歐.傑曼諾透過用力的肢體語言演繹利加布心中澎湃且無人能理解的能量。他揮動雙臂,他在地上爬行,他不斷傷害自己只為了趕跑腦中的惡魔,一幕幕代表的是利加布豐沛的創作力,亦是他不斷被心中紊亂思緒困住的證明。利加布的畫作中的動物總是充滿生命力,彷彿要衝出畫框一般,那是無法以任何枷鎖桎梏的靈魂,牠們或直直瞅著前方,或緊盯著對方下一步的舉動,無論牠們面向哪裡,都可以察覺不斷自畫布漫出的生氣。

然而,利加布的自畫像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片中多次出現利加布看著鏡子描摹自己的畫面,導演時常以鏡像來反應劇中人物的心情。當利加布看著鏡子時,我不禁思索:利加布是否「真正地」看見了自己?那樣深刻理解自然界的他,能否理解不容於人界的自己?在他腦中不斷叫囂的惡魔可曾施捨他一日的安寧?利加布的自畫像總是緊皺眉頭,眼神移向側邊,散發著驚懼與疑竇,那是他面對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人們視他為怪胎,而他也無法理解社會已行之有年的制度和運作模式。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隱藏的畫家》劇照。 圖/IMDb

在資本主義社會徘徊的藝術家

與許多一生不曾被賞識,不曾賣出任何一幅畫的畫家相比,利加布算是生前就已享有名利的畫家。有人買他的畫,幫他辦畫展,報導他,有人招待他到餐廳用餐,提供他畫室與畫具。利加布開始有了點錢,他對村人慷慨解囊,他用錢買了許多資本主義社會下買得到、又或會自己聚攏的人事物,包括車與女人,然而他卻始終到達不了一個屬於他的樂園,沒能獲得一個真心的吻。

利加布一生有三台車,十二台摩托車,可謂一個愛車如癡的人。摩托車代表的是得已奔向自由的能力,當他離開精神病院時,騎著用畫作換來的摩托車,奔向了有著如畫色彩的自然美景,這時本片加入了貝多芬的《歡樂頌》,增添了歡快抖擻的氣息,一掃前半段的陰晦。或者這正是利加布不斷買摩托車的原因,而汽車則象徵身份地位,是資本主義下有地位的人必備的東西,它們同樣也是由畫作賣出的錢買來的。利加布來自「自由」,而他卻也因為畫作於人海中浮沉,以他自己的方式生活於資本社會。

用影像拼貼藝術家的模樣

當時的人們是否真正欣賞他的畫,還是只是將之當成奇觀?片中亦拍攝了利加布參演自己的紀錄片的場景。在導演拉斐爾(Raffaele Andreass)的執導下,利加布參演了三部紀錄短片,分別是Nebbia(1961)、Lo specchio, la tigre e la pianura(1961)、Antonio Ligabue, pittore(1965),這三部短片至今已經很難看到,但的確為當時的利加布留下了不少影像。然而,這些人們是否因為崇敬他而拍?還是視他為動物園中的奇珍異獸?當導演要他對著鏡頭扭頭吼叫時,似乎有那麼地一些像他筆下的豹,人們對利加布的理解,卻遠不及利加布對於自己的畫那般傾愛。

本片以利加布人生的各段光景、遇見的人事物拼貼出這位畫家的模樣,不那麼全面,卻絕對是深刻的,他自大同時也自卑,自戀也自惡。透過這部電影,能清楚感覺到導演與義大利人們對於利加布的情感。本片的第一幕是利加布用黑布包裹自己,僅透過一個洞望著世界,小時候他也曾被綁在麻布袋裡,只能透過麻布袋上的洞看到外頭的同學們。這一個小小的洞,讓他窺見了世界的美麗和醜惡,足夠繽紛,也已足夠動盪。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