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只有退役一途?打造友善女性參與的運動環境刻不容緩 | 丁桀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懷孕了,只有退役一途?打造友善女性參與的運動環境刻不容緩

美國傳奇短跑名將艾麗森.菲利克斯曾控訴贊助商Nike在她懷孕期間減少贊助金額。 圖/美聯社
美國傳奇短跑名將艾麗森.菲利克斯曾控訴贊助商Nike在她懷孕期間減少贊助金額。 圖/美聯社

女性運動員在運動場域,無論是在賽場上或者體制內,面對禁藥防制、疫苗接種、服裝規定等,這些與運動員健康和身體自主權,或者參賽等權利相關連的議題時,大多受制女性社會角色的刻板印象,即便遭受大眾揶揄或制度歧視,女性身體自主權仍被漠視。更不用說,當她們在接受訓練或者備戰重要賽事時,面對生理期的不適或者生育壓力,承受多少不為人知的身心壓力,才能走過這條運動荊棘路?

運動要平權,要的不只是在制度上逐步消弭男性主宰運動場域的現狀。要更進一步保障女性參與運動的權益,我們得更主動地創造一個友善女性運動的社會環境,讓來自不同成長經驗的女性運動員,都能有尊嚴地面對不同的生理需求,安心地追求屬於她們的運動夢。

建立女性運動員懷孕指引

今年9月,效力英女超艾佛頓足球俱樂部的托妮.達根(Toni Duggan)公開懷孕喜訊,迄今備孕已超過十六週的托妮,雖然不是第一位懷孕的職業運動員,卻是英國首位請「產假」的女性職業運動員。托妮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談,首次分享她作為一名女性職業足球員,面對懷孕的心路歷程。

托妮所屬俱樂部的醫療及教練團體全力支持,為她量身打造備孕訓練計畫,也首次提供選手於備孕期間前十四週給予全薪,剩餘期間則支付法定薪酬的待遇。但托妮認為,這些仍不足支持女性職業運動員在面對生育時的徬徨與無助。她公開呼籲研究單位,應大力關注生育對於女性職業運動員生涯權益與福祉的影響。

托妮.達根成為英國首位請「產假」的女性職業運動員。 圖/美聯社
托妮.達根成為英國首位請「產假」的女性職業運動員。 圖/美聯社

英國羅浮堡大學(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與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團隊認為,過去女性運動員們得在「成家育兒」與「運動生涯」裡抉擇,首當其衝是制度不健全,無論是在孕期或者生育後,都未能提供足夠支援與諮詢,導致她們沒有辦法回到運動場上,甚至被排除在運動場域之外。再者,則是經費不足,導致女性運動員在各層級運動場域不能適切地獲得醫療、教練等專業資源協助。

為此,英國體育委員會(UK Sport)在2021年發布《懷孕指引》,提供各單項運動協會作為支援旗下選手的依據,主要提供懷孕選手從懷孕期間到產後共計十八個月的醫療諮詢及教練訓練課程,並與公營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care Service)合作監控選手健康狀態,讓選手可以兼顧家庭與職涯的姿態重返運動場。

指引之外的信任問題

建立指引確實能給予選手部分協助,但礙於各單項協會針對運動員醫療及相關規定,甚至經費籌措方式不同,單項協會與運動員關係緊張也是家常便飯。在雙方沒有信任關係的基礎之下,當女性運動員發現懷孕時,更不知所措。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努力會被制度「剝奪」,一方面又擔憂腹中生命無法得到妥善的「照護」。

以加拿大為例,過去曾有女性運動員成為運動單項協會的培訓選手,卻受制於協會規章對「醫療需求」的定義,損害備孕期運動員的其他醫療權益的案例。加拿大田徑選手希拉蕊.斯特靈沃夫(Hilary Stellingwerff)在2015年因懷孕向加拿大田徑協會申請第一張醫療傷病卡核准,而後,她申請第二張醫療傷病卡治療疲勞性骨折,但因為田徑協會將懷孕定義成「受傷」(injury)而拒絕再次核發。

2012年倫敦奧運代表加拿大出賽女子1500公尺的希拉蕊.斯特靈沃夫(左二)。 圖/美聯社
2012年倫敦奧運代表加拿大出賽女子1500公尺的希拉蕊.斯特靈沃夫(左二)。 圖/美聯社

希拉蕊認為將懷孕視為受傷,是制度性歧視懷孕女性,因而向加拿大體育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調解,仲裁結果判定加拿大田徑協會制度性歧視屬實,必須檢討現階段制度,並應核發第二張醫療傷病卡給希拉蕊。加拿大學者認為希拉蕊並不是唯一個案,加拿大還有許多單項運動協會將「懷孕」當作「受傷」處理,足顯當代針對懷孕運動員的政策措施嚴重不足。

即使學者已有初步研究成果,可供加拿大政府重新審視目前運動政策與各單項協會針對懷孕女性運動員的相關支援與措施制定,但仍處於起步階段,仍需要參與競技運動的女性運動員一同為運動平權貢獻一份心力,至少讓成家育兒與運動生涯不再互斥,而是轉為共生關係。

月經的知識普及與支援

女性運動員面臨月經的身體變化,連帶影響她們的運動表現、訓練方式、甚至營養攝取方針。但是,卻鮮有女性運動員願意公開談論自己的月經,是如何影響賽場表現,過去英國網球好手海瑟.華森(Heather Watson)在2015年澳洲公開賽時,面對失常的表現,在賽後訪談僅以「女性的事(girl things)」輕描淡寫帶過。

月經是每位女性成長經驗,建構自我認同的一部分。然而,受社會污名化影響,使得月經被視作污穢、羞恥、甚至是道德不潔的產物,使女性不自覺地對月經羞恥,開始使用各種暗語替代月經,甚至不願意在運動場域上討論自己的生理需求。日前,英國游泳選手漢娜.麥莉(Hannah Miley)響應說出月經運動(#SayPeriod),認為月經可以是個人隱私,但不該永遠當作秘密與禁忌看待。

英國網球好手海瑟.華森。 圖/美聯社
英國網球好手海瑟.華森。 圖/美聯社

英國史丹福郡大學(Staffordshire University)研究發現,近七成足球教練、職員、與球員並不熟悉所屬俱樂部是否有針對月經週期、激素避孕和懷孕影響的相關政策。研究也建議政府與俱樂部該肩負起制度化的責任,俱樂部更該提供更多衛教知識,打造友善討論女性運動員生理變化的環境。

瞭解月經也可進一步提升女性足球員的運動表現。效力英女超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伯大尼.英格蘭(Bethany England)受惠俱樂部醫療及營養師專業團隊的協助,更加認識自己的身體,也透過飲食減緩月經週期造成的不適。不僅如此,英女超多支足球隊在徵詢旗下足球員對於月經的憂慮後,也決定以海軍藍的深色短褲替代過去純白足球短褲。

蓄勢待發的運動平權

記得2016年中國游泳選手傅園慧一句「洪荒之力」,紅遍整個社群媒體,也帶起一波反思女性身體與月經用品的風潮。近年,隨著東奧奪牌選手郭婞淳、陳念琴分享她們面對生理變化的心路歷程,加上台灣政府即將在2023年針對「月經貧窮」,要求教育部在各級學校提供免費且多元的生理用品,筆者樂觀地認為,這是台灣朝向更平權社會的起點。

若要讓平權的觀念真正走入運動場域,那麼,政府勢必得與大學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更多關於女性運動員在懷孕、避孕、甚至月經時期的生理變化等的基礎研究,提供台灣女性已經在運動界或者尚在觀望的人們更多實證數據,創造友善女性參與運動的基石。如何打造備受信任的體制,合宜的規範,以及完善的支援系統,是接下來運動發展的一大重點。

東奧奪牌的舉重好手郭婞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東奧奪牌的舉重好手郭婞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