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末期的不正常繁榮現象——《興盛與危機》讀後感 | 陳鍾誠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朝代末期的不正常繁榮現象——《興盛與危機》讀後感

圖/
Jonathan Kos-Read(CC BY-ND 2.0)
圖/ Jonathan Kos-Read(CC BY-ND 2.0)

▎簡介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個朝代若要進入末期前會有甚麼徵兆呢?

很多皇帝相信某顆星星掉下來自己就會死了,也有人認為天有異象,一個朝代就會滅亡,但是這樣的想法比較像是「風水先生」說的話,而不是現代科學的想法。

涂爾幹在《自殺論》裡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那就是觀察各種指標,像是「氣溫、人口、收入……」 等數字與自殺率的關係,因而創造了「以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現象」的學術傳統,成為社會科學研究法的開山始祖。

那麼、根據這樣的想法,甚麼樣的「數字」與「朝代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呢?

這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

▎朝代興衰的指標

一個朝代快結束時,會發生甚麼現象呢?

在我們的認識裡,朝代快結束時,應該是民不聊生、災禍饑荒頻傳,例如史書上所記載的「大饑、人相食」此類的慘況,感覺是比較符合「朝代末期」特徵的。

在那樣的時期,應該就像電影《投名狀》裡金城武所說的:「方圓百里已無糧」。而那些飢餓的人民只好加入盜匪集團,到處搶奪糧食,投匪去了!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慘況屢見不鮮,朝代末期也確實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甚至在承平時期 都常有零星的「大饑、人相食」情況出現。

但在「大饑、人相食」之前,是否有甚麼指標可以觀察出一個朝代不對勁的地方呢?

這點至關重要,如果可以有辦法預知朝代末期的徵兆,那麼就有機會「預防」或者「治療」了!

有關這點,大陸學者金觀濤觀察到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與中國朝代的末期很有關連,那就是「中國的朝代末期通常有商業莫名的繁榮景像」。

這個現象著實令人難以理解,到底「朝代末期與商業繁榮」之間究竟是如何連上關係的呢?

▎隱藏在商業繁榮背後的秘密

眾所周知的是,傳統中國是個農業國家,正常的狀況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民。但是當商業興盛時,有一部份人會從農民轉而從事「工商服務業」,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如果只是這樣,那「商業興盛」應該也是「國力鼎盛」所造成的自然結果才對。

然而,針對這樣的現象,金觀濤卻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他認為「商業興盛」正是「中國朝代滅亡前的迴光返照現象」。

為甚麼呢?

要詳細瞭解背後的原因,請參考金觀濤的原著《興盛興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在此筆者用很短的話說明這背後的邏輯。

圖/取自網路
圖/取自網路

朝代建立後,人口稀少,等到逐漸發展之後,人口增加、耕地利用率上升,於是就能養活更多人,有了更多人民就需要更多的官吏來管理。等到耕地逐漸被佔滿了,剩下的人想要耕田也將無田可種,於是這些人只好到城市發展。

又,隨著經濟發展,官吏也會逐漸腐化,好康的事情大家都想要,沒有風險卻可生活優裕的人生,當然是很吸引人的。腐化之後就希望做得少、領得多,於是就雇用更多的手下來幫忙做事,這樣自己才能輕鬆快活!

另外,商業興盛後油水也會比較多,所以就會更進一步腐化,這些無組織力量會不斷膨脹,造成「政商集團興起、沒有田產的百姓只好依附在政商集團之下生活」,而且在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這些「政商集團」會透過各種方式取得並兼併農民的土地,進一步造成原本的農民也流離失所,只好再度依附到「政商集團」成為其中的一部份。

於是,官員與吏員越來越多,依附在「官員、吏員、商人」之下的「謀士、僕人、員工」也越來越多,這讓中國進一步脫離「農業社會」,讓「工商業越來越發達」。

在真農民越來越少,假農民越來越多的情形下,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食之者眾、生之者寡」,中國的農業社會逐漸變質了。等到有一天,種田的人越來越少,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多的時候,那個朝代末期可怕的「大饑、人相食」現象,就會爆發出來。

朝代就因此便滅亡了!

▎結語

念史書,通常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取經驗與教訓,預防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

但歷史也證明了,人們總是無法從歷史中獲取教訓,於是那些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總是不斷的發生。

古代的中國是如此,現今的中國也很可能會如此!

台灣呢?雖然今日的糧食種植技術已經有很大進展,生育率也變得越來越低,或許能有效避免人口膨脹的問題,但是越來越多的老年退休金需要支付,越來越高的福利政策正在立法院不斷地提出並加碼,而且富人繳的稅率還不斷地在降低,未來這些歷史會不會重演,實在很難預料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