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與教授間的卸責結構之——不是我幹的! | 陳鍾誠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公務員與教授間的卸責結構之——不是我幹的!

photo credit:JD Hancock(CC BY 2.0)
photo credit:JD Hancock(CC BY 2.0)

還記得十二年前我剛到金門大學教書,並且在第一年就被指派代理主任時,有幾次接到某些公家機關邀請我去擔任「評審委員」,在我根本還搞不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就變成了評審委員。

後來我經歷過一些事情,才逐漸搞懂為何他們需要找我當「評審委員」,之後我就再也不願意出任「評審委員」一職了。說到底,儘管教授當評審委員感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我也是到後來才知道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你得藉由實際參與,才會知道到底問題在哪裡。

就讓我來剖析一下,到底公家機關和評審委員之間到底有哪些結構性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想想,為何公家機關喜歡找教授當評審委員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單一的,我列出以下幾點說明公家機關喜歡找教授當評審委員原因:

  1. 很少人時間那麼多,大學教授的課較少,因此時間夠多可以當評審委員。
  2. 如果公家機關自己審查,那麼就會有人說黑箱審查,所以為了避嫌,所以公家機關喜歡找外部公正人士來審查,而大學教授剛好有這樣的「公正人士」形象,因此公家機關最喜歡找教授當評審委員。
  3. 找了大學教授當評審,有責任的時候就是教授的責任,和承辦人員無關。

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大學教授總是公家機關邀請評審的首選人士。

但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

對於公家機關而言,問題的確解決了。但是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問題當然沒有解決啊,而且往往變得更加嚴重了!

舉例而言,有位認真創造遊戲事業的網友,因為申請文創經費補助,因而發出了如下的不平之鳴

中華民國政府難道認為所謂的市場機會是躲在家裡空想,透過計劃書與事前規劃就找的到嗎?

更清楚地說,補助單位不斷要求他填寫一大堆的計劃書,填了又填,填完還要去報告,報告完後又再繼續填……一直填一直填一直填。

但是,為什麼補助單位一直要他們填寫報告,而不是好好的去創造好遊戲好事業呢?關於這點,如果你唸過大學、而且做過專題或論文,那麼應該不會感到意外!

畢竟那些大學教授不就是專門叫人家寫報告的嗎?(這槍打到我自己了,痛!)

審查的結果,通常是教授們一人一語,最後該單位將這些教授們的話整理轉達給受審單位,於是受審單位就只能摸摸鼻子繼續寫報告。

所以呢,我們的創業補助絕對會創造出作文比賽的冠軍,至於會不會有新事業產生,那就只能請求上帝保佑了!

在您理解了公家機關找大學教授當審查委員的現象與結果之後,可能會想到這個制度的一點點好處。那就是,起碼這樣的制度至少可以避免黑箱審查和貪污吧!

不過關於這點,您只要想想「葉世文和桃園航空城」就知道了!

想要操控審查結果,其實非常的簡單,因為有心人士可以利用下列幾點,輕易的讓不該過的審查過關,然後讓該過的審查過不了。

  1. 如果想讓審查過關,在邀請審查委員的時候,專門邀請那些好好先生,或者是在站在我方陣營的盟友型教授,這樣的話不管什麼審查都會過關的喔!千萬不要邀請那些眼睛很尖,審查很嚴的人就行了。
  2. 相反的,如果想讓審查不過關,那就專門邀請那些總是持反對意見的教授,然後在會場煽一下風、點一下火,審查自然就不會過關了。
  3. 萬一還是有些擔心,那麼就準備很多無關緊要的資料給教授們看。記得!關鍵性的資料要小心選擇,不要留下會阻礙有心人士計劃的線索,那就行了,反正那些教授雖然很閒,但是絕對沒時間看完那些資料,就算看完了也沒什麼用。

如照著以上流程進行順利的話,當審查有問題時,公家機關裡的承辦人就可以說:「一切程序都是合法的!」公家機關就可以很順利的把錢給花完,補助到很會寫報告的人,或者是順利交付給有心人!

任何的政策,在這樣的結構裡,都將成為無效的政策,畢竟沒有人需要為這些計劃負起責任,大家都只想要快點結案啊!

理解這樣的結構後,未來若碰到一些公家單位叫你補寫報告,我想你應該不需要感到意外,況且這種事情也不是只在申請補助時才會發生的,大到上兆元的計劃案,小到國小學生的自學計劃案,通通都會有人叫你補寫報告。

問題在於,我們的時間與競爭力,都將花在撰寫這些報告上,而不是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費盡千辛萬苦贏得補助或完成申請時,看來像是贏在起跑點,但當你一抬頭向前看時,便會發現其他人早已把你甩的老遠,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呢。

好吧,儘管看起來我們還是贏得了報告,但是卻輸了全世界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