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手別一直摸一直摸一直摸,比賽節奏就快的了?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投手別一直摸一直摸一直摸,比賽節奏就快的了?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當世界大賽正吸引著所有棒球迷目光時,亞利桑那的秋季聯盟正在進行一項可能改變棒球樣貌的小規模但卻重要的實驗,也就是為了縮短棒球比賽時間,投手必須在20秒內進入固定式投球的位置(set position),如果逾時,將獲判一壞球。無獨有偶,10月19號由布魯克林籃網出戰波士頓賽爾蒂克的NBA熱身賽中,也嘗試將每節12分鐘,縮短為每節11分鐘。

身為球迷,其實非常能夠理解大聯盟的實驗,畢竟誰能夠花上三小時的「美國時間」從頭到尾觀賞一場棒球比賽?而且棒球賽季期間還是近乎天天都有比賽,本人根據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提供的資料庫,以每十年為間隔,計算大聯盟平均每場比賽時間,獲得如下的資料:

年份
1954
1964
1974
1984
1994
2004
2014
比賽時間
2:31
2:35
2:29
2:40
2:58
2:51
3:08

也就是說,棒球比賽時間呈現不斷拉長的趨勢,投手「摸功」當然是其中一項原因,2014年球季,平均每球出手間隔時間達到23秒,使得今年比賽時間一舉突破三小時,這也是為什麼要將投球計時器限定在20秒的原因,而這數據還不包括每場動輒三個半小時起跳的季後賽(誰能忘了可歌可泣的巨人國民18局、6小時23分鐘的史詩比賽)。事實上,想要加速棒球比賽節奏的聲音從未斷過,早在秋季聯盟的實驗之前,應對方案早就隱身大聯盟規章之中,第8.04條規定,當壘上無跑者時,投手必須在12秒內出手,否則裁判就會判予一記壞球,只是從來沒有落實而已。

至於那場44分鐘的NBA賽事以95:90收場,185分的總分與NBA去年賽季平均每場48分鐘的比賽202分總分恰成等比例的減少,除了減少的四分鐘正式比賽時間之外,全場也少了兩次的暫停時間,再加上熱身賽的節奏通常就較為明快,因此僅僅花了1小時58分鐘就打完比賽了(去年NBA平均每場2小時15分鐘)。

兩種運動同時希望縮短比賽時間,反映了什麼樣的現實?當代職業運動是不是已經與日常生活節奏脫拍了呢?三小時的棒球賽與當代社會是不是真的格格不入?當我們還是學生,彷彿擁有無窮盡的時間可以揮霍,可以一下課就跑到台北市立棒球場排隊領免費的學生外野票,巴不得每場龍象大戰都打個四小時最好,但為什麼這種「俗擱大碗」的心態不是當代職業運動經營的價值?

那是因為職業運動之所以為一種產業,必須要能吸引消費能力強的客人,而學生?很抱歉,未來的你們才是職業運動所需要的,然而,投身職場之後,時間的分配便殘酷地融入資本主義的生產機制中,球賽與其他形式的休閒只是眾多分割24小時的事件之一而已,學生時代建立起來對運動的熱情,往往被社會現實給消磨殆盡。

妙的是,不管是大聯盟或是NBA的應對之道,都是針對比賽本身,然而,電視轉播中的廣告卻才是拖慢比賽節奏的元兇。NBA最後兩分鐘就像在看「灌籃高手」漫畫一般拖棚,常常一打十幾分鐘,試想,如果足球比賽在場中教練可以叫暫停,甚至像NBA一樣加入所謂的電視暫停時間來插播廣告,那一場足球賽絕對不會是公定價兩小時完賽的,大聯盟與NBA試圖更改自身比賽規則,但卻對外部的媒體束手無策,其實如果棒球局間的廣告從現行2-3分鐘左右減少一分鐘,那麼一場比賽下來就是節省了16-17分鐘;NBA如果減少現行的長暫停次數(6次,60或100秒),那麼自然也可以把實驗中少掉的一分鐘比賽補回來。

但說來容易,當代職業運動已如同浮士德一般,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而且隨著轉播權利金水漲船高,更沒有回頭的可能,因此也只能摸摸鼻子,從自己的規則改變起。

對了,你知道中華職棒平均每場比賽要打3小時20分鐘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