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廉價的熱血,黑豹旗還剩下什麼?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除了廉價的熱血,黑豹旗還剩下什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87:0、43:0、38:0……,這些都是第二屆黑豹旗青棒賽的比數,前兩輪73場比賽中,其中58場是以「扣倒」提前結束收場,賽事品質可見一斑。然而,許多評論或是參賽者都以「熱血」、「一輩子的回憶」來正當化這比賽的慘烈。但是我必須問:「除了熱血和回憶,黑豹旗還剩下什麼?」

棒協在賽事宣傳上以及許多媒體都將此賽事稱為台灣的甲子園,主要就是賽事隨機抽籤與單敗淘汰的賽制(其實甲子園也不全然隨機抽籤,同區學校會刻意分在籤表不同側),但黑豹旗其實更貼近「假」子園。事實上,我們只看到夏季甲子園大會,每年有49支來自日本各地區代表,但實則是全日本將近4000支球隊經過地方代表權賽事篩選出來的精英隊伍。

上電視,當然是黑豹旗能吸引多達137支隊伍報名的誘因之一,而且廣納各式球隊參賽,從木棒組的菁英球隊、玩票性質的社團、甚至賽前兩周才練球的熱血雜牌軍全部放在同一個池塘裡,既然如此,前幾輪賽事精彩度,就完全交在「棒球之神」的手中,雖然我們也看到了師大附中與北士商、內湖高中與松山高中的精采比賽,但絕大多數的比賽是慘不忍睹的,看到一些選手面對強襲滾地球、或是生硬的滑壘動作,著實都讓人捏把冷汗,任何運動都有風險,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動作與技術都沒有,讓這些球員曝露在不尋常的危險狀態下,那麼,外在的熱血只是掩飾了內虛而已。

或許是到了我們該說聲「抱歉!孩子,你還不夠資格上電視」的時候了,當然,台灣整體媒體品質的低落不是這群孩子的錯,好在87:0那場比賽並沒有轉播,否則絕對能稱得上是史上最難看的電視節目之一,但40:0、38:0轉播起來也夠嗆的,過度強調熱血與回憶,卻廉價化了賽事本身與電視轉播,你必須苦練,「掙」來上電視的機會,而不是獎勵平庸,甚至報個名就可以對著鏡頭說「嗨!媽!我在這!」

黑豹旗並非高中棒球最重要的賽事,之所以吸引如此高的曝光度,還是受到一些升學名校參賽的加持,從連兩屆記者會都選在建中舉行就可理解,除了短期曝光之外,要怎麼要讓高中棒球發展與紮根,才是長期更重要的事。本人認為有整合、分區、分級三個方向可思考。

首先,國內相關賽事需要整併,除了已辦兩屆的黑豹旗之外,國內還有高中棒球聯賽、菁英大賽、玉山盃、王貞治盃等賽事,其中即便是以聯賽為名、規模最大的高中棒球聯賽,都還是層層晉級的錦標賽類型,一支球隊可能練了大半年的球,打了兩、三場比賽就打道回府,因此參酌美國高中賽事,結合季賽加錦標賽,當可取兩者之長,如此一來,季賽可以讓更多球員增加實戰經驗,厚植球隊戰力,而不是像現在許多實力不錯的球員卻被埋在名校的板凳上苦無出賽機會;季賽進行完畢後,依其戰績排定種子序,球季尾聲進入短期戰定生死的高潮。

季賽最大的障礙當然是賽事倍增後的成本考量,但區域聯盟成形則可以稍微緩解球隊與主辦單位差旅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區域化對於棒球文化深化是絕對有助益的,增加同質與同區球隊的世仇感與校友凝聚力,如果我們每年可以有一、兩場的「附建賽」,就算我們知道那不是平鎮與穀保那樣水準的比賽,但那會是一件多hi的事?更別說這戲碼電視台也會有興趣。別忘了,美國大學的「長春藤聯盟」本質上是個運動聯盟,耶魯與哈佛就算在運動實力上不能與其他運動名校競爭,但只要世仇見面、分外眼紅,畢業校友更可挹注資源,季賽成本固然會增加,但也可能導入更多資源投入。

而分級也是必要的,即便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隨機抽籤單淘汰盃賽——英格蘭足總盃也是如此,2014年共計736支球隊角逐,光是會外賽就有六輪,業餘俱樂部性質或是半職業的球隊都必須從頭打起,第三、四級別的英甲(League One)和英乙(League Two)則從會內賽第一輪開始打起,英超球隊仍保障從第三輪才打起,如此安排,當然是避免英超豪門以棒球比數血洗業餘俱樂部。

分級也分區的季賽,可以將各級聯盟的戰績作為下賽季升降級的依據,如同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組升降級制度一般,促進實力均衡與競爭性,況且,各地休閒性質的慢壘聯盟都做得到這點,制度化的學生競賽,沒有理由做不到。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