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文化研究中有甚麼意義?
最近各種「放假」的議題正熱,從「一例一休」到春節連假,還有每年固定時期就會發作的「學生寒暑假要幹嘛」。因為「假」的想像空間很大,各方的價值立場差異也大,社會大眾也就難以找到對於「假」的共識,因此衍生出一堆問題。
像是大老闆覺得假放太多,台灣會滅亡,但也有學者指出適度放假可以提升產能,甚至不放假就沒人消費,無法擴大內需市場。有人認為假期就是該好好休息,也有人主張放假是難得的自我時間,更應該充份利用。哪邊說的有道理呢?
「假期」一直是文化研究的主軸,即便限縮在「價值論」的範圍,也有不少卓見,但相關理論在台灣卻不太受到重視。這非常可惜,因為「放假」能成為很有意義的活動,卻往往只是以「耍廢」的方式浪費掉。
「放假」的三種價值觀點:休息、非日常的神聖性、跳脫社會體制
要瞭解放假如何對個人產生意義,就要先看到對於「放假」的三種常見價值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工作就是為了放假,放假是為了工作」。這觀點部分是來自於「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俗語,也有一部分與當代社會的規律運作體制有關。
我們工作時會想著休假,甚至之所以工作,就是為了有錢休假。那休假呢?其實也不是單純的花錢,而是想透過休假的過程提升自我的某些向度(身心健康、想法等等),來因應工作面的需求。
每週週休是如此,特休、長假出國一遊,甚至辭職去壯遊,都有這種「補滿精神力量後再出發」的味道。假期的意義,會與其改善工作能量的程度相關。
但早在七八十年前,就有學者指出這種模式只會帶來更嚴重的損耗,因為你的休假已不是休息,而是另一種工作,所謂工作與休假輪替,只是「工作1」和「工作2」不斷交替支撐對方的存在。有沒有覺得自己安排得好好,有一堆必去必吃必買行程的旅行,其實就像行軍一樣累人?
最後「工作1」與「工作2」都越來越「旺」(工作的公司和休閒娛樂產業都大賺),但個人卻會耗竭精力而萎縮,終歸於虛無。如果心態不改,就算一例一休改成二例、三例、四例,你放完假,還是一樣沒力。
第二種觀點認為假期就是節慶,有某種超出日常的歡樂,甚至對抗於原本的社會角色。這想法讓假期產生一種神聖意義,是「非放不可的」。
這種價值觀來自於傳統社會,因為牲畜吃飯生仔是沒在看你休不休假的,所以農村都是一年365天運作,就「很忙」和「比較沒那麼忙」的差別而已。為了讓人有切換生活模式的機會,於是出現大量的節日,人在這些節日必須分神去進行其他的活動。人會被說服這類活動別有意義,值得為此付出,甚至日常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類活動更加豐盛。
現在我們仍習慣把重大假日節慶化,這主要是商業消費市場的推力。我們會過情人節、聖誕節(都會利用其前後的假日)、母親節、跨年,連中秋節也產生了烤肉的新儀式,就算是最傳統的春節或端午,其活動內容也產生了不小的改變。
這種將假日視為「盛宴」的形式的確能讓人生變得豐富許多,但相對來說也會形成一種新的壓制。在節慶的大帽子之下,不想過節的人就會很辛苦了,他會被視為不正常、不禮貌,甚至是不道德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假期是自我的時間,是個人跳脫社會體制的重要契機。工作或求學時,身體都不是自己的,是被社會框限的,只有在假期中人才能找回自我。
這種孤獨狀態被視為是道德正確(請注意此處和前一種價值觀的矛盾),也只有這狀態產出的價值才屬於自我,其他狀態下的產出都會被剝削,是身不由己。
進一步來說,「放假」或許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當過兵的人對此大概會比較有感,因為軍人常說「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假才是軍人的第一生命。」「你禁我休假,我和你拚命。」甚至整個從軍生涯的目標就是放假,終極目標就是永遠都放假(退伍,不用再回營)。
拉長一點來看,「退休」之所以會成為一種目標,也是因為這種價值觀的考量,因為退休就是永遠的放假,不用回去上班了。
在當代社會中,上述幾種觀點沒有必然勝出者,我們可能隨機站在某種立場來利用假期。但這些價值觀存在基本的矛盾,就算一種價值觀告訴你「這樣放很對」,另一種價值觀又會認為「這樣等於沒放到」。
找出放假的價值,先回答三個問題
那放假到底有什麼價值呢?依照當代價值理論,放假這種活動有優久的歷史,甚至還有一些相應的德行,那麼就可能產出各種複雜的內在價值,所以放假一定有其意義,卻不會有單一的意義。每個人都可能找到假期對於自己的獨特價值,而要找出價值,你應該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從你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思考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麼?先別管別人怎麼放假,想想對你自己而言,依過去經驗,哪種假期形式是最能讓你「有感」的?
第二,你有認同感的社群,對於假期的價值是如何認定?如果不太認同現在工作的社群,你就從其他興趣或生活場域的所屬社群去找答案。
第三,你最熟悉、熟練,能從中產出最多價值的那種活動,其活動者與「放假」這概念是如何結合或互動的?
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交集,你就知道最適合自己的假期活動是什麼形式。也因為每個人在這三方面的要素都不盡相同,是以對於放假的意義與價值,每個人會有一套自我判準;這判準卻也不是全然主觀的,因為你還是有參考外界的部份,這能讓你的放假不會只是「自爽」,也能獲得他人的肯定。
整體來說,放假應該是件快樂的事,就連工作、求學也應該是快樂的事,但我們總是把一切都變得不快樂。那該怎麼辦呢?工作、求學有太多別人為你預劃的成分,非你一己之力可以改變,但假期是留給你個人的空白,你是最有機會自己建構答案的。所以,別輕易放棄了這種樂趣,好好思考對你自己別有意義的假日是長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