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的結果:共找到 2726筆 約 0秒
斷開魂結之必要:從「國文課 ≠ 課文國」粉專看中文系的焦慮
時事觀察.顏訥:04 May, 2017最近,由政大中文研究生成立的「國文課 ≠ 課文國」粉絲專頁上,有數位國文老師撰文討論國文課困境,雖然改善國文教學的目標相近,但顯然有不同的立場。而關於國文教育,其實過去已經有許多討論指出諸多問題,新...

看見她者的生命厚度:跟著Titi去印尼遊學團筆記
社會文化.林吉洋:04 May, 2017自從去年的「越南親家農援團取締事件」,我逐漸關注到南洋姐妹實在是臺灣農村的重要支柱!為了記錄姊妹們的身影,我偶爾會到友會——南洋台灣姐妹會美濃分會造訪,在那裏我認識了Titi。來自印尼的Titi嫁來...

時薪68!創作者的非典勞動也需要典型保障
時事觀察.劉昌德:02 May, 2017四月下旬屏東縣的一項話劇表演標案,換算後劇團演員的時薪僅68元的「漢堡價」,遠不如一般工讀生的打工收入,引發外界批評「血汗」。文化部因而承諾將提醒政府單位注意藝文採購的特殊性,並催生藝文採購法。不過...

蔡英文外交新戰略——三國論
世界脈動.王俊評:02 May, 2017蔡英文總統27日接受路透社專訪,由於該媒體事後隨即向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詢問,稱蔡總統有意再與其通電話,引來川普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關係良好,沒有讓關係變得更複雜的想...

讓螢火蟲在台北飛舞:看倫敦透過都市計畫保全生態
公共政策.邱秉瑜:28 Apr, 2017生態的保育關乎自然環境的保護。倫敦將生物多樣性作為市政重點,以都市計畫手段保護並擴大野生場址,市政府與各行政區各有明確角色分工。在台北市中心也可以看到螢火蟲?幾十年來,由於都市的發展,螢火蟲被迫從市...

【再寫韓國】晉級又進擊的臺灣古早味蛋糕(下):驚爆食安危機!羅生門還是鄉愿
世界脈動.陳慶德:28 Apr, 2017在韓國爆紅的臺灣古早味蛋糕,紅回臺灣。最近來到臺灣旅遊的韓國年輕人,總會刻意安排行程來淡水,為得就是一嚐元祖古早味蛋糕。現今淡水最熱門的商品,不再是阿給,或阿婆鐵蛋,而是觀光客排隊美食的古早味蛋糕。...

沙威瑪生物說,提醒我們科學素養的重要
公共政策.陳民峰:25 Apr, 2017最近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網友,在網路上提出「沙威瑪生物說」,以專業名詞,堆砌煞有事的「沙威瑪生長與養殖狀況」,而底下網民大部分附和回應,讓許多閱讀人開始動搖懷疑自己原本「沙威瑪是一種食物」認知,可說是三...

吳政緯/統治事實與歷史表述: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社會文化.故事:24 Apr, 2017四月十九日,深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提及,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轉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當前朝鮮問題的言論。不論川...

習近平對川普的新攻勢:朝鮮曾是「中國的一部份」
世界脈動.王俊評:24 Apr, 20174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專訪時突然宣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月初的川習會上,向他表達了朝鮮半島曾是「中國的一部份」。 據川普說,兩人當時正聚焦北韓核...

【再寫韓國】晉級又進擊的臺灣古早味蛋糕(中):韓餅與大王蛋糕
世界脈動.陳慶德:21 Apr, 2017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考察了韓國當地鬆餅、鯛魚燒跟雞蛋糕,這些糕點類都是以現烤出爐為主,在冬天特受受到歡迎。不過要是向韓國人一提到冬天必吃的韓式糕點,恐怕十個韓國人有九個人會回答——「韓餅」(호떡,黑糖...

【再寫韓國】晉級又進擊的臺灣古早味蛋糕(上):登韓前夕的蛋糕大戰
世界脈動.陳慶德:18 Apr, 20172016年初開始臺灣古早味現烤蛋糕在韓國爆紅。文化不是只有單向影響,而是互相交流、相向影響。如同臺灣在地的慣用語,很多都是由鄰國流傳回來,比如受到日文漢字翻譯影響的哲學用字「主觀性」、「客觀性」、「...

從新型大國關係到兩軍關係(下)川習會對台灣的影響
世界脈動.王俊評:14 Apr, 2017▎上篇:從新型大國關係到兩軍關係:門外漢川普為何在川習會佔上風?根據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說明,川習會上啟動的是外交安全與全面經濟等兩項機制。其中,經濟是川普的重心,也是習近平在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危機的情...

從新型大國關係到兩軍關係(上)門外漢川普為何在川習會佔上風?
世界脈動.王俊評:14 Apr, 2017原先眾所矚目的川習會,冷不防在半路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精心安排的空襲敘利亞行動,奪走全部的光彩。台灣則意外發現,自己完全不是這場會議的焦點,甚至連之一也談不上。或許中國還是在意...

家長的親職教育:看見孩子身上看不見的傷害
社會文化.王美恩:14 Apr, 2017近日,一位家長將自己女兒面對鏡頭哭泣認錯的影片上傳網路,因影片內容小女孩驚恐與哭泣的神情與宛如認錯自白的敘述,使得該影片引起廣大爭議。事件發生後,社會局介入訪視調查,上傳女兒哭泣認錯影片的家長,改變...

李明哲案,勾起的是人心最深處的恐懼
時事觀察.林雨蒼:13 Apr, 2017前民進黨黨工、非政府組織工作者李明哲在中國失蹤11日後,由國台辦證實因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被捕,但未說明具體事證,也未說明李明哲被關押於何方。李明哲之妻李凈瑜原訂4月9日搭乘航班前往北京試圖人道探視...

在風暴裡找路:李明哲案與被掐緊咽喉的中國民間
社會文化.林吉洋:12 Apr, 2017李明哲事件在現階段的輿論討論下,我認為尚缺乏對當代中國的理解與關注,這反而使我們看見台灣社會對識認中國的匱乏。面對日益頻繁的兩岸往來,台灣社會除了在既有思考框架外,更需要去理解當代中國社會如何變化。...

張淑慧/破碎的安全網、不合謀的政策——用毒兒少為何一再脫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5 Apr, 2017近來隨著媒體對毒品防治議題的關注,引起許多宣示性喊話,似乎只要有事件發生,或是媒體專題探討,就會有一波波的反毒政策。90年代因海洛因問題,行政院自民國95年起定期召開毒品防制會報;102年因毒品濫用...

張淑慧/透明的存在:用毒兒少家庭的邊緣化處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Apr, 2017「你是要逼得我和你爸走投無路嗎?我們都不敢出門,連買菜都怕別人問你在幹什麼!」「要怎樣你才不會再吸毒,我們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你要怎樣才會聽話,媽媽向你下跪,求求你不要再去碰毒,好不好?」「老師,我...

新增199種保育動物,對普羅大眾究竟有甚麼意義?
公共政策.顏聖紘:31 Mar, 2017農業委員會於3月29日公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並自106年5月1日起生效。這次的修正包含新增兩種國內產珊瑚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再根據華盛頓公約第15、16與17次會員大會決議,將197種...

反毒何以返毒?——藥物濫用防治教育的科普觀點
公共政策.戴伸峰:29 Mar, 2017「向毒品宣戰」、「向毒品說不」,在台灣,這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口號標語,大人小孩在各級政府反毒政策的強力宣導下,大多能朗朗上口。台灣的反毒戰爭從民國82年時任行政院長連戰先生宣示開始迄今,已經轟轟烈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