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無論如何,我們會繼續看電影——談奇片《石榴的顏色》與台北電影節
社會文化.陳煒智:28 Jun, 2019每次跟其他國家的影癡級朋友聊天,他們無不羨慕台灣觀眾有機會看到大大小小的「影展」。大型的像一年三次(是的,現在已經是一年三次了)的金馬——春季的「奇幻」,盛夏的「經典」,深秋的元祖「金馬國際影展」。...

《阮玲玉》看影史(四):再談費穆與吳永剛《神女》
社會文化.陳煒智:01 Jul, 2019嚴格說起來,我並非阮玲玉這位女演員的「粉」。在表演方面,她確實是個天才型的演員,但很多時候,眉眼之間,舉止之餘,總會閃過一絲絲不怎麼「正經」的態度。正是這份態度,讓我卻步,讓我沒辦法完完全全欣賞、懾...

《莒哈絲的漫長等待》:在戰爭與和平中,等著你回來
社會文化.陳煒智:27 Jun, 2019六月中旬,夾處在多個大小影展中的一個小型文學電影專題「作家之死」,悄悄在台灣北中南各地同時獻映,專題中有部影片題為《莒哈絲的漫長等待》(La Douleur),吸引了我的注意。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莒...

《我們不能是朋友》:在愛情沙塵暴中,誰能進化成更好的自己?
社會文化.潘怡豪:24 Jun, 2019愛情讓人相信海誓山盟,所有的追求,彷彿都當是一種永恆不變的定律。愛情也總讓人盲目,當問題萌生,既抗拒卻又不想失去時,活著的證明只剩酸楚。八大電視《我們不能是朋友》所捲起的愛情沙塵暴,在情愛風浪中相對...

《文字慾》: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已死去,活著的只有語言
社會文化.李志銘:19 Jun, 2019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世界,寫作者生存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回顧過去那些被寫進歷史的種種不堪與尷尬,並不會因為一時的迴避而永遠消失。儘管人們根據親身所見所聞,乃至藉由文字描述了某些日常生活裡所謂的「真實」...

《阮玲玉》看影史(三):淺談蔡楚生和費穆的電影
社會文化.陳煒智:18 Jun, 2019關錦鵬導演的電影《阮玲玉》,除了呈現阮玲玉幕前幕後的紅伶心事,也同時勾勒了多位早期華語電影的巨匠形象,如孫瑜,以及本文要談的蔡楚生及費穆。阮玲玉進入聯華公司、登上演藝事業巔峰的1930年代初期,正好...

《阮玲玉》看影史(二):雜談導演孫瑜與阮玲玉的合作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Jun, 2019阮小姐演妖裡妖氣的女人,全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了。不過我非常贊成孫瑜的看法,她演有高尚情操的女性,另外有一種味道。到底啥味道,我也講不清楚。這是電影《阮玲玉》正片開始之後,我們第一句聽到的台詞。場景是上...

從美國甜心到票房頭牌——懷念桃樂斯黛
社會文化.陳煒智:05 Jun, 2019傳奇女星桃樂絲黛(Doris Day)日前與世長辭,高齡97歲。桃樂絲黛影、歌、視三棲,晚年更致力動物保育慈善事業。不肯搭飛機遠行的她,幾乎為此失去受贈有「彩虹勳章」俗稱的美國甘迺迪中心最高榮譽(K...

長達8年的「黃雀行動」——從電影《省港旗兵4》看六四事件秘密救援
世界脈動.黃愛玲:30 May, 2019《省港旗兵》系列(1984-1990)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同時在藝術成就,商業操作模式,香港社會文化及政治的歷史印記上,皆有值得討論的面向和貢獻。 導演麥當雄早在70年代,就以其大膽前...

《阮玲玉》看影史(一):華語影視聖堂「聯華影業」及其他
社會文化.陳煒智:29 May, 2019近日,台港聯辦關錦鵬導演的「女人心・女人情」專題影展,五部精采舊作《女人心》、《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紅玫瑰白玫瑰》一次推出,舊雨新知同坐一堂,看得如癡如醉。導演本人也專程來到台灣,在...

《感謝上帝》:對於戀童犯,懲罰之外也需要關愛與支持
社會文化.賈培德:15 May, 2019《感謝上帝》是今年的柏林影展銀熊獎得主,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法國里昂地區神職人員猥褻男童的事件。宗教界的性醜聞層出不窮,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隨便查都有看不完的新聞事件。而《感謝上帝》所改編的,是一則...

棺木上的三根釘子: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最後輓歌(下)
社會文化.陳煒智:14 May, 2019▍上篇:棺木上的三根釘子: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最後輓歌(上)因為《我愛紅娘》(Hello, Dolly!)在金馬奇幻影展重新獻映,引起身邊不少歌舞片同好群起朝聖,使得傳統大型歌舞片——尤其是1960年...

棺木上的三根釘子:好萊塢傳統歌舞片的最後輓歌(上)
社會文化.陳煒智:13 May, 2019上個月的金馬奇幻影展期間,友人相約前往觀賞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主演的《我愛紅娘》(Hello, Dolly!),由於以往在國外影展曾看過三、四遍70毫米、弧形大銀幕的ro...

當美成了負擔,她選擇親手摧毀——地下絲絨之後的Nico
社會文化.小川林:13 May, 2019我醜嗎?很好,我漂亮的時候總是不快樂。沒關係,我很少洗澡。《Nico,地下絲絨之後》中這兩句台詞,狠狠戳破了觀眾預想的那個光鮮女神形象;接下來的畫面,更是以一連串的毒癮發作,暴怒,豪飲啤酒,披頭散髮...

華語電影的超級長片:從《亂世妖姬》到《幾度夕陽紅》
社會文化.陳煒智:30 Apr, 2019從片長超過3小時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說回華語電影,在華語影圈裡,超級長片不是沒有,但真的為數不多。近年來觀眾比較熟悉的,大概只有片長4小時的《大象席地而坐》及2017年重新上映的《牯嶺街少年...

《我們與惡的距離》總評:台劇新本土運動的高峰
社會文化.鄭秉泓:26 Apr, 2019雖然遭遇盜版打擊,4月21日晚上播出最後兩集的公視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仍創下極高收視率。目前這齣2019現象夯劇的討論熱度並未因劇集全數播畢而冷卻,包括題材開發、製作過程、影視產業生態和演員花絮...

電影片長 vs. 膀胱容量:從《復仇者聯盟4》談超級長片
社會文化.陳煒智:23 Apr, 2019日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The Avengers: Endgame)宣布了電影片長為3小時1分鐘,引起全球影迷熱烈討論。網路上處處可見揶揄攜帶超巨大爆米花和可樂桶端坐影廳的各種想像圖,甚至還...

《我們與惡的距離》:通往地獄之路,常由自命良善的人所鋪成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Apr, 2019(※ 文:馬欣,作家、影評人)《我們與惡的距離》要說的不是如何分辨善惡,而是如果不睜開眼睛看清楚這個世界,人將無從善也無從惡。記得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說過:「一味地『排除惡』,恐會引來更大的惡。」畢...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一場與自己的直球對決
公共政策.蔡中岳:24 Apr, 2019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台灣人最大的願望。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正式在院線上映,這大概是金馬獎歷年來最具「爭議」的得主——這些爭議並非圍繞紀...

《我們與惡的距離》:留下的空白,你想填上什麼?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2 Apr, 2019為什麼我愛的人都走了,留我一個人在這裡? 3月24日,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正式上映,第一集即以死刑犯的辯護律師王赦遭被害者家屬潑糞開始,以如此激進的手段衝擊觀眾的眼球與感官。片頭模擬網路上的一片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