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的結果:共找到 393筆 約 0秒
吳宗憲/動保警察有譜?談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能與不能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5 Apr, 2018雖然近年輿論對動物保護有流於民粹的批評,但是,究實而論,動物保護政策的倡議,隨著時間的遞嬗,群眾其實也一直在進行政策學習與演化當中。當許多極其殘忍的虐待案件發生之後,這些不忍動物受苦的朋友,擦乾眼淚...

如果沒人反對「神聖婚姻法」的話
時事觀察.瓦礫:25 Apr, 2018日前由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的「反同三公投」提案已獲中選會審議通過1,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同志平權社群對此更大表不滿,質疑中選會的審查標準為何。為反制下福盟等團體發起的反同婚公投提案,「平權前夕‧彩虹起...

無所不在的娃娃機,全都是合法的嗎?
公共政策.寇德曼:25 Apr, 2018近日走在路上,你或許會發現娃娃機的數量變多了,許多路旁原本閒置許久的騎樓店家,突然擺起了一台台的娃娃機。相對於基本薪資和勞健保調漲後而不斷增加的人事成本,一台二十四小時不用休息,只要插上電源就能自動...

從潘文忠辭教育部長,再論廢除教育部
公共政策.范疇:14 Apr, 2018潘文忠請辭教育部長,該追問的不是潘文忠是否適任適格,是氣節的表現還是應聲的表現,而該追問教育部是否應該廢掉。 2014年,連續寫過四大篇有關台灣的「教育翻轉思考」,四年來經各方轉載,總點擊率超過15...

拿證照不得報名技優甄審?對技職升學的六個誤解
公共政策.黃偉翔:19 Mar, 2018教育部與技專招策會於去年(2017)暑假巡迴台灣,在各縣市舉辦多場公聽會,說明107至111學年度的技專考招變革,有的受到支持,有的遭受強烈反對與撻伐。在各種妥協下,目前教育部的決議已與當初有所不同...

政策辯論經典賽:中正紀念堂保留或廢除更有利台灣發展
公共政策.相對論 udn Debate:01 Mar, 20182017年12月5日,面對社會對轉型正義的期待升溫,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至此,蔡英文政府跨出轉型正義的第一步,並在落實轉型正義的具體作為上加快改革步伐,特別是作為中正紀念堂主管機關的...

六龜高中學測事件:台灣還沒有真正的學歷替代品
公共政策.黃偉翔:26 Feb, 2018最近偏鄉學校六龜高中因全校無人學測達40級分,被媒體報導後引發眾多網友論戰。這則新聞之所以備受討論,我認為問題核心在於「台灣還沒有真正的學歷替代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除了從職場求職敘薪、...

高教亂象(一):學術倫理如何建立?兼談管中閔接任台大校長疑議
時事觀察.賴伯琦:05 Feb, 2018繼台大校長遴選過程遭質疑未利益迴避、資訊未揭露等爭議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日前又指出,新任台大校長管中閔在中央研究院和台灣大學共同舉辦的「網路與貿易研討會」中,與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聯名發表《兩岸經濟...

賴天恆/詮釋的不正義:萌萌與性平教育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2 Jan, 20181月17日,教育部回應並否決「提點子平台」上,要求刪除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三章的連署提案。否決的理由是「條文內容具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我看來,這是(蔡政府上台後極少數)正確的決定。 先看一下性平教育法第...

軍公教不是勞工?勞基法修惡源自政府行政思維
時事觀察.賴伯琦:18 Jan, 2018勞動基準法修法「毫無意外」地三讀通過,勞團痛批1月10日成「勞工忌日」,儘管修法前便有關注勞動權益的各界之士提出呼籲並給予務實的建言,但民進黨政府卻呈現出毫無溝通與討論的空間,將勞基法修法強行過關。...

以「技職本位」討論技職教育,真的好嗎?
公共政策.黃偉翔:17 Jan, 2018通常社會談論技職,大多認為要增加更多實作課,更為貼近職場。站在這種主流意識上,任何改革只要表面看似不遵循這方向,就會被貼上「消滅技職」的標籤。但這樣究竟是為了國家整體發展而討論技職,還是以技職本位討...

勞基法修惡,誰替技職生喊話?
公共政策.黃偉翔:02 Jan, 2018回顧2017年,最大爭議事件之一就是《勞基法》再度修法,勞團與青年、學生團體等萬人響應的「1223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是勞動部(行政院?)點燃的火;而另一邊的教育部,近年來不只用力推校外實習,更透...

頂尖大學讓城市更繁榮:台科大遷至台中的可行性
公共政策.邱秉瑜:22 Dec, 2017台中人口要持續成長,需靠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拉高薪資水準,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可提供產業升級所需的尖端技術。國際排名最前的幾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以位置分布而言獨缺中部,若將台科大從台北遷到台中,不但能使...

技職問題百百種,政府應正視「行政院技職教育審議委員會」
公共政策.黃偉翔:21 Nov, 2017不論是與技職選手相關的國際技能競賽、技術士證與職能基準,或是國家資歷架構、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產學訓合作訓練計畫,以及技職教師須具備工作經驗規定……等,隨意列舉幾個,都是跨部會議題。但至今除了「青年教...

當民間聲音淪為一言堂:技職公共討論的困境
公共政策.黃偉翔:17 Nov, 2017近期全教總對教育部提出的技專考招變革有許多批評,透過實質行動施壓教育部,成功促使變革暫緩。變革暫緩的確讓政策獲得調整與討論機會,但實質上民間對技職政策論述幾乎淪為一言堂(或「零」言堂),對技職政策長...

不可言說的敏感詞:八仙國賠訴求案中的情感政治
編輯室.編輯室:17 Nov, 2017本月9日,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段宜康,協同律師林永頌以及八仙事件罹難者家屬召開「八仙往生家屬國賠」記者會。記者會上,段宜康指出觀光局不僅拒絕罹難者家屬提出的一人一千兩百萬的國賠要求,並指稱看不見國家在事...

關於朗讀,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
時事觀察.周偉航:07 Nov, 2017哲普作者朱家安日前提問「國語文朗讀若是種表演藝術,真的有人能夠欣賞嗎?」這問題引來「朗讀界」人士的激烈回應,雙方討論從美學一路泛及了知識論立場,但雙方在認知基礎上存在不小落差,因此看似很難產生共識。...

濺血之後:正視民主時代的校園安全問題
時事觀察.許仁碩:03 Nov, 2017九月,台大「中國新歌聲」衝突事件後,校方與警方著手進行調查與瞭解,隨著各方說法出爐,至今仍引發許多議論。此外,十月在台大宿舍發生的命案,輿論所及除了情感教育、心輔機制之外,「校園安全」的議題也再度浮...

榮耀的技職國際賽幕後,不能只靠勞動部在拚
公共政策.黃偉翔:31 Oct, 2017技職國際賽上,看不見台灣教育部身影。也曾幾何時,教育部長官認不出技職國手的臉孔,對技職競賽項目更不如體育賽事熟悉。然而,若將這般陌生看回過去數十年,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為國奉獻青春的青年始終得不到政策的...

載浮載沉於「厭世代」的技職人
公共政策.黃偉翔:22 Sep, 2017近日我與《關鍵評論網》「厭世代」專題製作人有場對談,談論青年世代的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讓我感嘆,強調就業力的技職教育畢業生,居然也是「厭世代」的一部分,甚至更慘。「厭世代」是指大約20-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