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新冠疫苗爭奪戰(三):疫苗接種順序,是「誰不OK誰先用」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21 Dec, 202012月中,載有美國首批冠狀病毒疫苗的貨機和卡車,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的FedEx和UPS轉運中心出發,前往全美上百個據點開始注射。先前,英國已為國民提供輝瑞/BioNTech疫苗,摩洛哥隨後宣布安排...

室內晾衣等於慢性自殺?面對媒體「季節文」的合理反應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Dec, 2020進入冬天的季節,如果再遇上溼答答的天氣,恐怕大家都會很煩惱衣服晒不乾,尤其是住在都市裡的人。偏偏就在這種時候,解剖員聽見電視新聞傳來驚悚的報導,播報員一字一句、語帶威脅地警告著:「冬天潮溼容易下雨,...

登山大國,必是山難大國:我們應以「平常心」面對山域事故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21 Dec, 2020育樂是人民之所需,山林則是熱門場域,而此場域裡中最主流的活動莫過於健行(hiking)。正是因為如此,今年台灣民眾受到國際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注意力轉向了本島美麗的山林,也宛如一台巨大的增幅器,凸...

栗光/【植物園方舟計畫】棣慕華鳳仙花:從瀕危降到易危的特稀有植物
公共政策.環境當代思潮:21 Dec, 2020「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植物提供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物、衣料、藥材、建材等,甚至具有維持環境安全與氣候穩定的功能,卻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保命的基礎。本系列專題將介紹...

于詩玄/lrikulau,神的心上物——魯凱文化與雲豹復育的可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7 Dec, 2020(※ 文:于詩玄,德國海德堡大學 X 野聲環境生態公司文化社會部)近年石虎、黑熊、穿山甲等物種保育的正負面消息時有耳聞,這些因人類活動而被「親眼見識」的動物,雖然保育路途坎坷,但一般大眾也越來越耳熟...

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下):流動的盛宴,李哲洋家的客廳沙龍
社會文化.李志銘:17 Dec, 2020▍上篇: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上):白色恐怖陰影下的民間學者李哲洋▍中篇:重建台灣音樂史的轉型正義(中):為何民歌採集運動低估了李哲洋?彼時「民歌採集運動」一路浩浩蕩蕩走入田野,諸位成員各自分頭...

詹曜瑋/身為聽覺障礙者,我所經歷的那些事情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8 Dec, 2020一直以來,我常碰到很多對聽覺障礙的疑問,比如「戴助聽器聽到的聲音是什麼樣?」「身為聽障者會碰到什麼不方便?」「為什麼明明戴了助聽器還是會聽不懂?」「你會擔心聽力漸漸退化嗎?為何不開電子耳?」身為一個...

周兆昱/從入境到上工,移工防疫為何仍百密一疏?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4 Dec, 2020COVID-19自去年年底於中國武漢開始傳染,疫情迄今已經超過一年,其對於全球人類健康、經濟發展乃至國際關係均帶來極大影響。雖然吾人尚未能正確評估COVID-19會造成何種結果,但是其影響已遠超過2...

我在英國,看台灣電影——解封後的「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Dec, 2020解封後的倫敦下午,在東北邊一間百年歷史的獨立電影院,外頭排著長長人龍等著入場,這是「英國北歐臺灣影展」在疫情後的第一場實體放映,去年首屆從冰島出發,今年則來到倫敦。然而,誰也沒想到真正困難的,不是如...

黃怡/肺結核加上新冠肺炎,印尼、菲律賓的噩夢台灣應付得來嗎?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1 Dec, 2020由於從印尼不斷湧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台灣勞動部決定暫停從印尼引進外籍傭工,這對於現今人力吃緊的照護業與農工產業,自然是壞消息。印尼外勞的誠懇、苦幹,早已有目共睹,更難得的是他們來自回教國家,一般衛生...

無痕山林轉身後:「小白花」與他們的產地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09 Dec, 2020什麼是山友口中的「小白花」?我人生頭一次認識小白花,是在2017年能高安東軍縱走的時候。這是一條風景極為優美的多日高山健行路線,素有湖泊、草原、水鹿三大看點。當時我們隊伍剛要離開白石池,嚮導突然舉起...

檢仔聊齋(十五):培養乖乖牌檢察官?高檢署插手職務評定的惡果
公共政策.吳忻穎:09 Dec, 2020法務部於今年10月27日以法檢字第10904534570號函行文高檢署,高檢署旋即於今年11月10日以檢人字第10900159200號函行文全國各地檢署,要求各地檢署依照高檢署所決定的審核意見表標準...

打贏兩岸消耗戰?國軍首要戰勝的,並非外在敵人
公共政策.王臻明:08 Dec, 2020近來中國軍機不斷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空域,讓國軍必需派戰機攔截驅離,由於次數極為頻繁,讓國人開始憂心這會不會演變成長期趨勢,成為另外一種形式的消耗戰。國軍高層在面對立法委員的質詢時表示,未來會...

陳康寧/活在現代社會,如何凝視生命中的焦慮與徬徨?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7 Dec, 2020焦慮、憂鬱和自殺,長期以來都是重要的議題,但在社會上卻一直缺乏足夠的關注。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自殺和被身心症所苦的人數也逐年增長。在2018年,台灣的自殺通報人次超過3萬3千人,創下12年以來新高...

蔡亦竹/「台語卡卡」最真實?《孤味》演活台南日常風景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4 Dec, 2020《孤味》大賣。當然,除了電影本身之外,金馬獎的加持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在得獎之前,身為台南新移民的我,就到電影院觀賞了這部主要在台南取景拍攝的國片。台南不愧是《孤味》的主場,在非熱門的時段影廳裡仍然坐...

台灣登山教育的今與昔:一場提升安全意識的長期抗戰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03 Dec, 20202020年11月的一日畢羊死亡縱走事件,一名29歲的女性登山客香消玉殞,讓媒體和網路論壇上掀起一番熱烈討論,其中不少人的矛頭正是對準了「登山教育」。確實以事後諸葛的角度視之,不合理之處可謂不可勝數,...

蘇美智/借來的十年:香港中學通識教育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4 Dec, 2020昨日(11月26日)下午,香港教育局傳來消息:中學通識教育科要改名字了。新名字未定,但據報會取消獨立專題探究、減掉一半的內容和課時,並且重訂重要學習概念,加入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等。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諒解備忘錄簽假的?美國擬取消上市中企優惠,大選結果添變數?
時事觀察.賀軍:02 Dec, 2020美國監管機構計劃取消在美國交易所上市中國企業的優惠待遇,此待遇源於2013年歐巴馬政府與中共簽署的一項協議,致使赴美上市中企得以避免遵守美國的審計要求。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17日發表文章指出,美...

楊劭楷/《美國多元假象》戳破政治正確?試以運氣平等主義回應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1 Dec, 2020美國保守派記者唐納(Heather Mac Donald)的新書《美國多元假象》,被稱為「挑戰政治正確之作」,唐納認為美國對於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譴責常常來自對於事實的誇大,為了少數族群的特權犧牲多數人...

「失敗」的母親,「太像人」的女人——單親媽判死案與父權的性別想像
時事觀察.V太太:30 Nov, 2020日前一名單親媽媽疑似因為生活與照護壓力太大,勒斃兩名幼子,隨後自殺未遂,遭新北市地方法院一審判處死刑,法官認為,該女之行為「極端惡劣,泯滅人性,不判處死刑,有違天理」。判決結果公布後引發社會熱議,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