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納粹電影的反思,我看《波斯語課》
社會文化.曹郁美:05 Jan, 2022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ISECO),共同舉辦的「猶太大屠殺專題攝影展」,於2021年12月8日在台北市監察院一樓梯廳側廊道展出。雖然攝影展已落幕,但本文想談談幾部跟德國納粹有...

私生活變成聚光燈下的焦點:藝人私德爭議在西方國家是否只是小事?
社會文化.羅根:04 Jan, 2022最近台灣演藝圈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無非就是王力宏跟前妻李靚蕾鬧翻的新聞,頓時讓男方建立許久的形象幾乎毀滅,進而延伸出許多父權、性別平等、婚姻制度,以及額外的八卦議題。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類藝人私德事...

與汽車性愛的女連環殺手——《鈦》不只是異色驚悚片更是創世紀預言書
社會文化.黃彥瑄:04 Jan, 2022(※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21年7月,甫獲坎城金棕櫚獎加冕的《鈦》(Titane)以異色的肉體恐怖片在影壇投下一顆震撼彈。這也是導演茱莉亞迪克諾(Julia Ducournau)自編自導,耗時...

2021年台片回顧(上):八部「讓人失望」的台灣電影
社會文化.鄭秉泓:03 Jan, 2022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5月中下旬亦因三級警戒之故關閉戲院近兩個月,台灣電影雖深受影響,但一整年來仍有三部台片票房破億(《角頭-浪流連》、《當男人戀愛時》和《月老》)。此外,今年照例有不...

廖顯禕/藝術家做壞事,也會壞到他的藝術品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Jan, 2022不管多會作曲彈琴唱歌,歌手也是人,也會犯錯。若喜歡的歌手做出不應該做的事,你是否應該改變你對作品的反應呢?他的人格瑕疵會讓他的歌變得不好聽嗎?國外哲學界最近有許多新作討論「不倫藝術家的藝術」的問題。...

電影如何回應我們這個時代?我的2021年度十大佳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30 Dec, 20212021年告終,大疫時代即將邁入第三年,電影漸復甦,病毒雖未消滅,愈來愈多國家選擇與之共存,歐美春夏之後電影院解封,揮別2020年陰霾,商業大片輪番上陣,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低,未來是否走高雖還是未...

坎城金童札維耶.多藍的年少之愛:《麥特與麥斯》中的鏡頭語言
社會文化.黃彥瑄:29 Dec, 2021這仍是我們熟悉的多藍(Xavier Dolan),在他闊別五年(編按:以台灣上映時間為基準)重回大銀幕後,歸來依舊是少年。多藍的電影帶有明顯的作者傾向:缺席的父、佔主導權的母,以及那絮絮叨叨又十分綿...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下):看電影成為時髦的一種象徵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上篇: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代中期,島都台北的電影館也煥然一新,主因是有聲電影的帶動下,加上城市現代化的腳步,嶄新的現代電影館陸續...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姊姊,《七片海》(七つの海)來了!」(中略)「在新館演。」這是1933年《台灣新民報》的連載小說《命運難違》(爭へぬ運命)當中的一段姊妹對白。《命運難違》是台灣最早的新聞連載小說,作者林煇焜以日文...
江湖上後會有期:飽讀詩書又霸氣外露的綠葉演員——陳松勇
社會文化.陳煒智:24 Dec, 2021金馬影帝陳松勇逝世,享壽八十,消息傳來,網友一片悼念之聲;一句「罵三字經最好聽的男人」之封號,雖似無禮不得體,卻又如此契合他在電影銀幕和電視螢光幕上的形象,那個永遠霸氣外露的江湖大哥。出身寒微一切靠...

公投過後,台灣環境運動下一步(下):台灣能源轉型難題
公共政策.蔡中岳:23 Dec, 2021▍上篇:公投過後,台灣環境運動下一步(上):政治現狀與公投制度今年四大公投中有兩項與能源、環境相關,在私下與人權運動工作者的閒談中,對方提到:「整個社會都在討論能源議題,應該很有受關注的感覺吧!」我...

蘿蔔與棍棒齊落——中共對內對外加強網路控制
時事觀察.吳介聲:22 Dec, 2021中共持續整肅中國網路業,急遽加強嚴管,對於國際網路巨頭的影響與干涉也更為積極大膽,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網信辦近日約談中國熱門問答網站「知乎」負責人,要求立即整改,以免成為「違法違規」訊息的傳播...

《藍宇》:一段二十年前冬日北京的同志愛情故事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初見《藍宇》這部電影,是在紐約求學的時候。當時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觀賞,但因為長年喜愛關錦鵬導演的作品,也因此對他這部新拍成、帶有「地下電影」色彩的小品倍感興趣。忘了是借的...

疫情來襲下的高壓環境:從《瀑布》談時常被誤解的思覺失調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1 Dec, 20212020年初開始,新冠肺炎開始肆虐全球,大致上,除了北韓之外的地區,無一倖免。台灣也在今年5月因本土疫情爆發,首次進入三級警戒狀態,至今仍維持二級警戒。為因應國際疫情趨勢及不斷變種再變種的病毒,都尚...

一位西班牙報社前總編輯的殘酷回憶:「真相」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1 Dec, 2021發行一份內容更嚴厲、更大膽、更有正義感且更具獨立性的報紙,似乎是個合情合理的抱負,可是每當我向其他人提起這個目標,得到的回應總是:我們的記者覺得《世界報》已經具備這些特質了。西班牙報章媒體業的嚴謹度...

癮君子/《魔仿犯》:凝視的鏈鎖,我們都在互相啃食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Dec,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人類總有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完全主宰心靈。——心理學家拉岡縱然文明已高度發展,人類的獵捕本能依然猶在,從填飽胃袋的果腹,轉為奠基人格的吞噬;進食的對象,則從餐桌上的佳餚、...

置中美學狂人的突破:《法蘭西特派週報》重溫閱讀紙媒的浪漫
社會文化.詹氏:17 Dec, 2021《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 of the Liberty, Kansas Evening Sun)為「置中美學狂人」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編導的第十...
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下)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Dec, 2021▍上篇: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上)美台團的出現然而,文化協會終因左右路線問題分裂,1927年1月3日於台中公會堂所舉行的臨時大會裡,左派勝出,掌握文協,右派出走,同年,成立台灣民眾黨...

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上)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Dec, 2021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各種紀念活動隨之展開,其中,文化協會的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放映,尤其是巡映隊的辯士講解,也成文協科普的焦點之一。文協成立的1921年,與台灣進入內地延長主義的現代化時程同步,在統治者...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上)
公共政策.吳維雅:14 Dec, 2021前段時間台灣網紅小玉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s)技術生成女性政治人物、網紅等臉孔,製作A片加以散布,引發台灣社會一陣喧騰與譴責。正視到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立法委員決定推動針對深度偽造於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