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李行與瓊瑤電影(十二):畸戀言情之外,健康寫實的《婉君表妹》
社會文化.陳煒智:09 Mar, 2020《婉君表妹》雖然改編自中篇小說,電影劇本的骨架和戲肉並沒有因此落入無戲可演、只能依靠大篇幅獨白或心聲推展劇情的窘境。原著〈追尋〉雖只是「中篇」,角色、情節的飽和度其實不亞於長篇小說,應是當時瓊瑤為求...

李行與瓊瑤電影(十一):《婉君表妹》裡的表妹與三位表哥
社會文化.陳煒智:09 Mar, 2020問世於1965年的《婉君表妹》,在「瓊瑤電影」的發展歷程上,拔得頭籌,成為史上第一部由瓊瑤原著小說改編搬上銀幕的電影作品。首映至今超過半個世紀的《婉君表妹》,也為「瓊瑤電影」樹立起鮮明的典範:它沒有...

黃崇凱/68年生的金英夏:台韓相似的民主進程與其餵養的文學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9 Mar, 2020十多年前,我有段時間沉迷韓國電影。那陣子追看李滄東、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等導演的作品,一片接一片,各種無以名狀的黑暗、狂暴、不安洶湧而來,這是我不曾在其他電影感受過的猛烈情緒。但這樣的愛好卻沒有跨...

台劇發展新思維:《國際橋牌社》如何影響影視產業?
社會文化.彭紹宇:03 Mar, 2020《國際橋牌社》第一季已完結,作為台灣首部政治劇,開播以來話題不斷,高討論度相當程度代表高收視,台灣人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治劇,多年後我們再回頭看向此時,《國際橋牌社》將位於什麼樣的歷史定位?《國際橋牌社...

《想見你》的莫俊傑:悲劇與勵志之外,障礙者的複雜性
時事觀察.萬宗綸:03 Mar, 2020(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講述時空交纏、愛情與青少年自我認同的臺灣偶像劇《想見你》,已經在不久前完結,這部作品在角色人物上做了一個較少在偶像劇中見到的設定——「單側聽損」。由施柏宇飾演的主要角色之一莫...

百老匯「黃金女高音」羅貝卡露克(下):純金色的雋永歌聲
社會文化.陳煒智:02 Mar, 2020▍上篇百老匯「黃金女高音」羅貝卡露克(上):《秘密花園》一唱成經典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錯失最佳動畫長片入圍席次,僅搶下一席最佳電影歌曲提名的《冰雪奇緣2》(Frozen 2),輸人不輸陣,擺出...

百老匯「黃金女高音」羅貝卡露克(上):《秘密花園》一唱成經典
社會文化.陳煒智:02 Mar, 2020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開獎當日,娛樂界幾乎所有的眼睛都緊盯著獎落誰家。對於歌舞片和音樂劇特有偏愛的朋友更是緊守螢光幕,要把來自世界各國「艾莎女王」同唱〈Into the Unknown〉的經典鏡頭看個...

傳統裂變與時代浪潮下的「她們」(下):像我這樣一個叛逆的女漢子
社會文化.李志銘:25 Feb, 2020▍上篇:傳統裂變與時代浪潮下的「她們」(上): 從《小婦人》改編電影談起早在奧爾柯特寫作《小婦人》之前,她便已誓言終生不嫁。其後,更於1883年接受美國文學評論家露意絲.莫爾頓(Louise Cha...

傳統裂變與時代浪潮下的「她們」(上): 從《小婦人》改編電影談起
社會文化.李志銘:25 Feb, 2020I’d rather be a free spinster and paddle my own canoe.我寧願做一個自由的大齡單身女性,並可以自食其力。——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

《吹哨奇案》:高冷燒腦又詼諧的羅馬尼亞黑色警匪片
社會文化.陳煒智:24 Feb, 2020(※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想一想,台灣觀眾其實很幸福,一座西太平洋的小島,每年有四、五百部電影上映,來自世界各國的作品,在此幾乎都有亮相的機會。像《吹哨奇案》(La Gomera)這部由羅馬尼亞、...

《兔嘲男孩》:包裹棉花糖的轉型正義
公共政策.王子榮:21 Feb, 2020舉世注目的奧斯卡日前落幕,《寄生上流》的巨大成功獲得各界關注,但其實在今年奧斯卡得獎名單中,有一部雖然在國內有上映,但話題、票房相較不出色的電影,也抱回了最佳改編劇本——那就是《兔嘲男孩》(Jojo...

陽光多麼充足溫柔——《陽光普照》的阿豪與小說家袁哲生
世界脈動.林潔珊:20 Feb, 2020(※ 內文有雷,斟酌閱讀。)陽光多麼充足溫柔,怎麼能相信人生已不多了?1 ——袁哲生去年底榮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的《陽光普照》,今年春節期間也在Netflix重新上映。這部由鍾孟宏執導的電影,...

不符「神聖想像」的荒唐教宗們——兼談電影《教宗的承繼》
社會文化.翁煌德:19 Feb, 2020說到現在對教宗的認知,不外乎是德高望重的賢者、年紀起碼超過60歲以上等印象。但在9世紀,羅馬教廷卻出了一個本篤九世(Pope Benedict IX),他出身堪稱「教宗世家」的圖斯庫盧姆(Tuscu...

摩登東京與咖啡香:那些咖啡廳裡的文人軼事
社會文化.辜振豐:18 Feb, 2020暗黑如惡魔,酷熱如地獄,甘甜如戀情。——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法國政治家塔列朗曾如此形容過咖啡。這讓我想到多年前,一進入超市,總會瞧見日本進口...

《玩命斯巴達》:可怕的不是電玩,而是脆弱的人際
社會文化.吳思恩:17 Feb, 2020想要擁有權力,卻不得其門而入;想要鞏固交友圈,卻總是連最基本的聯繫都無法維持。當人們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常會選擇躲到網路世界,本只是作為休憩的場域,卻一步步任其腐蝕了生活圈。現實與虛幻的界線越趨...

她們的名字只配縫在禮服上?女性影人躋身奧斯卡的困境
社會文化.漢斯黃:17 Feb, 2020我想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表揚那些今年完成傑出作品、卻未被認可的女性。星光熠熠的奧斯卡紅毯上,曾以《黑天鵝》封后的女星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展示其鑲著金邊的黑色斗篷。上頭繡著8組...

《寄生上流》破影史記錄:南韓如何走上奧斯卡得獎舞台?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Feb, 2020奧斯卡頒獎前夕,最大獎「最佳影片」之爭圍繞於英國電影《1917》與南韓電影《寄生上流》之間。根據所有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與各大影評人協會獎,幾乎主流媒體與影評人都預測《1917》將拿...

解碼2020奧斯卡:《寄生上流》橫掃四大獎的幾個關鍵
社會文化.翁煌德:11 Feb, 2020當史派克.李(Spike Lee)在頒發最佳導演獎時喊出奉俊昊的名字,許多坐在電視機前的資深影迷大概都發覺「苗頭不對」。畢竟奧斯卡獎不是評審團制,沒有分豬肉之說,最佳影片與導演獎得主分家不常見,過去...

史詩級災難片《貓》(四):被「魔改」的火車貓
社會文化.陳煒智:10 Feb, 2020電影也好,舞台劇也好,《貓》(Cats)的中心主旨一直都是簡單得不得了的信念——它就「只是」關於貓。沒有別的深意。它可能涉及一些關於生命的哲理,但絕對沒有政治隱喻、社會寄託,或者關於種族,關於階級,...

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下):形塑大眾文化的要角
社會文化.李政亮:07 Feb, 2020▍上篇: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上):日治時期的知識傳播者前面所說的辯士,比較像是政治演講的解說者,辯士的另一重意義,就是電影的解說角色。事實上,電影自日本引入台灣以來,便出現解說電影的辯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