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之/三年興建,百年拆除——從《鮭魚的記憶》思考水庫建設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王誠之/三年興建,百年拆除——從《鮭魚的記憶》思考水庫建設

在迪克高恩的一本本筆記中,數十年來的資料不再只是回憶,而是記錄了人們在何時失去了什麼。 圖/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提供
在迪克高恩的一本本筆記中,數十年來的資料不再只是回憶,而是記錄了人們在何時失去了什麼。 圖/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提供

人們很難相信未曾親眼所見之事。——迪克高恩 Dick Goin(1931-2015)

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共計有58,519座大型水壩,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共計23,842座,美國次之,共計9,265座。如果沒有迪克高恩他們的努力,在這名單上面還會留下兩座——美國華盛頓州艾爾華河(Elwha River)上的艾爾華水壩(Elwha Dam1,以及葛萊峽谷水壩(Glines Canyon Dam2

去年在英國Wildscreen影展中提名最佳劇本獎的《鮭魚的記憶》(The Memory of Fish),今年7月在美濃黃蝶祭中首映,藉以向25年來從事反水庫的朋友致敬,無疑是最深刻的呼應。

一本記錄著每一個淺灘及河灣的筆記本

1930年代,迪克一家人在歷經了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及黑色風暴事件(Dust Bowl)後,舉家從中西部的愛荷華州(Iowa)長途搬遷到西北部的華盛頓州(Washington),兩地的環境有如天壤之別。

初來乍到艾爾華河,他們一貧如洗,依賴鮭魚當作主要食物來源而生存下來,但也見證了這條河流的衰竭。愛好釣魚的迪克從1950年代開始紀錄艾爾華河的生態,其中鮭魚的重量是最具體的指標。在一本一本的筆記中,數十年來的資料不再只是回憶,而是多了一項用途——記錄了這條河流,以及記錄了人們在何時失去了什麼。

迪克的回憶溯及15歲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人並不會特別注意河流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會去探究原因。於是從1940年代中期,他開始標註從艾爾華水壩到河口的每一個漁梁、淺灘及河灣,並發現河流生態在1960年代中後期就迅速崩解、面臨終結的命運。

1983年,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處長Roger Contor邀請迪克出席魚類生態研討會,他一生的觀察結果成為艾爾華河生態復育計畫的重要依據,而拆除水壩則成為首要的目標。

1992年,喬治布希總統頒佈了艾爾華河生態系統和漁業復興法案(Elwha River Ecosystem and Fisheries Restoration Act),責成美國國家公園的主管機關內政部研議後續進程。歷經繁複的行政及法律程序,終於在2010年,歷時18年後開啟了水壩拆除的行動。

最終,兩座水壩分別在2012及2014年拆除完畢,而艾爾華河的復育工作才正式開始,並成為美國史上最昂貴的復育計畫,預計耗資3億2470萬美元的經費。而其中,拆除水壩的工程僅耗資2690萬美元,不到總經費的10%。

迪克是從1940年代中期,他開始標註從艾爾華水壩到河口的每一個漁梁、淺灘及河灣。 圖/取自鮭魚的記憶FB
迪克是從1940年代中期,他開始標註從艾爾華水壩到河口的每一個漁梁、淺灘及河灣。 圖/取自鮭魚的記憶FB

重新思考水壩興建的利與弊

人類興建水壩的歷史可推算至公元前3000年,當時對文明發展絕對有其正面效益,但隨著科學工程技術的進步,我們也開始瞭解興建水壩及各種水利措施對於環境的影響。當負面影響超越原有規劃的功能,權衡兩者利弊之後,拆除水壩便應列入考量,艾爾華河上的兩座水壩拆除就是可以借鑒的案例。

若我們依著《鮭魚的記憶》回到時間的源頭,即可發現水壩興建的時間甚短,兩三年就可完成啟用。然而,對於河流生態的影響則大約在50年後急轉而下,拆除水壩要到30年後才得以獲得法律依據,實際拆除完畢又要花上20年。從興建、生態觀察、繁複的行政程序、到實際拆除完成,就已費時約100年,而更重要的河川生態復育,則還要等上更長的時間。

在台灣,興建水壩仍舊是經濟水利主管機關的最高選項之一,實際上,台灣能夠興建水庫的地點也不多了。另一方面,水利署規畫中的水庫供水能力也有限,例如啟用不久的湖山水庫,供水能力每天僅有30多萬噸,更有報導指出:規畫中的基隆雙溪水庫12萬噸、嘉義鹿寮溪水庫6萬噸、屏東士文水庫15萬噸,都只剩兩位數、甚至個位數。相較於翡翠水庫的300多萬噸,石門水庫200多萬噸,以及鯉魚潭水庫的90多萬噸,新設水庫的效益明顯大不如前。除了興建水庫,難道沒有其他選項可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嗎?

這部2016年拍攝完成的《鮭魚的記憶》紀錄片,由Wildscreen及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等各國NGO組織的合作,製片公司同意授權在台灣進行為期一年的非營利性推廣、放映。或許藉由這部關於河流的紀錄片,讓我們得以跟太平洋另一岸的河流產生連結。即使需要長達數十年的堅持,保護河流生態的努力仍不會白費,而身處台灣的我們,是否也該嘗試尋找其他選擇,同時放棄驗證無效的措施呢?

  • 艾爾華水壩(Elwha Dam),距離艾爾華河口上游7.9公里,壩高33公尺,於1910年開始興建,1913年啟用。
  • 葛萊峽谷水壩(Glines Canyon Dam),壩高64公尺於1925年開始興建,1927年啟用。

  • 感謝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授權部分照片,目前全台巡迴上映中,免費入場,各場次詳見官網FB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