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葵花子/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 Openbook閱讀誌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宮崎葵花子/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圖/客家電視提供
圖/客家電視提供

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這是什麼世間?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

——賴和〈一桿「稱仔」〉

1895年以降整整50年,台灣處於日本殖民時期,日本半世紀的統治,深刻影響台灣整個近代的各面向發展。大多數人接觸這段歷史始於教科書,短短幾個章節的課文,只保留幾項重大事件、記錄幾名重點人物,是經過「政治正確」的篩選。我們或許能從宏觀且旁觀的角度粗略認識那個大時代,卻無法觸及大時代底下庶民的生活原貌,因為他們的喜怒哀樂,從來不是教科書裡的重點。

但文學不同,文學家們勇於在高壓統治下,呈現人們的真實生活與情感。他們置生死榮辱於度外,以書寫來抵抗時代的黑暗,讓我們無論歷經多少歲月掏洗,都能一睹時代巨輪下的痕跡。

例如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重要作品〈一桿「稱仔」〉,收錄於高中國文課本,是許多學子認識日本殖民時期庶民生活樣貌的入門文章。主角秦得參為艱苦生活打拚、受日本警察欺壓,在賴和筆下令人深深同情。尤其文中暗示其殺警及自戕的結局,為敏感的青春學子們帶來不少衝擊,再對照歷史課本日本殖民時期的章節,格外令人反思。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預告,我們都是秦得參篇。

我們都是秦得參?

最近,〈一桿「稱仔」〉的秦得參即將走出文本,化為有血有肉的影像,重現在我們面前。客家電視台精選賴和五部經典作品,包括〈一桿「稱仔」〉〈前進〉〈浪漫外紀〉〈豐作〉〈蛇先生〉,將其重要情節重新打散、串接,推出經典文學改編戲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該劇以〈前進〉一文為主要精神,描述一對兄弟在蒙昧黑暗中摸索,唯有互相扶持不斷前進,才有見到光明的機會。弟弟的原型是從〈一桿「稱仔」〉裡提煉出來的秦得參,並揉合〈豐作〉裡的添福性格,塑造出以賺大錢、過好日子為人生目標的蔗農身份;哥哥則是以賴和的形象及生平事蹟架構出來的知識分子,名叫秦得隆。

弟弟秦得參遊走法律邊緣,哥哥秦得隆遵照法律尋求正規途徑,兄弟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造就各自的「生存法則」。兩人在日本殖民壓迫和剝削的黑暗中摸索、跌倒、相互扶持,尋找前進的方向,卻也無可避免遭遇農民與知識分子的價值觀衝突。

有別於以往時代議題的戲劇,《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調性相對詼諧有趣。主要編劇兼製作人陳南宏表示,採取喜劇的改編策略,是希望一般觀眾能更輕鬆地進入嚴肅文學作品。

陳南宏觀察到,賴和的小說人物有著多樣貌的特質。〈豐作〉不單寫蔗農被欺壓的委屈,也赤裸呈現貪婪的性格;〈浪漫外紀〉大力讚揚流氓的重情重義,也無可避免地寫到他們的勇敢好鬥;〈蛇先生〉中受過科學訓練的日本西醫,竟也迷信鄉野傳說,還擁有仙丹靈藥……。這些多層次的人物形象,表現在小說的各種細節裡,小說不再只是一味的沉重與悲壯,悲苦中卻又帶點荒誕的黑色喜劇效果。

回歸到戲劇的核心價值,陳南宏表示:「採喜劇手法來面對嚴肅文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主題的呈現上,最終還是必須回到嚴肅本身。劇中雖不特別突顯大時代的剝削壓榨,但劇情走向最終還是會回到大時代的黑暗。」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黑暗」,「生存法則」代表在黑暗中委屈或奮鬥生存的價值觀。《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傳遞的不僅僅是兩兄弟的價值觀,也包含劇中出現的農民、日本警察等不同角色,各自面對大時代的生存方式,而陳南宏更希望看劇的觀眾能想到「當下的自己」。

在最新釋出的預告片中,編劇提出了一個質問:「我們都是秦得參?」秦得參在日治時期遭遇不公不義,而活在當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正面臨著混亂的民族、階級、資本、全球化議題等這世代專屬的「黑暗」?我們各自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但唯有不斷前進,才能找到光明。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預告,賴和文學篇。

日人口中的「惡化市」,源自彰化磺溪精神

改編自賴和作品的《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向賴和致敬的意味濃厚。陳南宏說道:「賴和是台灣新文學之父,卻少有人改編過他的作品或傳記,因此一直想嘗試。」他帶領年輕編劇並與導演林宏杰討論,費時8至10個月才完成劇本。

全劇12集劇本中安排了不少彩蛋,例如特別安排賴和屈身獄中,與秦得參相遇;每一集也會安插一首賴和的詩、散文或小說,襯托該集故事的主軸核心。

賴和一生橫跨日本殖民台灣的50年,他行醫救人、寫文救世,1920年代加入政治運動團體「台灣文化協會」,從事抗日運動和文學創作,提倡台灣的白話文學書寫。《台灣民報》稱賴和為:「中部青年中的錚錚人物,最熱心的台灣社會改革者,具有偉大的抱負與覺悟。」

除了成長在與民間習俗密切相關的家庭環境,因而產生對底層人民的同理之外,造就賴和的,還包括他經歷了台日差別待遇而萌生不平之怒。此外,也與他的出生地及生活圈彰化,有著牢不可分的關係。

從台灣開墾史的政經脈絡來看,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即是西臨台灣海峽,與福建省泉、漳二州相望的彰化鹿港鎮。鹿港鎮作為台灣第一個由漢人移民開發的城市據點,不僅漳泉械鬥民風剽悍,更是文風鼎盛人才輩出。這兩種風氣,在文人身上融合出濃厚的批判精神。

賴和曾籌組磺溪學會,「磺溪」為文人雅士愛用的彰化雅名,後來延伸出的「磺溪精神」,代表在異族壓迫下無比英勇的抗拒精神。那種為公理正義大鳴大放的情操,為賴和匯集出一股引領時代思潮的寫作力量。

日本殖民時期,為了從政治面與日本政府周旋而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800多名成員中,就有約200名來自彰化,稱它「反日政治運動的中心地」也不為過。當年的日本議會直呼彰化為「惡化市」,現在看來,此種蔑稱倒像是一種對反骨的讚美。

▲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預告,賴和詩文飲酒篇。

跟著賴和行跡,走讀彰化文學地景

彰化是歷史古都,更是文學之城,在政府與民間文人如吳晟、康原的支助下,發展出許多文學地景,開啟了不同的文化旅行。畢業於彰化高中,曾在「賴和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陳南宏,特別向我們介紹彰化兩處文友必訪的景點。

1. 八卦山文學步道

八卦山曾是古戰場,抗清戰爭、抗日運動,都在這座山頭轟轟烈烈地展開過。2001年規畫的八卦山文學步道,選定昔日「彰化神社」參拜道作為基地,起點始於八卦山山腳下的彰化文學館,沿途包含八卦山文學史碑石暨年表、文學步道、文句紀念亭、九龍池、賴和詩牆等。值得一提的是賴和詩牆,由100片鋼板組列成大型裝置藝術,鏤刻賴和筆跡的〈前進〉一文。彰化文學館及文學步道,與周邊的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藝術館,皆展現彰化兼具歷史、藝術與文學的底蘊。

2. 賴和紀念館

賴和生長、行醫、寫作都深根於彰化,位於彰化市中正路上的故居,就是今日的賴和紀念館,展示有賴和文物及近代作家手稿。彰化街市處處是賴和的行跡。賴和文教基金會出版的《賴和帶我去散步:賴和彰化文學地圖》,將其文學作品與彰化地景相結合,民眾可按圖索驥,透過文本和老照片的對照,走一趟賴和筆下的觀音亭、孔廟、彰化公園等地。

彰化曾是漢人移民的繁盛商港、日本統治的難馴之市、台灣文學的創作原鄉,是這些歷史種種的重要定位,才構築出彰化豐厚的特殊性。《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4月上旬即將開演,坐下來觀看賴和文學劇之外,也不妨站起來走出戶外、造訪彰化,伴著賴和的詩文,一同來走讀這座城市的多重樣貌。

3. 推薦路線

4. 推薦書籍

  • 《11元的鐵道旅行》《男人的菜市場》《尋蹤:走讀彰化文學故事》《老街誌》
  • 《古厝斜陽憶鹿港》《鹿港天后宮——老照片專輯》《鹿港意樓:慶昌行家族史研究》
  • 《鹿港丁家大宅》《鹿港工藝八大家》《誠意呷水甜:鹿港阿振肉包羅曼史》
  • 《有人在鹿港搞鬼》《鹿港龍山寺》《行過洛津》《老屋顏》

圖/客家電視提供
圖/客家電視提供

  • 文:宮崎葵花子。曾任出版公司童書編輯、廣告公司企劃業務,現職空間設計公司文案企劃。
  • 更多Openbook閱讀誌WebFB

|延伸閱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