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法律學:「烏」以稀為貴的黑金傳奇
隨著年節腳步接近,菜市場可是又熱絡了起來,辦年貨是家家戶戶過年前的大事,新鮮蔬果、雞鴨魚肉這些都是婆婆媽媽菜籃裡的必備品項。但有些年貨可是身價不凡,注定是大家眼中的香餑餑,那就是一端出來會發出閃閃光芒的烏魚子!
烏魚子其實是雌性烏魚的卵,烏魚的來源有分為養殖和野生,以成長週期來說,大約在冬至時,烏魚卵的成熟度是最剛好的。野生的烏魚每到冬天會迴游,路途中會南下到台灣西南海域產卵,所以對於漁民來說,如果可以順利捕獲,這無疑是老天爺在過年前加發的年終獎金,同樣的,對養殖烏魚的人來說,烏魚子的收成也攸關一年的努力有沒有收穫。
烏魚子的口感和香氣廣受消費者歡迎,也是年節送禮會讓人有面子的熱門名單,市場熱絡注定了烏魚子身價不凡的一生。
那烏魚子有法律問題嗎?吃個烏魚子也法律來法律去,是在哈囉?其實烏魚子的法律問題不少,是一個從市場面到產業鏈的縮影,聽我娓娓道來。
人人覬覦的「搶手」珍寶
首先就是很常見的刑法守備範圍,一種是典型的竊盜罪,而且這類案件在每次年節時常常上新聞版面,黃澄澄的烏魚子讓心懷不軌的人總打著心中的算盤,行竊後變賣就換他們好過年。這種犯罪手法是趁烏魚子製作的過程下手,因為烏魚子需要經過日曬的工法,通常曬在空地,過往如果漁民一時疏忽沒有嚴密防守,就會被人搜刮一空,漁民吃過虧後,現在都是24小時輪班,這類犯罪手法也慢慢絕跡。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的犯罪方式也進化了,下手的對象轉向販賣高價海鮮的商家,常見的方式是這些宵小佯裝要買很多海鮮,烏魚子也一定在列。通常他們會先請店家幫忙搬上車,店家以為來了個大戶,卻不知道自己才是要被宰的羔羊。當貨物裝得差不多時,利用店家不注意或準備轉身回店內結帳的剎那,馬上開車離去,殺得店家措手不及,這時候大概就和詐欺行為有87分像。
同樣在詐欺的範疇中有另一種變化型,就是用混合材料來製作烏魚子。什麼?烏魚子也有山寨版?在市場上曾出現過,用豬腸衣填充魚卵,再以調味、色素加工,幾乎以假亂真。
消費者如果是買到這樣的假烏魚子,當然就陷於錯誤而付出不相當的金錢對價,這樣的惡劣手法當然也要用刑法的詐欺罪來伺候。如果是把形狀不完整的烏魚子重新拼裝成比較大片,讓賣相變得更佳、價格更好,那可能只是業者自己的良心道德,法律對此可能無能為力。
烏魚小時候吃的飼料有問題嗎?
最後要提的是曾引起軒然大波的養殖烏魚變男變女變變變的話題,當初曾因《上下游》的一篇報導挑起各方戰火。
烏魚最有價值的部位是烏魚子,烏魚子是雌性烏魚的卵,如果能有更多的雌性烏魚,就會有更多的烏魚子。而烏魚在幼魚時尚未性別分化,此時透過「全雌化烏魚培育技術」1就能達到目的,關鍵是在特定成長時間內餵養含有雌激素的飼料。實際上此技術已在國內的烏魚養殖產業行之有年,畢竟野生烏魚的漁獲量是看天吃飯,養殖烏魚和雌化技術也讓市場上的烏魚子價格不至於有太大的波動。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就是依據《飼料管理法》所公告的「飼料及飼料添加物詳細品目」,其中,雌激素並非是公告可以使用的飼料添加物,如果飼料含有雌激素,那恐怕就是違反了既有的法律規定,在《飼料管理法》中有相應的行政罰緩。
雌激素是否會殘留在烏魚體內、是否可代謝,抑或是對於食用者的健康是否有影響,其實目前都沒有明確說法與證據,若直接下結論說使用這種飼料就是危害人體,恐怕會忽略許多需要科學檢驗的細節。
這不僅關乎食品安全,也涉及烏魚的產業鏈生態,公部門該如何拿捏,一時半刻無法用鋸箭式方法得到答案。所以當你夾起一片香氣四溢的烏魚子時,會發現原來小小的一片隱藏著大大的學問。下次再約時間逛菜市場吧。
- 在人工繁殖培育時,選用28至36mm、且性別未分化的稚魚,投餵含有一定劑量的17β-雌二醇飼料,持續6個月,使這些烏魚成為雌性,效果可達九成以上,也就是使用微量的雌激素來干擾原本雌雄同體的烏魚,使其成長為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