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心事誰人知:談國民法官心理照顧制度的建立 | 王子榮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審判心事誰人知:談國民法官心理照顧制度的建立

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於明年1月上路。 圖/司法院提供
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於明年1月上路。 圖/司法院提供

隨著國民法官制度即將上路,倒數的滴答聲催促著第一線基層司法人員加快各種制度的建置。當然也包括各種能讓國民法官順利上路的軟硬體,如法庭語音辨識和法庭影音回放,讓國民法官可以隨時檢視法庭上的一舉一動。在這些科技面、硬體面的大幅進步之外,卻還有一塊是必須小心翼翼接住,也該柔軟對待的,也就是國民法官的心理照顧。

國民法官的心理照顧是什麼?比較正式的官方名稱為「國民法官心理支持」,這葫蘆裡是賣什麼藥?光是名稱就可能要費點唇舌說明。

最主要著眼於當國民走入法庭,坐上法檯成為國民法官時,他即將參與的是一個案件的審理過程。在這個審理過程,可能因為程序的進行出現不同態樣的心理狀況。由於我國的國民法官制度主要參考的是日本裁判員制度,外國月亮雖然不見得比較圓,但走過的路也是很值得參考。

借鏡日本的實施經驗

在日本實施至今的經驗中,國內介紹文獻曾提到有看到案發現場照片而受到比較大的衝擊;也有因為審判結束後,擔心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也有因為得知案件細節又不能跟家人、朋友分享而感到鬱悶,所以在文獻中有提到日本裁判員會組成互相支持團體,或是定期聚會等作法,這些情況都是人之常情。

在台灣可能還會發生當判決結果不如大眾預期時,輿論伴隨媒體撲天蓋地的謾罵。雖然在個人資料嚴密保護下,不會知道國民法官的真實身份,但做過決定的國民法官如果看到民眾的忿忿不平,也難免在心中留下不只五十道陰影。

當國民法官在參與審判後,如果能有心理支持方案,透過專業心理師協助緩解心理壓力,恐怕是國民法官制度建置過程中,必須優先設想的一環。落實上可能也會因為每個法院所在的區域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例如都會區跟非都會區在心理照顧資源上可能有差異,又或者是跟縣市政府接洽外,也可以更彈性的運用區域醫院配置的心理諮商管道來支援。

圖為日本裁判員制度上路前,由演員模擬開庭。 圖/路透社
圖為日本裁判員制度上路前,由演員模擬開庭。 圖/路透社

事前及事後,可以嘗試的方法

所謂的心理支持,其實可以有幾個可能的規劃,當國民法官踏入審判場域忐忑的心,能溫柔的被接住。國民法官將來審理的時候,可能會長達數天或像是先前司法院舉辦的模擬法庭多半兩到三天,在這幾天的審理活動過程中,國民法官可能就會有心理上的負擔,這時如果能有心理師在國民法官審理時可以支援(類似on call),例如在審理進行中或是該日審理活動結束後,有突然覺得內心壓迫或身心的疑慮,能有心理師即時給予協助。

透過地方政府或區域醫院洽談,嘗試建立起一個綠色通道,讓國民法官可以直接到心理師執業的處所。如果還是要用傳統方式,先看心理師的空檔,然後再預約掛號,恐怕緩不濟急,也不足以因應在審理當天可能就會發生的國民法官心理負擔,綠色通道的開始勢在必行。

另一個可以先幫國民法官「打預防針的方式,就是提前讓國民法官能有心理健康的衛教說明。在國民法官選任程序時,可以在開始選任程序的詢問前,先讓心理師粉墨登場,利用一個小空檔先做心理健康的衛教說明,同時透過心理師的專業讓候選國民法官學到一些簡單的方式,來察覺或緩和心理上的緊張與疑慮。

示意圖。 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示意圖。 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隨著審理結束,國民法官進入即時評議,並和職業法官一起決定案件的結果,宣判後國民法官的任務就結束。不過當國民法官返回日常生活時,那些審判中發生的事會不會慢慢從細沙累積成心中的石礫?尤其審理的保密義務也有可能會壓的國民法官喘不過氣。

所以可能的作法,可以在審理結束後相隔一段時間,邀請參與該案的國民法官回來法院相聚,不只是讓國民法官回來法院,也請心理師一同參與,藉由團體支持方式來緩解當初參與審理時可能留下的心理衝擊。

增進專業團體間的交流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國民法官的心理支持需要專業團體,也就是心理師的大舉協力。但是對心理師而言,可能也必須瞭解國民法官制度,才能更確切知道如何協助國民法官,並給予正確的對待與處理措施。

心理師也有瞭解國民法官制度的必要,除了全國性的課程外,其實各地更應該建立這樣的合作,由各地法院和區域內的心理師團體有橫向連結,甚至不僅僅是單方向的交流,而是互相教學相長,一方面讓心理師瞭解國民法官制度,一方面也讓國民法官專庭的法官及相關同仁,多接觸心理師的業務內容,增長對心理健康的覺察。

圖為台北地院寶慶院區國民法官法庭揭牌啟用典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台北地院寶慶院區國民法官法庭揭牌啟用典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施行,參與審判的國民需充分審酌因故意犯罪而導致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重大刑事案件後,作成論罪與科刑判斷,有其心理負擔;且審判過程可能接觸具有刺激性之影像、圖片、錄音等證據資料,可能有及時心理支持等協助之需要,司法院已請各地方法院擬定心理支持計畫。為使未來第一線接受諮詢的臨床心理師,能夠了解求助之國民法官心理負擔來源,提供適切的諮詢,規劃針對臨床心理師講解課程。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