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暉/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的台灣(下):由國外街道設計案例看見可能性 | 特公盟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謝宜暉/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的台灣(下):由國外街道設計案例看見可能性

圖/取自KaBOOM!官網
圖/取自KaBOOM!官網

▍上篇:

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的台灣(上):從打造兒童友善街道做起

舒適又便利的街道空間

兒童友善交通除了確保兒童能夠安全的上街移動之外,也要保留空間讓他們能夠休息和逗留。城市的交通規劃應該要鼓勵兒童和照顧者多多使用街道,讓出門這件事情變得方便又有趣。而舒適又方便的街道包括了能夠坐下休息和社交的空間、具有固定時間表和明確路線圖的可靠運輸工具、人行道與車站的適度遮蔭,以及廁所和飲水機等設施。

  • 安全可靠的移動選擇
  • 要鼓勵兒童和照顧者走出家門,就必須改善兒童、照顧者和有孩子的家庭每日必經之路的移動選擇。改善範圍包括了安全通暢且無障礙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大眾運輸的離峰時間班次,以及公車多站點路線等。設置清楚的交通標誌和路標也很重要,因為能夠獨自認路,對於孩子而言是成長和建立自信很重要的一環。

    關於每日必經之路的改造,美國密西西比州西傑克森Pecan Park小學的學生們應該是最有感的。在改造之前,上學路上的人行道殘破不堪、雜草叢生,小學生避之唯恐不及,只能每天從馬路中間穿越車道。

    在新西傑克森社區合作組織(Cooperative Community of New West Jackson,簡稱CCNWJ)的努力下,集合當地居民一起清理人行道,在上面種樹,並在人行道被樹根毀壞的部分修建了一座小橋。漸漸地,孩子們開始願意走在人行道上。而在KaBOOM!「隨時隨地都能玩挑戰」(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計畫的資助下,CCNWJ更把五個西傑克森街區的人行道改造成邊走邊玩的迷宮網絡,用尋寶遊戲和粉筆塗鴉的提示,讓人行道成為連接鄰里的動脈。

圖/Roofmeadow and Studio Ludo
圖/Roofmeadow and Studio Ludo

  • 足夠的空間
  • 人行道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坐在嬰兒車上、被照顧者抱著的幼兒能夠暢行無阻,也留給兒童能夠跟照顧者手牽手走在路上、或者肩並肩騎自行車的機會。街道也是兒童遊戲和社交的場域:兒童自發性的遊戲需要更多空間,更寬闊的人行道與無車區也能夠讓兒童有更多遊戲與獨立活動的自由空間。

    巴西的伏塔雷薩(Fortaleza, Brazil)就成功地改善過人行道空間。該市的Albert Sabin兒童醫院是加大型的公立兒童醫院,每天都有數百名兒童患者前來看診。但通往醫院的街道設計卻是以機動車優先,人行道極其狹窄又崎嶇不平,迫使一半的兒童(其中有很多是殘障兒童)必須要冒險走上馬路,或者被推行在馬路上。

    2017年伏塔雷薩市政府與美國國家城市交通官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簡稱NACTO)合作,將街道配置以行人優先的方式進行改善。有超過一千平方公尺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道路空間被改造成連續的無障礙人行道,並且還進行了路緣延伸、抬高行人穿越道、設置減速丘、縮減車道寬度與減小轉彎半徑等措施,減緩行車速度,讓兒童能夠更安全地進出醫院。

  • 休息與逗留的地方
  • 除了通行無阻之外,舒適且具支持性的街道空間也能鼓勵兒童和照顧者使用街道。幼兒走路的速度比成人慢,也比成人容易累,因此沿途會需要一些能夠讓他們休息和吃東西的地方,也會需要飲水機和廁所。街道設計應該提供兒童、照顧者和年長者適當的休息空間。這些空間也能夠鼓勵社交互動,讓有小孩的家庭願意花多一點的時間使用街道,也能為總是被被遊戲場或其他公共空間排除在外的青少年提供社交的重要場域。

2017年伏塔雷薩市政府與美國國家城市交通官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簡稱NACTO)合作,將街道配置以行人優先的方式進行改善。圖為2019年伏塔雷薩的「上學之路」改造計畫。 圖/取自GDCI
2017年伏塔雷薩市政府與美國國家城市交通官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簡稱NACTO)合作,將街道配置以行人優先的方式進行改善。圖為2019年伏塔雷薩的「上學之路」改造計畫。 圖/取自GDCI

兼具啟發性與教育性的元素

街道是整個城市的主要空間之一,也是兒童日常會接觸的場域;因此對於兒童和照顧者來說,街道應該是有趣且富有教育性的。街道的功能不僅僅只是用來連接不同目的地而已,也是兒童健康發展上重要的一環。兼具啟發性與教育性的街道應該要美觀、具有學習與遊戲的空間、提供發揮想像力的機會,並且製造給不同族群社交互動的機會。

  • 遊戲與學習
  • 遊戲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每天的任務。很多研究都顯示,遊戲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情緒穩定性、肢體協調性與社交能力的發展,都有決定性的力量。街道能夠把學習和遊戲的元素帶進兒童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走在人行道上或者在公車站等車,都是很好的機會,不僅能夠打發等待的時間,還能夠幫助兒童發展想像力、認知能力與復原力(resilience)。

    例如在紐約的布朗克斯(Bronx)有很多陡峭的人行道,是通往公車站和當地各項設施的必經之路;對孩子而言,攀登這些階梯是很辛苦的,照顧者總是要連哄帶騙地讓孩子踏上旅程。紐約公共衛生基金(Fund for Public Health in New York,簡稱FPHNYC)在KaBOOM!的資助下,邀請當地藝術家在這些階梯上畫上了多彩多姿的壁畫,鼓勵孩子們邊走邊玩。

    而位於肯塔基州勒星頓(Lexington)的轉運中心,每天大約有六百名兒童和三百名照顧者路過這裡,但這裡的空間既單調又缺乏生氣,根據2015年Gehl工作室報告的描述,這裡「對人而言,是個很惡劣的環境。」在勒星頓市中心發展局進行大改造之後,不僅在布置上增添色彩和藝術氣息,也在牆上裝置互動遊戲和活動,並打造出迷宮和遊戲區域,讓孩子們在與照顧者一起等車的時間裡,可以自由奔跑玩耍,刺激創造力與想像力。

  • 社交互動
  • 良好的街道設計能夠鼓勵兒童、照顧者與環境三者之間有更多有意義的互動和社會連結。童年是大腦發展的黃金期,因此兒童每次在跟環境或其他人互動時,都能幫助大腦建立神經連結。良好的社交互動不僅對於兒童發展有幫助,也能改善鄰里之間的關係,提供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德州麥卡倫市所提出的「麥卡倫地鐵盪了再上計劃」(Metro McAllen Swing-and-Ride)就是一個結合了遊戲與社交的有趣案例。這個計畫擴大了公共圖書館外原有的公車站,放入兩組彩色鞦韆,也在周圍的地面畫上跳房子和迷宮,設置超大型樂器,讓孩子能夠邊等車邊玩,除了讓孩子感到不無聊,也促進了社區社交互動,更大大增加了居民運動的機會。

德州麥卡倫市所提出的「麥卡倫地鐵盪了再上計劃」(Metro McAllen Swing-and-Ride)就是一個結合了遊戲與社交的有趣案例。 圖/取自KaBOOM!官網
德州麥卡倫市所提出的「麥卡倫地鐵盪了再上計劃」(Metro McAllen Swing-and-Ride)就是一個結合了遊戲與社交的有趣案例。 圖/取自KaBOOM!官網

城市的另一種可能:無車城

除了日常的交通規劃之外,許多城市也嘗試在假日推行「無車日」,給予人本交通更多的可能性。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政府自1976年以來就推動「開放式街道」(Ciclovia),在週末和假日期間禁止汽車在主要街道上行駛,讓人們可以在街道上散步、慢跑或騎自行車,也可以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印度的「開放街道日」(Raahgiri Day)則是一項集結數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倡議,目的是把街道歸還給居民,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集會,充分享受城市生活。在每週的開放街道日,參與城市的主要道路都變成行人徒步街,人們可以在戶外盡情放鬆身心,或者參加路跑、騎自行車、舞蹈、瑜珈、露天戲劇表演等活動。

印度的「開放街道日」(Raahgiri Day)則是一項集結數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倡議,目的是把街道歸還給居民,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集會,充分享受城市生活。 圖/取自世界資源研究所
印度的「開放街道日」(Raahgiri Day)則是一項集結數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倡議,目的是把街道歸還給居民,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集會,充分享受城市生活。 圖/取自世界資源研究所

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從2015年起,就規劃了「無車日」(car-free day)的活動。一開始她選了某個月的其中一個星期天,地點就在知名的觀光景點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ees),規定前來的人只能以開車以外的方式進入活動區域:用走的、用跑的、騎自行車都行,然後在這個無車區域可以自由活動——野餐、擺攤或表演。後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無車日」的活動規模逐漸擴大,逐漸演變成常態性的週末活動,範圍也擴展到整個巴黎市中心。

而伊達戈的終極目標,就是在2030年將巴黎打造成「無車城」。她的計畫是除了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緊急服務車輛、少數必須持證的居民車輛,以及卸貨車輛之外,只容許行人、自行車及滑板車等非機動車輛可以進出巴黎市中心。而可以進出的車輛,也會全面電動化,在改善交通的同時,也達成環保的目的。

當城市不再被車輛主宰之後,兒童能夠更安全地移動、更放心地玩耍,也能更自在地生活。而閒置的停車空間,就能規劃成更寬敞的人行道和其他休憩空間(如露天咖啡座、露天電影院等),創造更多讓人能夠社交互動與娛樂的場所。

在台灣,我們有設置在觀光區的假日行人徒步區(例如西門町、大稻埕和孔廟),也有不定期的封街活動(例如街道遊戲、城南有意思),都是在推動街道利用的不同可能性,讓我們重新思考人在城市與街道的定位。我們很期待台灣能夠從兒童友善交通著手,逐步改善目前的交通亂象,從「行人地獄」轉變成「行人天堂」。

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從2015年起,就規劃了「無車日」(car-free day)的活動。 圖/美聯社
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 Hidalgo)從2015年起,就規劃了「無車日」(car-free day)的活動。 圖/美聯社

  • 文:謝宜暉。「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成員,史丹佛大學雙碩士。曾任職科技業,目前為全職媽媽,兼職翻譯。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