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式解禁」?疫情當前,現在能解除封鎖嗎? | 徐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條件式解禁」?疫情當前,現在能解除封鎖嗎?

美國密西根、明尼蘇達、維吉尼亞等州,已出現上街抗議,要求政府解禁。 圖/法新社
美國密西根、明尼蘇達、維吉尼亞等州,已出現上街抗議,要求政府解禁。 圖/法新社

飽受新冠肺炎侵擾的全球最大疫情國——美國在封鎖近兩個月後,正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挽救節節高升的失業數字與低迷的經濟表現,川普政府推出「重啟美國」的三階段方針,希望部分影響較輕微的州屬,能在5月後取消限制,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這份指南,主要有六個開放標準,包括14天內類似肺炎徵狀的病例減少­、新冠肺炎案例下降,與高風險醫護人員的充分檢測等,符合條件的州屬,可由州長決定循序漸進地開放。不過紐約州至少5月中仍會維持停工,依照憲法,川普政府也無法強制各州奉行其方針。

部分國家已開始放寬或解除封鎖

幾乎同時,世界各國都有類似反應。中東方面,以色列納坦亞胡政府宣布,從4月19日開始逐步取消全國性的限制措施,包括工業、商業和個人自由,像是重新開放電器、家庭用品等商店,讓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僱員重返工作,允許最多10人戴著口罩、間隔兩公尺進行禮拜等。

歐盟方面,德國率先解禁,放寬小商店、書店等重新營業,學校將於5月初重啟,允許兩名以上的家庭成員在公共場所聚會等;波蘭開放公園和森林;捷克開放小農市場、汽車經銷店和一些小企業;阿爾巴尼亞允許採礦業與鑽油業復工;挪威允許學校復學,理髮院、按摩院等業者復工等。

疫情重災區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也決定緩步放寬。義大利允許書店、文具店和嬰幼用品商店重新開門,但要嚴格遵守客戶人數和衛生規定;西班牙允許一些非必要的建築和製造業工人復工,並同意兒童和父母外出。但法國維持全面封鎖,到5月初再看情形決定;英國則尚在考慮,需要更長的觀察期。

無論是部分放鬆或維持封鎖,都是在不斷測試每個人的忍耐度,有部分人士已瀕臨極限,像是美國密西根、明尼蘇達、維吉尼亞等州,已出現上街抗議,要求解放的聲浪。儘管現在大多數人仍願意遵守法律規定,但隨著封鎖時間越長,社會動盪的可能性就越高,勢必得做出調整。

波蘭陸續解禁,開放公園和森林。 圖/法新社
波蘭陸續解禁,開放公園和森林。 圖/法新社

德國開始允許兩名以上的家庭成員在公共場所聚會。 圖/美聯社
德國開始允許兩名以上的家庭成員在公共場所聚會。 圖/美聯社

全面封鎖與社交距離的不得不為

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是以生理標準,即以保護老年人與久病者的角度,程度不一地封鎖國家與國境,雖對社會有利,卻侵犯了個人權利。再者,保護脆弱者不代表保護邊緣者,許多依靠工作養家活口的青壯年會在封鎖過程中被犧牲,僅有部分的人能獲得國家保障。

因此,這些人(或者所有人)心中的問題應該是: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狀態?對一國政府而言,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得在確保安全與重新運轉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如何盡快找出疫情解決方案,避免經濟蕭條繼續惡化。

首先要知道,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面封鎖與社交距離是不得不為的有效措施。有學者估計,如果美國能從3月封鎖到10月,將挽救170萬人的生命,且若能避免因肺炎使用ICU,再加上相關人命的收益,可讓美國省下約8兆美元,等於GDP的三分之一。

然而,長期封鎖的思維恐怕太過樂觀。新冠病毒的推斷致死率是2%至3.4%之間,但有太多無症狀者無法列入計算,加上各國衛生條件不同、人口狀況各異,如義大利超過10%、德國只有1%,因此有極大的誤差。可以肯定的是,除非達到如伊波拉或MERS的致死率,否則人民不太能夠接受長達半年以上的封鎖。

話雖如此,在疫情尚未明朗的狀況下,不少專家與民眾均認為應繼續容忍大幅收縮經濟活動,若過早解禁,可能導致更大損失。此外,社會普遍憂心疫情,不少消費停止或轉為線上型態,不一定會因政府解禁,就重現過去的習慣,包括娛樂、旅遊或進行可能有染病風險的活動,讓復甦的前景蒙上隱憂。

義大利允許書店、文具店和嬰幼用品商店重新開門。 圖/美聯社
義大利允許書店、文具店和嬰幼用品商店重新開門。 圖/美聯社

曾有傳出以瑞德西韋(Remdesivir)成功治癒的案例,但僅屬極少數。 圖/美聯社
曾有傳出以瑞德西韋(Remdesivir)成功治癒的案例,但僅屬極少數。 圖/美聯社

疫苗與藥物仍遙遙無期

想要人民放心、回歸正常生活的最佳選項,應屬開發疫苗與治療方式。美國智庫最新統計顯示,至少有79種疫苗與114種治療方式正在研究當中。不過,即使明日就開發出疫苗,也非可立刻使用,還需一段時間觀察測試,通過官方審核,並找到量產的經濟方式,樂觀估計可能要一年以上。

至於藥物方面,曾有傳出以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奎寧等舊藥成功治癒的案例,但僅屬極少數,亦有使用奎寧而引起副作用致命事件,顯示仍待更多臨床試驗。最新消息指出,使用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可能有助於病情,這種古老的方式曾用於伊波拉病毒危機,但也只是在試驗階段。

如果疫苗與藥物遙遙無期,經濟即將面臨窒息,病毒也不可能突然匿跡,政府得做出適應策略——即條件式解禁——來尋求最大公約數。解禁的條件包括透過測試區別患者與健康者,進而隔離患者,並讓健康者復工,無須再限制所有人的行動。

許多國家希望以逆轉錄聚合酵素鏈式反應(RT-PCR)測試找出患者,但這種方式有相當大的侷限性。原因有很多,像是測試套件和設備短缺、檢驗人員不足、測試費用過高、測試結果耗時、監管法令未盡完整等。因此大多數只能針對重症或醫療人員進行篩查,無法以普遍篩檢達到區別的效果。

以美國為例,截至目前,每日平均有近15萬人接受病毒檢測。根據哈佛研究人員估計,若想在5月中旬前重新開放社會,每日的測試數量應該在50萬到70萬之間。另外也有跨領域專家團隊主張,6月初之前每天應有500萬次測試,到仲夏時增加到2,000萬,才能完全開放。

捷克開放小農市場、汽車經銷店和一些小企業復工。 圖/法新社
捷克開放小農市場、汽車經銷店和一些小企業復工。 圖/法新社

現在的檢測量遠不到目標數,短期內受限於人力物力,恐怕亦無法倍增檢驗。 圖/美聯社
現在的檢測量遠不到目標數,短期內受限於人力物力,恐怕亦無法倍增檢驗。 圖/美聯社

檢測量仍遠不及目標數

不難明白,現在的檢測量遠不到目標數,短期內受限於人力物力,恐怕亦無法倍增檢驗。是故,有學者建議從血清檢測著手,相較於RT-PCR檢測,血清檢測具有價格低、速度快等優勢,可找出已被感染過的人。理論上這些人會帶有抗體,具有對疾病的免疫力,也就可以重返工作與正常生活。

透過血清檢測還能進一步確認實際感染人數,許多研究都指出,新冠肺炎實際感染人數被嚴重低估,如香港大學推估中國的染病人數是公布的四倍。這只是因確診定義改變所得的結果,若檢測抗體必然會得到更高數據。像是美國研究團隊對加州聖塔克拉拉郡進行抽樣血清測試,發現實際感染者比確診病例數多50至85倍。

會有如此大的誤差,主要是由於無症狀或輕症類似流感等患者佔絕大多數,找出這些人可藉以修正新冠肺炎致死率,也可估算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如果發現致死率其實與流感相差不多,那麼便可大規模解禁,僅須隔離尚未染病的長者與久病者。反之,若致死率偏高,則可能維持全面封鎖,等待疫苗或藥物問世。

當然,血清檢測亦有侷限性,像是無法完全清楚患者是否一定具有抗體以及抗體效期。過去曾有針對SARS和MERS的研究發現,兩者的抗體可能會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但這兩種病毒的感染樣本都相對較小,且中和病毒感染的能力將隨著時間降低,新冠病毒則無法確認抗體的效期及中和能力。

就新冠病毒觀之,如韓國、中國等有案例,發現病患痊癒後又被檢驗出陽性反應,可能是再次感染,也有可能是體內殘留的微量病毒復發,但不構成大規模傳染性。無論是何種解釋,都表示人類對冠狀病毒的認知仍嫌不足,尚待更多實證研究。

最後,檢測的品質與信度都必須再提升,像是英國最近向中國企業採購的200萬套抗體檢驗盒,被查出多數無效。必須了解,血清檢驗只是現階段幫助我們重返工作與生活的一種方法,關鍵在於不間斷地反複測試,再輔以病毒檢驗與醫療診斷,才能確認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實施完全或部分解禁。

美國民眾上街抗議要求解禁。 圖/法新社
美國民眾上街抗議要求解禁。 圖/法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