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華/例外中的日常:一個女權行動者的「武漢封城日記」 | 鳴人選書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沈秀華/例外中的日常:一個女權行動者的「武漢封城日記」

「一個城市就這樣一下子停了下來!」 圖/法新社
「一個城市就這樣一下子停了下來!」 圖/法新社

(※ 文: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城市裡的人沒停下腳步

2020年1月23日,中國政府以封武漢城來試圖阻擋新型肺炎病毒的蔓延中國。身在武漢圍城內的郭晶說:「一個城市就這樣一下子停了下來!」

一場起源於中國武漢能攻擊人體的新型病毒,在短短幾個月內成為全球性的大病疫,每日有來自各地的大量新增感染人數,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持續翻新;疫情化身為數字。生命科學知識中以基因序列存在的病毒也化身為人,人成為潛在的病毒攜帶者,透過感染能攻擊他人,擴大疫情;人轉身變成病毒。

防疫就要防人,更精準地說是人與人之間要隔出「安全距離」,病毒化的個體可能會生病,但距離讓他的「病毒性」難以落點傳播。全球大疫情下,人受隔離,為了防堵人,城鎮、國家邊界也下封鎖令。

新型肺炎病毒大流行所帶來人類生活與生命存在的「例外」狀態,在不允許有其他制衡力量的專制中國,更顯極端。

武漢居民是在中國政府隱瞞病毒消息的缺乏危機意識及小道消息流串的困惑中,突然收到封城禁令。慌張、恐懼、不知所措、無助是必然。才剛搬到武漢也獨居的郭晶說:「我有很多時間思考自己要怎麼活下去。我沒有任何體制內的資源和人脈,如果我生病,必然跟很多普通人一樣無法得到救治。」不能生病、活下來成為郭晶的首要目標,而食物與清潔防護物品的取得,以及平衡的身心狀態是生存的基本條件。

在封城但未下居家封鎖令前,為了取得物資,也為了解封城的樣貌,郭晶決定盡可能每天出門。他出門去買物品、與街道底層清潔工聊聊、採集他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情況、騎車到居家附近的街道與長江畔認識環境也散心。雖然帶有風險,也要小心做防護工作,但出門是郭晶在面對圍城的無力感中,找出讓自己還能夠感受到一點自主與抗爭的行動。

不過,2月11日起的社區封閉、憑證限制進出後,他的生活真實地被關閉在居住小區內。郭晶烹煮、固定運動、每晚也以視訊與一小群各地的朋友聊疫情、談心、討論社會議題,甚至與夥伴透過網絡及成立組織,提供家暴與性別歧視諮詢等服務。

封城可能讓城市「平日」的車馬喧譁不見了,但城市並沒有真的因此而停下來。

圖為武漢社區封閉的隔板。 圖/路透社
圖為武漢社區封閉的隔板。 圖/路透社

在封鎖中關照彼此

被推進各自居家空間內的人們,正在經歷失序、孤立、恐懼、衝突、生死間的掙扎,以及試著建立起新日常。從歌頌流動、全球化到突然之間要讓一個個的家、村莊、社區、城市、甚至國家隔離起來是無比權力的施展。

郭晶說:「正在被封鎖的不只是一個個城市,還有人們的聲音。」中國民間社會在習近平掌權後急速被打壓,公共發聲空間的嚴密監控,許多社會公共議題的倡議者被失蹤、入獄,而為了因應疫情對社會、對政權的可能衝擊與危機,可想像中國政府的維穩工作會更加抓緊。由上而下全控式的防疫策施,包括疫情相關的討論、紀錄被刪除、封號,以科技監控人身的作法在防疫之名下更加全面,公共倡議者也持續被失蹤。

因為疫情而更顯嚴峻的,還有在中國經濟改革後因為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所引發的社會不平等,在災難發生時,社會弱勢群體更容易因為缺少社會資源而陷入困境。大疫情下,許多政府以非常時期之名沒有經過適當行政程序擴大權力所帶來的「例外」之境,其實對很多社會弱勢、甚至中下階級群體來說並非只是暫時且會過去的例外狀態,災難時更困難的生存處境,將消耗、奪走他們有限的資源與謀生方式,激化他們面臨的衝突,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介入,例外就是日常。

以上是郭晶「武漢封城日記」的社會脈絡,例外中的日常,也是他在日記中掛心的社會問題。

《武漢封城日記》是郭晶記錄自己在封城中武漢的生活日常,以及他在面對不確定性的孤立及恐懼,還有沒有自由的無力感下,所做的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力量的行動。這雖是一本個人日記,但透過郭晶質樸的文字及所提供的照片,我們能想像出被封關中的武漢的某些街角、超市、江邊、小區等的樣貌,以及其中人們的活動,因而這本日記也不單純只是個人的紀錄,而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與記憶的「公共敘事」;疫情與防疫透過郭晶的書寫,不再只是抽象的數字與政策,而有鮮活的人物與日常樣貌。

不過,這本日記也還是很郭晶個人的紀錄,他個人的社會運動背景讓這本紀錄充滿濃厚的社會關懷與行動性,在公民社會備受打壓,以及很少人會從事極具政治風險的社會倡議工作的中國社會,郭晶以行動者視角所做的疫情紀錄極具特殊性。

隔離中心的住民正在伸展身體。 圖/路透社
隔離中心的住民正在伸展身體。 圖/路透社

社工、女性視角的溫柔關懷

郭晶是社工專業背景,而影響他最深,也是我們從這本日記處處可感受到的,是女性主義的視角與力量。郭晶說:「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並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工作,互相支援和陪伴。」我與郭晶是在2018年時,一次有關中國女權運動的研究場合相識,當時他就給我沈穩、對社會倡議很真誠投入的印象。這次透過他的書寫,我再次認識到他身為女權主義者對人的敏感性與溫度。

武漢封城一開始,在人怕人之際,郭晶意識到因隔離產生的社會孤立感對人的身心以及對社會的傷害,因而決定他要與外界有連結,也要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點。寫日記、出門、與街上清潔員、管理員聊天並記錄這些人的活動,就是他與外界連結的行動。每晚與女權朋友的遠端視訊,既是與外界的連結,也是他讓自己能成為社會連結點的行動,透過科技,這群女人在各自孤立時形成社群,分享彼此隱密的生命經驗,也一起討論社會議題、甚至倡議的可能。

郭晶長期從事職場的性別平等及家暴倡議,許多防疫前線的工作者也是女性,這些女性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在疫情中更加嚴峻的勞動處境,以及封鎖下可能更加緊張的家庭關係與更加無處可逃、無法被揭露的家暴問題,都是郭晶與夥伴很關心的問題。他持續在封城中提供個人線上性平服務,也與女權夥伴們發起線上的「反家暴小疫苗」活動,鼓勵關注者能在居住的社區積極介入聽聞到的家暴問題。

為自己,也為他人發聲

封鎖中的城市其實沒有停下來,社會行動給予封鎖中的個人力量,個人日記的書寫其實很公共、很政治性。

《武漢封城日記》是本很有女權主義溫度的書寫。在全球一起經歷新病毒威脅的當下,這本日記從武漢出發,是一位帶有強烈社會正義理念女人的疫情紀錄,很日常且不抽象。我們從中會看到一部分的武漢、一部分的中國,以及許多的我們。

個人即政治,而書寫就是發聲!疫情何時會結束仍然不可知,但因疫情而受創的人們,他們/我們的經驗應該要被記錄下來,而紀錄是為了給仍在經歷這個人類大疫情的我們力量,也是檢視這段經驗的必要資料。為此,我們感謝郭晶的《武漢封城日記》。

※ 本文為《武漢封城日記》推薦文,更多內容請參本書。


《武漢封城日記》
作者:郭晶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31

《武漢封城日記》書封。 圖/聯經出版提供
《武漢封城日記》書封。 圖/聯經出版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