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互助平台」倒閉:曾經的社會公益,淪為資金黑洞?
中國近期發生大型「網路互助平台」關閉潮,這種遊走於公益、商業與法律灰色地帶的「類保險」平台,曾經吸引多家網路巨頭投資,在中國流行不到八年,潮起潮落,如今上億用戶權益受損,造成龐大社會問題,值得台灣參考警惕。
這種「網路互助」基本上是「一人生病,眾人均攤」的醫療保險概念。由於遠較商業醫療保險門檻低、成本低等特性,加上業者宣稱「互助金」單筆可高達30萬人民幣,在中國廣為流行——這種「大病眾籌平台」曾經多麽興盛?據悉到去年的5月底,中國有高達3.5億人曾經加入網路互助平台,跨平台用戶至少有兩成。
非法網路保險會員數億
然而網路互助畢竟不是合法的「保險」,核保鬆散且欠缺監管與保障,連不少非健康用戶也能繳錢加入,使得一般用戶分攤成本驟升,退出風潮急遽惡化。
今年3月底,中國第二大網路互助平台「水滴互助」和「輕鬆互助」兩個擁有數千萬用戶的平台突然關閉。3月30日,「悟空互助社」宣佈於4月30日關閉;上線不到一年的「小米互助」也於4月30日公告在5月14日關閉。從去年至今,至少有六家網路互助平台退出市場——百度燈火互助、美團互助、輕鬆互助、水滴互助、悟空互助、小米互助。由於欠缺合法保障,平台關閉後用戶權益嚴重受損。
其中,經營一年半的美團互助會員逾1,500萬,經營五年的輕鬆互助會員逾4,000萬,水滴互助會員約有8,000萬,宣稱救助超過兩萬個家庭。
中國網路互助平台始自2011年,萌芽期曾因社會質疑而部分停擺,後卻於2014年嶄露頭角,近年「野蠻成長」尖峰期更是多達300餘家,並吸引多家網路巨頭進場投資,2018年底阿里巴巴等巨頭入局,2019年滴滴、蘇寧、美團、新浪、小米等網路巨頭相繼加入,直到最近紛紛退出。
許多中國媒體指出,近期的網路互助平台關閉潮,主因是顧慮當局加強網路金融監管,畢竟多年來廣傳網路互助平台服務資金不明且缺乏監督,遲早會被開刀;此外,營運模式不明、用戶大量退出、分攤金額增加、資金流不堪負荷也是重要因素。
去年9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下稱《研究》)文件指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路互助平台為「非持牌經營」,然而會員數量巨大,風險不容忽視,更有些平台預收費用,存在捲款跑路的風險。
「四無」的監管尷尬狀態
《研究》文件中也警告,網路互助平台有商業保險特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陷入「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四無」狀態。
此外,網路互助平台累積不少民怨,例如拖延拒賠、自動扣款、分攤費增加、互助金申請難、制度恣意變更、誘導加錢增保額等等,有案例指出,用戶要經過180至360天不患病的「觀察期」才能申請互助金,期間若罹病,不但得不到互助金,已繳費用也不退,甚為離譜。還有知名平台竟傳出未經許可自動加入用戶並扣款,可說是亂象百出。
然而,中國會有多達數億人加入這種網路互助平台,除了網路巨頭宣稱提供高額醫療理賠、低門檻低成本等誘因(或以換取健康個資大數據),一方面反映了大量弱勢者的社會需求,另方面也反映商業保險以及政府提供的保險,與廣大民眾現實需求的明顯落差。
網路互助平台急踩剎車之後,最無辜的是上億用戶,所繳費用與曾被承諾的權益幾乎付諸流水,且由於不合法,用戶幾乎投訴無門。而宣布關閉的平台對用戶會如何交代?目前情況並不一致,大多是過去所繳費用全不退還,最近期用戶餘額與分攤費用則會退還。
目前中國前三大網路互助平台,只剩規模最大的阿里巴巴螞蟻集團「相互寶」否認將關閉,但看來官方加強監管已勢在必行。其實中國銀保監會即使不加強監管,網路互助平台也很難燒錢撐下去,即使網路互助平台在十年前的發展初衷來自社會公益互助,多年來也的確救助了數萬弱勢家庭,但如今因海量數據以及資金亂象等因素干擾,互助的初衷已很難取信於社會。
再加上所謂「互助無法盈利,商轉不可持續」,使得「人性禁不起考驗,平台禁不起折騰」,中國網路互助平台恐怕已經淪為吸取數據與資金的黑洞,難逃連環倒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