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分析美軍西太平後勤關鍵弱點與因應計畫 | 王臻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分析美軍西太平後勤關鍵弱點與因應計畫

圖為2022環太平洋軍演,日北自衛隊高波號驅逐艦與美軍貝科斯號油料補給艦進行海上加油演練。 圖/美國海軍
圖為2022環太平洋軍演,日北自衛隊高波號驅逐艦與美軍貝科斯號油料補給艦進行海上加油演練。 圖/美國海軍

美國中國的競爭,已經逐漸演變成全面性的軍事對峙,美國的重要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甚至在最新報告中,直指這是一場新冷戰。在這場對抗中,身為世界強權的美國,在軍事、科技、經濟與制度上,的確仍占有一定的優勢,卻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弱點,那就是可能爆發衝突的西太平洋,距離美國太遠,卻在中國的家門口。

美國為了在這個地區維繫足夠的軍力,必需拉長補給線,但補給線過長是兵家大忌,除了會耗費大量的資源,也很容易遭到敵方的攻擊,讓美國陷於極為不利的處境中。

中國對這個問題,有過太多慘痛的教訓。過去北方邊患難以根絕的原因,在於遊牧民族在戰事不利時,常會横越弋壁灘,撤往大草原的深處。中國的部隊必需建立綿長的補給線,才能追擊敵軍,但要在一片荒蕪的弋壁灘上維持補給線,困難重重。

美國要跨越的是比弋壁灘更廣大、更險峻的太平洋,雖然今日的科技較為先進,不過敵手所造成的阻礙卻也與日俱增,中國積極發展的反介入戰略,已有能力攻擊在西太平洋活動的美國軍機與艦艇。位於第一島鏈的美國盟邦,擔心被捲入戰火,是否願意在戰時提供基地供美軍使用,也還在未定之天,這些不利的因素,都大幅抵消美國所擁有的優勢。

海軍船艦強化西太平洋後勤機動性

不過美國畢竟是在全球各地都發動過戰爭的軍事強權,對於目前這個問題也心知肚明,因此正在強化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後勤支援能力。以美國海軍為例,已在去年成功利用海洋勇氣號(Ocean Valor)近海支援艦,在港內為另一艘柏克級驅逐艦史普魯恩斯號(USS Spruance, DDG-111)填裝飛彈。

過去使用垂直飛彈發射器的美軍艦艇,要返回擁有特定裝備的港口,才能重新填裝飛彈,整個過程不只耗時費力,艦艇還必需離開前線一段時間,無法執行任務,讓調度更加吃緊,這也是垂直飛彈發射器的最大缺點。

圖為美國海軍近海支援艦海洋勇氣號。 圖/取自Twitter
圖為美國海軍近海支援艦海洋勇氣號。 圖/取自Twitter

美軍也曾想過,將重新填裝飛彈的裝備,安裝在西太平洋的友邦港口中,但這種固定裝備很容易遭到攻擊,一旦被摧毀,美軍的作戰艦艇就要回到夏威夷,或美國的西岸港口,才能重新填裝飛彈。可四處航行的海洋勇氣號,則能停泊在西太平洋上的任何一個港口,為有需要的美軍艦艇重新填裝飛彈,在使用彈性上遠遠勝過固定式的裝備。

只是海洋勇氣號在港外平靜水域,為友艦填裝飛彈的進一步實驗卻失敗了,因為即使是在平靜的海面,兩艘船仍有些微搖晃,使飛彈無法安全地填裝到垂直飛彈發射器中,最後只能暫時放棄。

不過美國海軍已表示,海洋勇氣號的填裝測試,對強化後勤補給的作業能力非常有意義,因此將會積極尋求性能更好的起重機與船舶穩定系統以繼續發展。未來的目標,是希望能在任何一處公海上,都能快速完成飛彈填裝,使艦艇能立即返回前線作戰。

此外,美國海軍的軍事海運司令部(Military Sealift Command)也正在全面檢討對印太地區的後勤支援能力,打算在東亞的多個美軍基地,儲放更多的彈藥與油料,包括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隊所駐紮的日本岩國基地,準備更多航空燃油,以分散風險並因應可能的危機。

正在興建中的先鋒級(Spearhead class),則是美國海軍的另外一項利器。這款採用雙體船設計的遠征快速運輸艦(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 EPF),航行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八十公里,航行距離兩千公里,能運送人員、補給物資與車輛趕抵前線。

美國海軍的計畫是以大型貨輪,將物資集結到後方的安全港口,再由噸位較小、機動靈活的先鋒級轉運到戰區中,或是運送海軍陸戰隊進入戰場,以分散被攻擊的風險。目前第一批的先鋒級共有13艘,已經下水服役,第二批則正在興建中,還計畫以先鋒級的艦體為基礎,發展醫療船。

圖為正要離開韓國釜山基地的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圖/美聯社
圖為正要離開韓國釜山基地的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圖/美聯社

陸空軍的分散部屬策略

相較於以海洋為主要活動空間的海軍,美國陸軍在西太平洋的活動,先天上就處於不利的位置。不像在歐陸平原上可以運用大兵團作戰,在星羅棋布小型島嶼的環境中,美國陸軍首先調整了部隊的編制,組成了多領域特遣隊,來適應不同的作戰需求。

在後勤方面也以分散部署,快速機動為主要方向,以同時支援多支小型部隊為目標。還在時隔多年後,首度採購輕型機動支援艦(MSV(L)),以取代老舊的機械化登陸艇(LCM-8)。而預計在今年夏天登場,由美國與澳洲一起主辦的「護身軍刀2023」(Talisman Sabre 2023)多國聯合演習,也將一併進行大規模的後勤支援操演,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要驗證陸軍的海上預置艦。

美國陸軍過去在歐洲地區的基地,預置大量的重型武器,以因應緊急衝突,在亞洲也有一樣的做法。不過現在也開始學習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大型船舶做為預置平台。在2022年美國陸軍與菲律賓的聯合演習裡,紅雲號(Red cloud)貨輪在蘇比克灣(Subic Bay)卸下船上的武器裝備,供第25步兵師第三旅級戰鬥隊使用。

紅雲號是第一個浮動陸軍預置庫(APS-Afloat),未來將會繼續擴大。此次的護身軍刀2023多國聯合演習,就預計從浮動陸軍預置庫上,將17輛M1主力戰車與400輛軍車,以機械化登陸艇接駁到集結點的海灘上,讓參演部隊能快速取得重型裝備,在戰時能立即投入戰鬥中。

美國空軍與陸軍一樣,也採取分散部署的策略,以強化機動性與降低風險,稱之為「敏捷戰鬥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 ACE)。這個計畫分為被動與主動兩大部份。在被動準備上,為原有的空軍基地興建抗炸機庫、加固跑道設施、強化防空能力、改善通訊系統、擴大儲備彈藥與油料。

圖為停泊在美軍查爾斯頓聯合基地的紅雲號貨輪。 圖/美國空軍
圖為停泊在美軍查爾斯頓聯合基地的紅雲號貨輪。 圖/美國空軍

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在西太平洋尋求更多可用的空軍基地,這包括整備在關島的空軍基地,擴建天寧島國際機場與整修島上的另一座舊機場,向菲律賓租借更多的基地,在澳洲增設輔助設施以起降大型轟炸機,並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軍事合作。

關島是美國在第二島鏈的重要據點,天寧島與關島同屬於馬里亞納群島,未來應該會扮演更吃重的角色。菲律賓已則同意在原有的五個基地外,再提供四個新基地供美軍使用。B-2匿蹤轟炸機於2022年首度飛抵澳洲參與聯合演習,說明澳洲已可讓B-2與B-52短期駐紮。

其中最特別的,是曾為美國托管地的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與馬紹爾群島,獨立後仍與美國簽有「自由加盟協議」(COFA),在軍事上有協防關係。美國空軍也積極協調使用這些國家的機場跑道,多款戰機都曾在這些國家進行起降訓練,以熟悉當地空域。

繁瑣的後勤補給是戰時關鍵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但後勤補給工作,既繁瑣又不討喜,往往不受重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失敗,很明顯就是輕忽了後勤補給的重要性,結果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美軍長年在海外征戰,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相當瞭解後勤的重要性。

除了躍上新聞版面的大型聯合演習外,三軍的後勤支援訓練,也未曾中斷過,甚至新型的兵種,如太空軍與網路部隊,也已經在印太地區部署。如太空軍已進駐日本的橫田空軍基地與南韓的烏山空軍基地,美軍的網路司令部也準備在印太地區籌設三個防護小組,以強化美軍戰力。

圖為正從運輸機上卸下的GPS衛星。 圖/美國太空軍
圖為正從運輸機上卸下的GPS衛星。 圖/美國太空軍

與美軍相比,國軍長期以來忽略後勤補給,是一直被詬病的沉痾。過去編成聯兵旅時,後勤維修單位遭到削減拆分,影響戰力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如今編成聯兵營,情況可能更為嚴重。但基層卻有國軍在本國國土作戰,隨時可以就地取得各種物資的錯誤觀念,畢竟戰時很可能停水停電,交通停擺,如果沒有妥善的規劃,如何快速取得物資?

除此之外,台灣確有儲備了大量的動員裝備,卻為了安全考量,統一庫存,而缺乏分散部署、就近支援的概念。在戰時如果遭到攻擊破壞,可能出現有兵無槍或有槍無彈的窘境。

雖說這一、兩年來教育召集的改革,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肯定,直接在防守地點進行訓練,也能讓教召部隊熟悉環境。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教召部隊,還是仰賴主戰部隊的勤務單位提供各式支援,或是便宜行事由民間業者提供。

這講好聽一點是共享資源、運用民力,然而在戰時進行全面動員時,如此脆弱的後勤支援體系,有辦法支撐首波動員的二十幾萬後備部隊嗎?國防部未來在擬定動員計畫時,後勤絕對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甚至可以嘗試單獨舉行後勤支援的動員演習,這不會受媒體青睞,卻是厚植戰力的真正關鍵。

圖為漢光演習時,以教召員為主的後備部隊投入作戰任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漢光演習時,以教召員為主的後備部隊投入作戰任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