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卡達世界盃有理?讓運動成為推進社會公義的動力 | 丁桀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杯葛卡達世界盃有理?讓運動成為推進社會公義的動力

卡達世界盃20日開踢,圖為21日美國與威爾斯賽前列隊。 圖/歐新社
卡達世界盃20日開踢,圖為21日美國與威爾斯賽前列隊。 圖/歐新社

2022卡達世界盃正式開踢,但爭議性地籌辦過程移工權益等人權事件等,也再次成為眾家媒體的鎂光燈焦點。面對爭議,部分國家足球協會選擇避嫌不參與開幕式,或是不動員球迷參與。當然,也有如蘇格蘭足球協會,堅持參與世足開幕而受大眾抨擊

卡達世界盃是面照妖鏡,它映照出足球在國際組織治理結構裡,人治至上的思維與機構治理的失靈,讓足球成了醜陋的政治產物,讓全世界足球迷失望透頂。同時,它也暴露當地社會不願面對的真相,將移工生命置於危險境地,妖魔化倡議人權的論述,最終讓一場世界運動盛事,成了分化社會的實境秀。

舉辦像世界盃足球等大型運動賽會,恰如運動經濟學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所言,是國家政府在國際賽局圍場裡的一盤豪賭,賭局的籌碼不外乎是政治與經濟利益。但是,這場賭局沒有說的是,利益交換的背後,咒詛著你我眼皮底下的社會公平與正義,在名為發展的框架裡,永不得安寧。

台灣要接軌國際運動發展浪潮,要的不僅是競技運動的漂亮成績單,更需要一同帶領整個社會,知曉目前國際社會如何看待運動,重新理解國內對於運動發展的定位與想像。

2022卡達世界盃正式開踢,但爭議性地籌辦過程、移工權益等人權事件等,也再次成為眾家媒體的鎂光燈焦點。 圖/美聯社
2022卡達世界盃正式開踢,但爭議性地籌辦過程、移工權益等人權事件等,也再次成為眾家媒體的鎂光燈焦點。 圖/美聯社

運動發展不再只是發展運動

英國運動政策學家貝瑞.胡里漢(Barry Houlihan),藉著梳理英國運動政策,論證「運動發展」(development of sport)到「透過運動發展」(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的典範轉移,亦即,運動已經不能只是將焦點放在運動軟硬體的建置,更需要瞭解如何透過運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蘇格蘭政府在2019年頒佈的「賈維報告」(The Jarvie Report 2019),就再再提醒我們身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運動主管機關更應積極覺察運動在單項協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間不同的角色定位與網絡關係,也直接建議蘇格蘭政府應當遵守其政治諾言,正式將人權議題的關懷,納入運動發展政策的方針,成為各級運動機構治理的根基。

足球協會作為一國足球發展的權責機構,兼具有多重身份,不僅是政策執行者,更是政策倡議者。就前者言,它負責詮釋「足球」蘊含的運動與社會意涵,得盡力滿足當下社會對足球發展的期待,交出一份足球何以欣欣向榮的計畫書與亮麗的成果報告書。就後者言,協會得絞盡腦汁思考「足球」何以幫助大眾思考社會議題,讓足球超越原先賦予的運動意義,促成社會變革。

然而,改變的主動權,最終仍掌握在特定人士與團體手上。他們對於「發展」的理解,主導了賽會的調性。顯而易見的是,卡達作為阿拉伯世界國家舉辦世界盃的先驅,早已不計任何代價,也要在沙漠裡長出一片足球綠洲。筆者在去年11月的文章,提及卡達世界盃的爭議鑲嵌在地方發展脈絡,移工與雇主的衝突,更是聘僱制度與執法單位的社會結構性問題。若主辦單位不處理,再多的杯葛與抵制,相信也叫不醒裝睡的人。

不只是場上的勝負,也是場外接近運動的權利

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卡達世界盃爭議,國際足球總會選擇打出團結牌,號召各方球星一同將焦點拉回場上各國球員的表現,拒絕場外政治及意識形態的操弄。的確,足球能團結世界,超越各方歧異,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不過,足球同為看見社會不足的窗口,也分秒提醒著我們所處的社會並非完美,甚至壓迫著社會弱勢團體的事實。他們亟需更多人的關懷與發聲,讓國際足球發展真正回歸到平等與多元價值的初衷。

若要回應運動發展中的平等與多元價值,運動參與的不均分配必然是不可迴避的難題。尤其,當族群、性別與階級問題,一一成為弱勢族群參與運動的枷鎖時,如何捍衛每個人參與運動的權利,就成了各國最頭疼的社會議題。為此,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將運動列為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保障各族群從全民到競技運動各階段的參與權,拒絕社會性、政治性、文化性、甚至是機構性的歧視行為,影響個人接近運動場域的權利。

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曾倡議以城市權(right to the city)反抗資本主義及消費社會下,對都市生活空間的掠奪與衝擊。運動作為一種權利,也正面臨同樣地窘境,尤其是卡達舉辦世界盃,暴露出該國內部運動參與,對於性別、族裔、階級的不友善,嚴重影響一項偉大運動的發展時,更是你我不應噤聲,選擇積極為社會公義發聲的關鍵時刻。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超越社會分化與運動發展的詛咒

人權與運動,從來就不是兩條平行線。政府制定運動發展策略,雖然保障大部分國民運動的權利,但仍有部分群體並不在大多數國家運動發展的版圖裡。即便是在台灣,弱勢族群如高風險家庭、外籍人士、少數族裔等,也正面臨相同的問題,只是我們選擇視而不見,又或者是不願意看見這群人存在的事實。

卡達世界盃只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你我不敢面對的真相,暴露社會在運動發展進程上,早已選擇放棄這群不在計畫內的群體。運動發展造成的不均參與狀態,不單只是卡達的社會問題,更是各國正面臨的發展詛咒。這項詛咒正積極分化著關心足球運動的所有利害關係人。

「杯葛與否?到場與否?支持與否?」這些迴盪在腦海裡與道德準則相互矛盾的字句,是重新思考運動發展於一個國家位置的起點,也是我們能超越社會分化的路徑之一。即便,台灣足球或許與世界盃八竿子打不著邊,也不該成為缺席這場運動與社會道德辯證的理由。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