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能只是醫生、病人能不能不當病人 | WaCow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醫生不能只是醫生、病人能不能不當病人

2014台北市長選戰的「變天」連續劇越演越好看,彷彿像是電視台黃金八點檔,每天都有新的情節和關鍵人物上場掌握著觀眾(選民)的眼球,最近這段似乎來到「醫生對病人」的戲碼,當初被子彈所傷的連公子,即將年後宣布參選,對上當初不問政治只驗真傷的柯醫生!

距離年底投票還有一段時間,一開始贏不是贏,熟知選舉事務的人也都知道,民調和選票中間的差距就像是「購買意願」和「實際購買行動」的難以掌握。

左圖柯文哲,右圖連勝文
左圖柯文哲,右圖連勝文

柯醫師的言論中常見到過去從醫經驗帶給他的影響,也舉出很多案例作為比喻,最常聽見的不外乎「30秒理論」,除了入黨問題沒有30秒內決定之外,在各政論節目裡或媒體採訪時,不難看見柯醫師仍於30秒內立即回應發表意見的習慣。然而急救現場與政治領域截然不同,急救時醫生各有專業、也多少有醫療設備回報的數據作為參考,最後則需一位有經驗的醫師整合資訊後立下判斷爭取時間;政治領域往往沒有太多過去經驗可參考、數據也不完全,更遑論政府需兼顧公平正義與績效效率的平衡,各方意見與利益經常相互抵觸,若柯醫師受的訓練是慣於30秒內即有主觀偏好產生,那麼容易影響團隊氛圍,對於帶領團隊產生共識而言並非是一個優點。更重要的是以結果來看,醫生不會輕易被質疑挑戰,政績卻是每人理性與感性的綜合感受,如何放慢決策速度,不讓主觀意識輕易流露,恐怕是柯醫師必須先加強的心志訓練。30秒理論終究只能展現柯醫師過去的決斷力和當責勇氣,而非最佳的決策公式。

連公子則需擺脫「病人」的受害者心理。一句「because I care, because I fear」聽起來沒有什麼為民而戰的意義,反倒道盡富豪權貴的肺腑之言。受到槍傷必定造成心理上極大負擔也絕非公平,然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在台灣連續兩代掌握權力的連家,到底做了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才會有這樣的「共業」由他承擔?他在乎和害怕的,會不會只是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而已?連公子本身是位性情中人,但他不可否認的是,從小出身富貴之家生活經驗相當侷限,職場工作也都是從董事長開始,這樣的「富貴病」讓他較難有庶民思維,缺乏同理心和自我認識的能力;連家背後綿密的兩岸政商關係也將連公子團團圍住,不論是富貴病或是槍傷病,都讓連公子看這個世界時隔了一層紗,能否甩開利益交換(未來的弊案?)和受害者心理(遠離中下階層以防仇富),才是是否身為一個好市長的關鍵。

深夜搭計程車,司機先生聊起選舉的這段話深植我心,他說:「小姐,我是深綠的選民,你們都不了解深綠選民罵民進黨比罵國民黨還兇,我們恨鐵不成鋼。台灣沒有中間選民,不要騙自己了。老天只會懲罰愚笨的人但是不會懲罰壞人,台灣人很愚笨,哪個顏色的都一樣,有權有錢分不到你還傻傻的一直投同樣政黨,這就是懲罰自己。若上帝要選擇地球上一個國家毀滅,選上台灣我也不驚訝,人家以色列為了建國到現在都還在奮鬥死了多少人,我們勒?不要說建國,連日子過的苦都拿不出辦法來。」

整篇言論並非全然有理,但是也說中某些痛處。大多數的台灣人沒有什麼「退場機制」:沒有綠卡、無法移民、沒錢給小孩出國(避難),所以我們不能絕望。

柯醫生加油,你要更謙虛地聆聽來自各基層的聲音、學習組織能力替台北更上一層樓、以行動實踐在野大聯盟跳脫綠營思維。連公子加油,身為公子也要能夠推己及人,擺脫權貴之病,運用智慧和現有優勢梳理利益糾結的政商關係。

當醫生不再是醫生、病人不再是病人,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充滿希望的明天。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