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先見之明 | WaCow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馬克吐溫的先見之明

週日中午路過台北市某明星國中,假日校園開放民眾進入,就進去晃晃順便上個洗手間。上二樓的樓梯間,赫然發現走廊牆壁上,放著一列最新雜誌,其中包括天下、遠見、財訊、商周、PCHOME……等。我呆在現場難以言語,才是十幾出頭的年紀,剛完成基礎語言的學習,還沒來得及享受探索浩瀚學海,我們竟趁著他們尚未瞭解世界之前,偷偷的對這群準備展翅高飛的小鷹們剪羽做記號,從此飛不遠看不高,以為世界就是如此、人生不過這樣!

這些財經雜誌裡大多呈現商業故事,當然沒有文學、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哲學等等的報導,原來我們想要的「菁英」其實是一群被捏造的泥娃娃,他們朗讀著「後見之明」的分析評論、崇拜著單一的成功典範,彷彿只有這樣子的輪廓樣貌,才是擁有成功人生的人中龍鳳。

有時想想,同質化很高的民主社會,似乎是另一種更難以反駁的社會主義。

首先,這樣的行為映照出家長與教職人員的期待與壓力。往「好處」想,若老師沒有刻意指定閱讀,這些財經雜誌並不會「主動」引起國中生多大興趣,學生們或許還保有自己的思考空間,但若是這樣,我們不難發現義務教育也難抵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逼迫,才是廣大中產階級家長們瘋狂追逐的明星模範。因此,擺擺這些雜誌即可以滿足安撫一堆焦慮的家長,何樂而不為?

但另一方面想若這些孩子們每天上下樓梯,「只看封面、只讀標題」,那麼我們呈現給他們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百態呢?以目前發行量最高的商周為例:「認識誰比你是誰還重要」、「飆仔變法拉利一哥」、「飯局對了事就成」、「有錢人是這樣玩錢的」、「這樣鬥才高明」、「他年薪1500萬為何還要叛變」、「偷看有錢人2014賺錢計畫」……。當然商周也有正面的封面和報導,但是負面訊息一向強過正面的傳播效果,一個國中生會如何記憶、解讀即將迎來的成人世界?而說不定課堂裡還正在上品德教育與倫理道德?

鏡頭再拉遠一點,許多事件因果息息相關。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講了一句話:「我說台灣沒希望了,都是七八十歲的人還在講創新!」此話一出立刻在網路上引起世代交替與能力的討論,當施振榮先生重新披掛領軍之後,媒體自動對台灣幾個指標型企業人力盤點,發現怎麼台灣企業都沒有接班人?而為什麼他們又創不了新?

原因之一是近四五十年來(甚至更久),台灣人崇拜的成功只有幾種情節,「被典範移轉」的我們,早已對未來失去想像的能力,頂多依照世代不同,集體崇拜的行業稍有差異而已。舉例而言,選擇「老師」這個行業的,有多少比例是真心喜愛小孩、對教育充滿熱忱的人,還是因為當時這是個「牢靠人生、高社會地位」的成功典範?等到我們這一代台灣經濟起飛,「電子新貴」就是人人稱羨的金童人生。所以我說,問問你是幾年次的,大概就知道是哪一代教育工廠出產的「複製人」,差別只在於是不是「不良品」罷了,而現在這些企業家們反倒挑剔起當初完美的複製品不能創新?

美國文豪馬克吐溫曾說:「我從來不讓學校的教學干擾我受教育。」寫到這裡不禁胡思亂想著,湯姆歷險記裡的湯姆長大後不知道有怎樣的人生,我們可有多少人羨慕著那樣的童年生活呢。

下個世紀需要的能力非你我可以想像,簡單的生物學概念告訴我們,物種越多的環境越有利於演化並延續生命.各位「複製人」爸媽,我們報個梯次互相取暖就好,千萬別毀了造物者賜予生命的原創個性,因為那才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