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的高票價時代來臨了嗎?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職業運動的高票價時代來臨了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職棒由象猿兩隊連續兩年爭霸,熱度由季末高國輝、林智勝點燃的破紀錄熱潮一路延燒到冠軍賽,門票價格也創下新高,尤其第三場的跨日之戰堪稱經典,收視率整夜高檔。

Lamigo一張主場總冠軍賽門票賣到1580元,其中還包含售價980元的球衣一件,兄弟隊則也開出1200元加贈T恤,無獨有偶的,11月即將登場的12強賽事,也開出中華隊賽事最高票價1800元的行情,儘管不若2013年WBC一張2000元門票的紀錄,依舊熱賣。這樣的價錢卻引發球迷熱議,那麼到底算不算貴?台灣運動的高票價時代來臨了嗎?下表或許可以提供大家一個參考:

 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台灣
GDP/每人每年(美元)55,90443,93544,11832,48122,083
賽事芝加哥小熊國聯冠軍賽藍鳥隊美聯冠軍賽英超兵工廠A級賽事養樂多隊日本冠軍賽中職冠軍賽Lamigo主場
最高票面價250美金(8200台幣)750加幣(19000台幣)97英鎊(4900台幣)9800日幣(2700台幣)1580台幣
一張門票佔GDP比例0.4%1.3%0.3%0.3%0.2%

▲各國職業運動票價比較

由上可知,台灣大賽的門票不但是票價是最低的,以總所得的比例來算也是如此。沒有人愛多付錢,近年來世界各國球迷不斷抱怨甚至抗爭越來越貴的門票,這一輪歐冠賽事,拜仁慕尼黑的球迷在兵工廠的阿聯酋航空球場的客場區高舉「一張票64英鎊,但沒了球迷,足球將一文不值」的抗議標語;而「支持者不是消費者」的球迷運動也早就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展開。

就當歐美面臨日漸高漲的運動門票之時,在台灣竟然發生有球迷要「主動掏錢」看比賽的怪事。還記得此次中華足球國家隊參與世界盃會外賽的賽事嗎?第一場主場面對泰國的比賽雖然是免費進場,之後對越南、以及對澳門的友誼賽卻是由球迷發動促請足協賣票的。雖然一張門票只要200元,但原本可以免費進場的球賽卻是由消費者主動掏錢,這樣的事情在電視台、網站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省錢撇步時,無疑是另一項台灣奇蹟,這也凸顯了台灣足球迷如何熱切地期望,以一己之力灌溉這足球沙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既然叫做「職業」運動,而且所謂國際賽也早已是一種商品,那麼票價本來就是經濟學第一課「市場供需法則」下所決定的,在國外的職業運動,即使是球季賽,也會依不同對戰組合、周末與平日等等因素而有差別訂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表中這些門票金額指的是球隊販賣時的第一手票面價,轉售市場(俗稱的黃牛票)當然不在此範圍,是否允許次級市場轉售門票,世界各國有不同法律規定,網球四大賽的溫布敦或是法網都嚴禁門票轉售,賽事漸入高潮的最後幾天賽事,甚至採取實名登記制,以防轉手。但英國足球則允許賽事主辦單位或主場球隊授權特定廠商進行二手門票交易。

美國各州雖然規定各異,但有16州原則禁止門票以超過面值或一定溢價比例販售,然而相關規定雜如牛毛,難以落實;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也就是多倫多所在省份),則是在今年夏天剛剛鬆綁二手票務規定,只要賣方能證明並非偽票,而且提供退款保證,就可以合法販售溢價的二手門票。

近年來網拍、craigslist等分類訊息網站、二手票務網站因應而生,使得二手票務市場一發不可收拾,在「贏不了他們就加入他們」的策略下,現在大聯盟、NBA、NFL、NHL都各自有其官方二手票務夥伴,連近乎壟斷美國售票業務的Ticketmaster都建立了二手票業務。這表示買票之人可以立即在同一網站上回售,買空賣空,賺取差價,聽來荒謬,但這正是美國球迷被層層剝削的現實。

幸也好,不幸也好,台灣運動產業規模距離歐美仍有一大段差距,但也正因這小規模的市場裡沒有那麼多層的剝削,其實還正多了些溫情。消費者與支持者的身分合而為一,球迷們買的每一張門票、每一件球衣,都幻想著可以讓自己支持的球隊表現得更好,就像台灣的足球迷甘願付錢去看原本免費的比賽,就是期待這一張張的門票可以提升台灣的足球;國內的棒球迷,在付出相對高額的門票的背後,其實包含了希望球員們得到更好的待遇與整體棒球環境更上一層樓的期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