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救救台灣的文化! | 賈培德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請大家救救台灣的文化!

photo credit:Jonathan Kos-Read (CC BY-ND 2.0)
photo credit:Jonathan Kos-Read (CC BY-ND 2.0)
1949年以前,台灣的文化來源很複雜,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以至日本文化的影響,都是組成台灣文化的重要元素。

1949年以後,由於政治因素,兩岸的文化發展進行了各自整合再逐漸相異的過程。國民黨在台灣推行國語教育,人數較少的外省族群在文化上取得主導地位,京劇與相聲等北方文化在資源與發展上壓迫著原有的台灣文化,貌似與整個中國(無論是哪個中國)漸漸在文化上進行了統合。

但是,兩岸分治的現實與歷史的進展卻很自然的使雙方在文化上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對岸十年文革摧毀了宗教與傳統,1966年的「興法批儒」運動與國民黨政權獨尊儒術的教育方向為兩岸設定了兩套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

時間的自然演進在這個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既然兩岸是對彼此封閉互不往來,那麼當新技術與新概念出現時自然會演化出不同的語彙。所以我們有了網路,他們有了網絡;我們有了光碟,它們有了光盤;我們有了寬頻,他們有了寬帶;我們有了數位,他們有了數碼;我們有了網咖,他們有了網吧。

從我熟悉的領域看來,這種相異更是明顯。所謂「國語」與「普通話」原來根本是同一種語言,指的都是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的「現代標準漢語」,只不過1955年時中共把它的名字改叫普通話罷了。

但是兩岸分治了六十年,語言各自發展,原來的同一種語言在發音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例如颱風的「風」,原來唸「ㄈㄥ」,但台灣人唸「ㄈㄨㄥ」;疲倦的「倦」,原來唸「ㄐㄩㄢˋ」;台灣人唸得近似「ㄐㄩㄣˋ」,更別說「潛(ㄑㄧㄢˊ)能」、「炸(ㄓㄚˊ)雞」等等從原先誤用而漸漸約定俗成的唸法。

除了語言以外,這樣的差別也同時顯現在兩岸社會的各個層面上,台灣人崇尚民主自由,行為溫婉有禮,公民素養程度較高,功利主義掛帥的情形也相對不那麼嚴重,文化藝術、影視娛樂等方面的影響力大幅領先,我們漸漸地有了一種模糊的,成形中的對於台灣人在文化上的自我認知與自尊,即使後來開放了三通,大陸經濟也不斷飛升,台灣與大陸在文化上還是一直呈現著完全不同的樣貌。

但是,這個情況在兩岸經濟實力差距不斷擴大與網際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之下,產生了致命的逆轉。

「衰」、「讚」、「囧」等等受到台灣影響而開始在大陸流行的語彙就不需贅言,過往在台灣總被認為土氣的大陸用語這幾年也大量的進入台灣人的日常語言使用中。

說一個人鎮定,我們說「淡定」;說廠商賣假貨,我們說「山寨」;說一個人出了糗,我們說「杯具」;說一個男生外貌家世條件出眾,我們說「高富帥」;說人家笨,我們說「為什麼要放棄治療」,還有一大堆的「XX哥」、「XX姐」,台灣人的語言與生活已經受到越來越強大的大陸文化影響,「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以前「康熙來了」席捲全中國,現在我們開始討論「我是歌手」與「中國好聲音」;以前台灣音樂就是流行音樂的同義詞,今年金曲獎李榮浩已經可以用製作精良的專輯拿下最佳新人獎。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文化的交流、競爭與融合是件好事,這可以讓文化的演化更為健康,有利於整體人類文化的發展,但從個別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可是攸關生死存亡的大議題。

面對國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大陸,我們也許可以不要服貿,也許可以不要自經區,甚至也許可以不要自由經濟,採取保護主義來避免資本主義可能帶來的惡果。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到有人膽敢主張我們要封鎖從大陸來的文化與資訊。

除非我們變成北韓,除非我們建立網路長城封鎖來自對岸的消息,否則,自詡自由民主的台灣就不可能迴避與中國大陸的文化競爭。而在這場不見血的無聲戰爭中,我們準備好了嗎?

台灣的文化核心價值究竟是甚麼?是原住民文化嗎?是閩南文化嗎?是繁體字嗎?是儒家正統嗎?

每一任總統都在拚經濟,民國103年文化部預算僅占中央政府歲出總額的0.83%,是所有部級單位的最後一名,幾乎只跟海巡署一樣多!

擔憂中國大陸在經濟上或政治上併吞台灣的同時,請大家分一點心思給台灣的文化,如果我們輸了這場文化戰爭,就算我們的企業都根留台灣,我們的政治依然自由民主,但我們聽著大陸的音樂、看著大陸的電視節目、說著大陸的流行語,台灣人,你快樂得起來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