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的小七達悟決定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達悟的小七達悟決定

photo credit:We Make Noise! (CC BY-ND 2.0)
photo credit:We Make Noise! (CC BY-ND 2.0)
7-11要進駐蘭嶼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一些討論。

有些人認為小七會衝擊蘭嶼現有的生活方式,例如作家劉克襄便指出,在小七進駐後,一定會擊垮現有的雜貨鋪,然而,小七未必能取代這些雜貨鋪一直以來提供給村民的重要功能,如交換村落資訊、民生救助(賒帳)等等。

我是為你好

雖然從劉克襄的文字,還無法刻劃他在這個爭論中的確切論點,不過他論述的方向,讓我想到這個議題底下常出現的一個論證:

「我是為你好」論證

對於當地人而言,小七帶來的服務其實不如傳統在地的雜貨店,但基於一些原因(資本規模、行銷手法……),在進駐後,小七依然會贏得市場競爭。因此,真的「為了村民好」的人,就算不出手阻止,至少也會將小七的進駐,視為遺憾。

「我是為你好」論證,就如同它的名字,是基於對方的福祉出發,為對方指出該走的方向。這類論證常常是出自良善動機,想要替別人著想。然而,它在理論上最險峻的挑戰之一,在於萬一對方表示異議,論者會如何回應。

你可以想像,若有些不反對小七進駐的達悟族人出面主張「我們也想要小七提供的便利」、「即便小七進駐,我們也不會讓傳統商店倒閉」或者「你們認為會被小七改變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他們會遇到怎樣的回應呢?

這種討論,可以說是試金石,測試提出「我是為你好」論證的人是否真的了解蘭嶼人所認同的文化內容、或至少願意接受指認,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洞見正確,而暴露出「價值指導者」的高姿態。在其他社會議題裡,這種高姿態是令人討厭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懂什麼東西有價值,例如性愛保守份子主張婚前性行為會讓你變成「嚼過的口香糖」。在這種討論情境下,悍衛傳統文化(特別是別人的傳統文化)必須非常小心,一不留意,就會讓自己跟其他霸道的家父長主義者變得太類似。

小七之外,就沒有文化破壞嗎?

從另一方面來說,著眼於蘭嶼人的生活和文化,把論點聚焦在小七進駐上的另一風險在於,我們可能因此忘了更重要的事。

不只是劉克襄在文中一角提到,當地友人跟他抱怨民宿越來越多;旅行作家蔡昇達也指出,在小七進駐爭議之前,蘭嶼的文化改變早已開始,不管是政府徵收部落土地,還是漢人買地開民宿、各種傳統事物的觀光化,對於傳統文化造成的改變,不論好壞,恐怕都比連鎖超商進駐更大。

這些提醒,顯示了「外地人觀點」可能的缺失。「有空調又明亮的便利商店開在陳舊灰暗的雜貨店附近,搶走客人」這個畫面對於身為現任都市人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具體、太吸睛。作為「文化破壞」的亮點,它可能讓我們難以察覺蘭嶼文化改變的其他面相。

達悟的小七達悟決定。那我們可以做什麼?

在指出這樣的困境之後,有些人會就此主張說,既然我們這些人不夠了解情況,那就應該要把「達悟族的事情交給達悟族自己決定」。

然而,雖然可以理解「不夠了解」作為「不插手」的理由,但我認為「不夠了解」不能當做「沒在關切」的理由。

有些人在相關的討論上嗆別人「不懂蘭嶼就閉嘴」,這是沒有建設性的做法。只有當我們持續討論和閱讀,讓自己以各種方式被糾正,我們對於自己談論的對象,才有機會獲得更貼切的認識。

中國/台灣 VS. 台灣/蘭嶼

有人拿這次的「蘭嶼小七進駐,應由全台灣人民決定」來跟前陣子中國官員發言「台灣的前途,應由全中國人民決定」比較,認為我們既然不高興中國人多管自己的閒事,那我們自己又有什麼立場干預蘭嶼。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姑且不論國族認同議題,上述類比至少有一個不對稱之處:基於資訊控管,除了少數人,大部分中國平民對台灣的了解極為不足。因此,任何正常人應該都會認為,即使未來中國人民獲得了自由發言和表決的權利,他們依然尚未擁有足夠知識,對台灣前途給出紮實判斷。

我認為,我們雖然不受限於「網路長城」,但顯然依舊受限於自己對各種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刻板印象,以致於我們對於蘭嶼的認識依然有限,並且可能錯誤。身處資訊相對自由的國度,在我們認為自己有資格和別人「共同決定別人的前途」之前,我們更應該先著手了解對方的生活。此外,就如同我們會排斥中國人根據他們的國族想像去設置台灣的未來一樣,我們也應該避免自己僅僅基於「香格里拉的想像」去刻劃蘭嶼,或者其他鄉村、海岸與山林。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