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桶的批判觀察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冰水桶的批判觀察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兩天來瀏覽「冰桶挑戰」的各式消息,對於這個善意發起的連鎖慈善活動,我卻逐漸有些違和感。

就結果而言,這是成功的行銷和慈善活動。根據翟本喬,這個活動的慣例捐款對象,美國漸凍人協會「去年約募到2900萬美金,用掉2600萬,其中7%是行政費用,14%是用在辦募款活動上」。

有些人基於對台灣慈善組織的不信任,批評該協會亂花錢。但我的看法是,慈善行政工作者也應得充足報酬,而募款活動用掉14%花費是否有道理,則應視活動內容而定,畢竟,就像一些人為「冰桶」提出的辯護那樣:一個成功的慈善活動,除了在結果上能讓弱勢得到幫助,就活動本身,也可能為參與者和捐獻者帶來正面意義。

然而,為什麼我依然感到違和?以下我試圖自我剖析。分析這種微妙的感覺來源,對我來說是困難的事情,我的報告可能不準,僅供大家參考。

武斷的道德壓力

「冰桶」用類似連鎖信的手法為特定個人帶來道德壓力,某些道德見解質疑這樣做的正當性:如果漸凍人需要幫助,那麼,不管我有沒有被點名,我幫助漸凍人的道德義務在程度上都不應該有差別,不是嗎?

然而,「冰桶」藉由點名,讓道德義務和道德壓力之間出現了武斷的落差。這有可能是令我感到違和的原因之一,因為一般來說,人對於這種武斷的落差是敏感的:想像一下,在大庭廣眾底下,你被你的朋友公開指名去幫助一個受傷的陌生人,你並不特別有醫療專長,而對方的傷勢也不是你害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感覺自己確實本來就有義務要幫助他,而你的朋友也強調「如果你不想,可以拒絕」,你通常也會覺得,這個「指名」的行為,為你帶來了多餘壓力。

強制揚善

就算不是在東方社會,人也常有「不揚己善」的習慣,我們覺得:若我做好事,卻自己宣揚,這似乎太過表現自己。然而,「冰桶」會獲得熱烈響應,我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設計讓人能心安理得避開「不揚己善」:「我沖冰水,我上傳,這不是愛現,只是遵循有趣的規則。更何況,若我不點名,這份善意要如何延續下去?」

然而,這種設計也讓我們難以辨別「冰桶」挑戰者的動機。或許有人像鯊魚聞到血一樣為了出名或洗白而參加,然而,我相信也有人雖然不想出風頭,卻真心為了延續這個對於漸凍症患者有實質幫助的活動,而以真面目淋冰水上傳。

有一種意見,認為我們不該質疑行善者的動機:即便人家不是真心的,好歹實質上幫助了人,而你這個質疑者除了嘴炮,又做了些什麼?

不過我認為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一件事:不管當事人的動機如何,目前的公開慈善行為實質上可以有贖罪券的效果。在台灣,群眾的情緒和集體發聲帶來的壓力,甚至可能影響法官審判。在這種情況下,若名人願意,他確實可望在平常累積善人形象,來減輕有朝一日作惡被揭穿時受到的責難,或者大家基於過去事件對他的仇視。我相信許多名人不屑做這種事,但是在民主社會裡,身為有實質影響力的大眾,我們有責任時刻注意,避免自己被操弄。

心態

「冰桶」在行銷上帶來正面噱頭,也在執行上帶來某些規例,這些規例並不成文,也沒有罰則,但別人可以從你是否遵守它們,來推測你參加活動的心態。

在當初,「冰桶」是為了讓人「體會」漸凍人症狀惡化的感覺,給定這個嚴肅的連結,執行者最好避免做一些特定的事,例如潑完之後喊「送!涼內!」或者「下一個我指名林志玲,希望她穿暴露一點」。如果在一個社會裡許多人這樣做,我們大概可以判斷:他們可能不是抱著了解並同理的心理準備來參加「冰桶」。

當然,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的付出通常依然會帶來好結果:資助和傳播。但我們如能接受自己對「行為的結果」和「行為的動機」做出不同價值判斷的可能性,這或許能讓我們更貼切地理解一些社會行為。

善行的思量

漸凍人很需要幫助,但是其他的重大疾病和罕見疾病也需要幫助。在當初,「淋冰水」是基於「體驗漸凍感」與漸凍症建立連結。然而這個噱頭,和它「綁定」的病症之間不需要有邏輯關係。漸凍症研究因此獲得鉅資,而其他病症的研究則無,在它們之間,幾乎只是運氣之差。

事實上,後續發展,也證明了脫勾的可能:就算人們不瞭解這個梗,也不妨礙「冰桶」繼續連鎖。這代表著,即便人們決定延續有意思的「冰桶」,他們也有選擇的餘地,在完成活動後,將捐款投向漸凍症之外的醫療研究,或其他救助單位。

(● update:葉丙成寫了一則筆記,說明「體會漸凍人的感覺」是以訛傳訛,若這屬實,也進一步證成了上述論點。)

因此,當一群人共同獲得了這樣的選擇機會,卻依然共同維持傳統做法,這顯示的是他們即便有良善動機依循前例行善,但其中多數恐怕沒有想到要多花心力去思量如此行善的意義及效用(這是台灣行善的慣性之一:有人不但買動物放生,還放生在完全錯誤的地方、有人把硬幣投入商店的透明捐獻箱,卻不知道收到錢的是反同的保守宗教團體。這類遺憾,就是這種行善慣性的後果)。

翟本喬捐獻一百萬,並且不指定只能用於漸凍症研究的時候,若你因此對他抱有敬意,上面這一類考量,或許是其捐款數字之外的另一原因:善行值得尊敬,而存善心仔細思量後的善行,則更值得尊敬。

噱頭之後

這兩天,冰水代替口水佔據了道德的高點。然而,噱頭需要運氣,並且噱頭會消失。我試圖分析自己心裡對這個現象的感受,可能不太準確,或跟你大相歧異。但我相信透過這些自省探究和討論,我們會越來越了解這些事件對我們而言的社會和道德意義。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