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烤香腸欸!你要我怎麼相信這場抗爭有道理?——我們該破除的社運刻板印象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他們在烤香腸欸!你要我怎麼相信這場抗爭有道理?——我們該破除的社運刻板印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天晚上亞投行的抗爭現場,有人擺起烤爐,拿著香腸自拍,這些畫面在各媒體散佈,反對這場抗爭的人趁機罵這根本不是社運,而是小屁孩的郊遊;而同情抗爭的人,則認為現場參與者應該為了達成抗爭目的而收斂自己的言行。(註1)我想說,每一場抗爭的目的都不該只是寫在標語上的具體訴求,也是對全民的機會教育,如果我們連「在社運現場烤香腸跟訴求有沒有道理有什麼關係?」都說不出口,要怎麼期待台灣的民主越來越成熟?

「參與者不該XXX,這樣會破壞觀感,影響大眾對運動的接受度」這種說法在許多社會運動場合重複出現。例如每場同志遊行都有人因為露太多、舉的標語太下流,被一起參與遊行的人罵說會影響社會對性少數的觀感。這種批評難以成立,因為同志遊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社會看見性別和性慾呈現的各種正當形式:當社會批評同志遊行淫亂,我們該做的事情是為那些「不妨礙他人權利的淫亂」爭取存在的空間、去除污名,而不是回過頭來叫遊行者把衣服穿上。

從同志大遊行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社會教育的工作,並不是光靠參與者脫光光就可以搞定,還需要其他人在事後參與公共討論,協助釐清概念、糾正那些奠基在刻板印象或保守觀念上的錯誤論述。

破除實踐民主的刻板印象,是每一場抗爭的目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破除關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本來就是同志大遊行的目的之一,但是,前天抗爭的主要目的是反對台灣以目前的程序加入亞投行,又不是向社會爭取「邊烤香腸邊抗爭」的權利。我不同意這一點,我認為每一場抗爭都附帶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破除社會對於實踐民主的種種刻板想像,讓民主生活的手段更多元和自由。

就民主的實現來說,我認為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是可以允許各種抗爭手段和抗爭心情的社會。只有表現出嚴肅和憤怒的抗爭者才值得受到認真看待嗎?如果某個政策蠢到讓我們只覺得想笑、一點也生氣不起來,我們就注定無法藉由社會運動來糾正它嗎?

就推論的邏輯來說,我們也不該因為參與抗爭的人看起來很開心、在吃東西或聊天,就認為該抗爭背後沒有好理由支持,或者這些人沒有掌握那些好理由,或者「他們只是來玩的」、「他們只是想紅」。(當然,這並不是說抗爭者只要準備好烤肉用具就可以上路了,他們必須有辦法為該次抗爭的合理性提出初步說明,才對得起自己的行動消耗的社會成本,例如值班的警察)

就現場的實務來說,在冗長而苦悶的抗爭過程中,參與者往往也需要做一些「跟抗爭的主要目的無關,沒有經由中央決策,並且『看起來』也不像抗爭」的事情來調劑。這種事情常見的包括搭訕和抽煙,比較特別的可能就例如這次的烤肉。

就社運的組織來說,在那些開放而非秘密進行的抗爭裡,本來就無法阻止群眾加入,也難以控制大家必須依隨「主辦單位」的策略進行。現場的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權利自己判斷要如何參加活動(註2),考慮到這一點,積極想要控制參與者行動的主辦單位,反而可能做出有違民主精神的舉措。

公共評論參與的社會教育

你可以說,參與者在現場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拍照傳播,並影響社會觀感。就台灣的現況來說,這是事實。但是,在這類情況發生的時候,應該被改變的是這種對於抗爭有刻板印象的社會觀感,而長遠來看,這也才更能解決問題,因為只要這些要求嚴肅、禮貌的社會觀感還存在,有心人也容易藉此栽贓破壞社會運動。(註3,註4)

若我們想要改變這種對於社運的觀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事後評論來糾正他們。就像同志遊行的社會教育不會隨著遊行結束而結束,每一場抗爭的社會教育也仰賴事後的討論和溝通。因此,若我們在乎抗爭的對社會的影響,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讓大眾更了解抗爭現場的模樣、民主的精神,以及何謂正確的推論。

NOTE

  1. 例如賈培德的〈捍衛「民主香腸」是好事一樁嗎?〉
  2. 例如烤香腸的發起人之一簡銘宏就提到:「事實上昨天除了第一批靜坐被圍的夥伴是由組織策劃來的,後來的參與者多是自發性來聲援的,無論是否有社運和組織的脈絡。在這樣的狀況下,群眾的組成自然是多元的,每個人對運動的想像也不盡相同,要控制群眾當然也會是困難的事。事實上也沒有誰該被誰控制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認同議題價值與了解相關風險後參與了抗爭,在行動和靈魂上我們都是自由的,自然有權選擇自己的抗爭方式,建構屬於自己的運動想像。」
  3. 例如羅士哲認為:「與其怕一根香腸摧毀社會觀感,不如擔心這種對社會運動「一定要怎樣」的想像還不改的話,以後國民黨就可以派出香腸伯軍團摧毀運動吧。」

  4. (4/7update)賈培德提醒我,這篇文章可能會誘導將來的社運參與者,在做決策的時候忽略那些特殊方案的弊害,並錯誤地認為「破除社運的刻板印象」和他們手上現有的運動目的可以同時並行、沒有矛盾。我同意他的意見,也同意那些內容是我當初應該要補充進去的。我們的討論,可以參照這裡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