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經營者的三個浪漫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職棒經營者的三個浪漫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中華職棒的義大犀牛隊和聯盟鬧得非常不開心,也和其他球團有嘴炮爭議,還告上法庭去。到底錯在誰的身上?就專業倫理上來說,義大球團是白目了些,非常「不進入狀況」。幾乎沒有球界的人站在他們那邊,除了一向敵視職棒聯盟的少數記者。

他們的訴求充滿混亂與不合理之處,其情緒反應也超過一般的合理標準,所以多數人認為他們是錯的。但他們的錯,並不是基於惡意,而是自大與無知所造成的悲劇。

我過去曾研究過台灣職棒(約在2002-2008),跟著球隊跑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某些球隊經營者的觀念和現實狀況嚴重脫節,存在明顯的「理解誤區」。他們天真浪漫,卻一點都不「萌」,所以廣獲吐槽,最後只能黯然脫手離場。

在我看過的各種浪漫想法中,以下三點最為嚴重。而義大一次集滿三種,相信已經可以兌換好天真公仔一隻。

一、想搞兩岸聯盟

這種說法我聽過不同高官、大老講過二十次以上,他們年復一年的「希望」台灣職棒在將來發展成兩岸聯盟。這些企業主的事業體通常早已橫跨兩岸,且都有穩固的基礎,因此他們認為這經營模式是能複製的。

但中國大陸那邊根本不看棒球。棒球不是泡麵、銀行,你吃我也吃,你存我也存。棒球對陸陸百姓來講,是「你看我不看」的。根本就沒有市場,也不是你弄什麼明星隊,陸陸就會跑來看。職棒明星可不是都教授。

如果你要搞兩岸聯盟,那你一定要先回答「為什麼對岸的陸陸們要看棒球?」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現在根本無解。

沒棒球文化,沒有人際鏈的推介,怎麼可能會突然跑去看棒球?就像這些球隊老闆會突然跑去打LOL嗎?台灣的年輕人會突然跑去看板球嗎?

觀賞棒球不涉及人類共通欲望或必要交換模式,其行為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與意識形態背景,也需要時間來教育、養成。

職棒更需要相關產業的金字塔,沒有塔底,不會有塔尖。真的要搞,至少先拿「好幾十個億」出來,在中國普遍建立棒球推展基地。不過如果有這麼多錢,誰會花在棒球上面?台灣職棒可以做起來,是因為過去有政府和民間出資打下的棒球觀眾基底,職棒球團只是在割稻尾。

不要割到習慣成自然,以為到處都有稻子可以割,那就真的是爽過頭。

二、認為其他領域的經管模式可以直接搬來職棒

被老闆派去經營職棒隊的主管,許多都是「在其他業務方面卓然有成」且「對棒球抱持濃厚興趣」,號稱從小看到大,已經看了三百年等等。這種身份背景描述,不但無法讓球迷覺得親近,反而突顯這經營者根本是個大外行。

運動管理是非常獨特且專業的領域,若是高手出來亮相,必然會談他的過去相關歷練與成果,而不是講什麼從小就有興趣,「以前會深夜爬起來看轉播」。真正的球迷根本不會說什麼小時候半夜爬起來看棒球,他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看棒球。

台灣的確缺乏運動管理方面的高階人材,但我們也擁有不少具實務經驗的中低層經理人,他們可以擔負起一定程度的經營管理之責,你必須尊重這些僅有的專業人士。或許找個洋人來佔高位領導這些本土人材,都比你找不知道哪邊來的阿伯要好得多。

但企業主通常不理會這些「土法煉鋼」出身的中低階主管,認為他們學歷不夠,對集團的忠誠度也不足,因此找自己旗下但對棒球外行的人投入,其結果就是一場災難。他們掌握不住球員、教練,也說服不了球迷,最後只能黯然退場。

為什麼商業經管高手來到這裡會吃土?因為職業棒球產業,與其說是商業活動,不如說是宗教或政治活動。球迷進場,是要進行某種「宗教儀式」,明星球員和教練更擁有政治人物或宗教人士般的影響力,球隊間也有類似於政黨間的對抗性。這不單純只是「商品」和「服務」。

要找人跨行,也應該找宗教或政治公關、管理高手來才對。可惜各球團頂多是找「政治人物」來充場面,但政治公關和管理事務,其實通常是幕僚在處理,政治人物根本不懂,要找幕僚出身的才行。

第三、想重塑棒球核心價值

最蠢的行為,就是外行充內行,還想修改內行的「核心價值」。

台灣的棒球有其傳統,球迷也有自身的觀賽核心價值,這種價值是在漫長的觀看、參與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外來的管理者若想把自身理念冒然施加其上,結果就是吃大鱉。

前面說過,看棒球像是參加宗教儀式,你不妨想像一個出師沒幾天的幼齒傳道士,跑到一堆老信徒的廟裡傳自己的新教,還在那砸神像。是找死嗎?

義大想反Lamigo的全猿主場,卻被各方打臉,原因當然是球迷比較認同屬地主場制的做法。雖然台灣做不到真正的屬地主義,但大家知道國外都是這樣做,這是應有的發展方向。其他球團就算有怨言,老練的經營者也知道這時該頭低低,不講話,以免得罪球迷。自以為懂而跳出來放炮,被打臉也是活該。

而現在的預算帳目爭議,也是犯了類似的錯。聯盟會長經過一連串的成功改革,已是如神般的存在,連轉播爭議都沒有弄倒他了,義大抓一個實在不重要的預算帳來盧,的確是太冒險。

要挑戰棒球的核心價值,你得真正幹出一些讓人服氣的事才行。義大老是強調他花高薪聘明星來救職棒,但曼尼的「陰德值」早在去年底就花得差不多了,現在還想再次「折現」,其實根本是「預借現金」,不會有人理。

義大管理階層在沒有道德資本下,還想挑戰會長與聖人隊,可說是完全的「編制內狀況外」,其言行支持度自然跌停板。

總結來講,「台灣職棒」是個很可怕的事業主題,已經搞死不知多少企業家。不尊重現有價值,你連活下去都很難,什麼都不懂還想來這傳播浪漫主義,根本是自找麻煩。

其實義大只是被臨時找來接手,是救急的企業,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八成就會退場,罵他們也沒太大意義。但一直找人救急,也不是可長可久之道。

我認為經營職棒隊不一定要由大型企業一手包辦。雖然大企業錢多,但執著、浪漫也多,不易說服他們配合改革。我的建議是,可以由多個瞭解狀況的在地中小企業主共同持有一隊,並請專業經理人來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錯誤的惡性循環。

最後還是要說句難聽的。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職棒賠錢,所以它是生意嗎?

是,也不是。

經營者若參不透這「是」與「不是」間的藝術,那還是不要勉強,回去好好經營遊樂園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