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何那麼「廢」?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春節為何那麼「廢」?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不少人的春節連假長達九天。在這罕見的長假結束之後,我相信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感嘆,就是這連假好像是一路廢到底,吃也沒吃好,玩也沒玩好,想提早上工,也是提不起勁。

其實這也不是假期長短的問題,只要有節慶連假,多數人就會開始進入一種「很廢」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共同現象?這或許和「節慶」對人類社會的意義有關,而要談這個複雜的價值議題,不妨從「春節親戚問題」這個相對較小的面向切入。

在春節假期開始之前,各方曾「激烈」討論該如何對抗近親遠戚的春節問題攻擊,搞笑者有之,認真如學術研究者亦有之。如今假期結束,該問的應該都問過了,還沒問的大概要等明年了,我相信讀者對此議題都有充份的「田野調查成果」。

大家應該會發現,這些親友的春節問題其實就是「面試問題」,話題圍繞著你的學經歷展開。這些春節臨時出現的「口試委員」或「人資」會在沒有任何紙本的狀況下,透過問話來重新建構你的生命歷程。

但真正的「口試委員」或「人資」之所以這樣問,是為了判斷是否錄取或錄用你,那春節的這些親戚朋友,又為什麼要談這些話題呢?

平常時期台灣人最常聊的話題,第一個是政治。台灣人把政治新聞當搞笑節目看,這也是政論節目加總的收視率比綜藝節目還高的原因。但談政治,容易起爭議,也不是大聲就可以解決,在摸清所有與會者的底細之前,不適合在春節這種明明不熟要又裝熟的場合探討。

其次是八卦,從演藝人員到社會事件,台灣人也很愛討論,網路新媒體有一半以上的流量都來自這種養份很低的東西。不過八卦往往涉及裸體與屍體,在春節這種全家老少和樂走「普遍級」的場合裡,有時還是很容易踩到紅線。

其他的話題呢?談運動,很多長輩不看,講了會冷掉。談學術與專長,更多長輩不懂,如果阿嬤和你聊重力波,年輕人會嚇得倒退三步吧。

所以談什麼議題,都有不便,不如就來「面試」一番,至少這些問題討厭歸討厭,但因為都是「你家的事」,比較不會傷害到提問人本身,而且聊你個人相關的人事時地物,總不太可能連你自己都不清楚吧。

因此談春節親戚問題的「表面理由」(表面意義)是這些問題雖然會讓你很討厭,但本質上對提問者來說是無害的,以及所有人都能回答這個問題,不會沒梗。

透過表面理由,你會發現這是「為講話而講話」。談春節話題,是為講話而講話,但為什麼全台灣的長輩們會「同步」為講話而講話呢?

這有種內在的社會脈絡,春節親戚問題的「延伸理由」(延伸意義)就藏在裡頭。我認為這答案就是「節慶是種浪費的儀式」,而以講話來浪費時間,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所以,這些春節話題的存在意義,就是要浪費你的生命。因為春節就是一場浪費的饗宴。講白話點,過春節,就是要耍廢。

我們會為春節準備許多時間(排出連假)、資源(大量的高熱量與咬起來很費工的食物),與金錢(紅包之外還有交通成本),然後在春節一口氣浪費掉。我們透過這種浪費來進行一種想法上的轉換,讓我們得以告別過去一年,並且過渡到新的契機中。

多數的節慶都有這種以浪費來進行心境轉換的儀式。少了這些節慶,我們可能會困在日復一日的強制勞動之中,而透過浪費之後的空虛狀況,我們就得以超渡自我,走向新的人生階段。即使接下來的人生還是日復一日的強制勞動,但痛苦會結清,重新開始累積。

如果你也親身經歷了幾場「春節親戚面試」,在面試的過程中,我相信你一定會發現,根本沒什麼提問者真的在乎你是否有伴,啥時生小孩,收入多少,有沒有打算買房子。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要浪費你的時間,也是要浪費他們的時間。

重點在於,問完這些問題之後,他就結清了過去一年中自我的某個部份,得以向下一年邁進。

你或許會質疑,既然是要浪費時間,要耍廢,那為什麼大家不坐在家裡發呆就好了。的確,現在越來越多人會採取這種模式,你春節連假說不定有90%的清醒時間都在進行這個發呆儀式。但因為還是有一些傳統儀式會把人們召集在一起,還是很有機會進入言語溝通的情境,也就會自然導入春節親戚問題的模式。

不過,也只有談真正無意義的話題,把人生浪費在熱鬧但毫無實效的事情上,「節慶」才能與「平日」不同,進而剪斷我們尋常的人生,讓慢慢迷失在重覆生活中的自我得以喘息。

平日勞動會鼓勵「節制」,而節慶會用「浪費」來釋放人性。你會對春節親戚問題感到痛苦,正是因為你想用平日人生的認真態度來面對這些春節話題。既然大家只是想耍廢,而問廢問題,那你也耍廢,回答廢答案即可。

正是因為這些話題廢到極點,才能讓我們的連假廢到極點;而當我們的春節假期廢到極點,才能相對讓平日的勞動人生得以分段洩壓。

所以壓力別那麼大,好像連假一長,就非得要幹出什麼大事。說不定躺在沙發上耍廢九天,才是真正對你有意義的大事。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