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智/如何面對孩子青春期:我在合歡山,留下兒子成長的背影 | 獨立評論在天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蘇美智/如何面對孩子青春期:我在合歡山,留下兒子成長的背影

當兒子步入顛簸的青春期,父母要如何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和蛻變,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是翌日石門山觀日出後,兒子揹上爸爸背包走路的背影。 圖/作者提供
當兒子步入顛簸的青春期,父母要如何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和蛻變,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是翌日石門山觀日出後,兒子揹上爸爸背包走路的背影。 圖/作者提供

寒假上合歡山,遇上很多美景——尖山坡上掛滿霧淞,一片銀白;從主峰眺望,雲海靈動,把夕陽的退場烘托得從容優雅;仰望星空,千萬雙明亮的眸子穿越光年來看顧;日出把石門山步道染成金黃,木梯上結滿晶瑩的霜雪……

然而,我最想記下的,是跟15歲兒子的這個片段。

往東峰路上都是好階梯,但丈夫害上輕微高山症,邊走邊喘,只能龜速前進。兩孩腳力好,怕他們無聊,便請他們先攻頂,到達後報平安。剩下我們兩口子,在不算陡的斜坡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磨蹭了大半小時,進展不大。想到兩兒在頂峰上挨冷受凍,便發訊息:「不好意思,猜還要45分鐘,謝謝耐心,如果風景看夠了,可自行下山活動!」

不久,遠處一個竹竽似的身影從高處步下。看著兒子趨近,我趕緊跟丈夫開盤:這是來接我們,抑或路過(回旅館玩手機)……?

這一年間,兒子步入顛簸的青春期,加上突然從香港移居台灣,經歷種種生活巨變,即使自覺跟他親近的媽媽,也常常感到情感失聯,只能堅持陪伴。老實話,在他滿溢的內心小劇場裡,究竟還有沒有一個小角落能安置爸爸媽媽,我沒有很大把握。

顛簸的青春期、失聯的情感

數數手指,自己在20多年的工作履歷上,跟家庭相關的採訪和編輯作業,還真不少。有關青春期那場荷爾蒙風暴,除了親身體驗(畢竟人人都有少年時),還收集了很多家庭的椎心分享,也受惠於醫師、社工和心理學家的一手訪談,兼拜讀過相關書籍。那是一路上有意識的聆聽和學習,希望為自己也為孩子,練就出生命的彈性和寬度,從容過渡「惡名昭著」的那幾年。

問題是,青春期就像人生很多事情那樣:必須努力準備,卻永遠無法準備得好。自從有了孩子,時間的前進方式彷彿產生了物理變化。明明上一刻還在埋首嬰兒香,享受稚兒全心全意的擁抱,怎麼稍不留神,圓滾滾的小不點竟被拉成長長的竹篙?何以莫名其妙就觸怒了他?從何時開始習慣鎖門,先是睡房,再來心房?

青春期就像人生很多事情那樣:必須努力準備,卻永遠無法準備得好。示意圖。 圖/路透社
青春期就像人生很多事情那樣:必須努力準備,卻永遠無法準備得好。示意圖。 圖/路透社

孩子是心頭肉,我無法按照預定劇本瀟灑起來。有時像被悶棍打一身,還灑過幾滴眼淚。慶幸過去的功課沿路提醒:「當爸爸媽媽」從來都是「動詞」,必須追上孩子,不斷成長和蛻變,譬如:

1. 同理自己的青春、同理孩子的青春

長大後我們很容易忘記,年少的自己也曾是情緒大海中的浮萍,期待又恐懼,自大又自卑,敏感復易怒,會為別人一句話而感到世界崩塌。多虧日記這私密的傾吐對象,少年的我總算安然度過,也多虧自己始終對日記誠實(甚至誠實得可怕),今日方能回看那些年的躁動和不可理喻。我不妄想借封塵記憶來明白眼前的孩子,只記取一點:對於在荷爾蒙波濤裡身不由己的少年,大人的同理,一定比輕蔑好。

2. 父母是預設了的掙脫對象

孩子上一秒跟朋友網上相見歡,下一秒看到爸爸媽媽,立即「刷」的一聲換上撲克臉。不必懷疑,他/她真的有在針對你;但先別傷透心,與其說被針對的是你這個人,不如說,是父母這身分令我們變成箭靶。青春期是摧毁與重建並行的階段,只有從孩童身分破繭而出,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認知,長成大人。榮幸也不幸,我們自動成為他們練習掙脫的對象。也許是時候減少倚老賣老,多實習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爸媽少一點,當孩子的朋友多一點,看看能否華麗轉身?

3. 抓住可以擁抱的瞬間

在繪本《小傢伙》裡,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筆下的孩童會隨年月長成各種生物:先是愛尖叫的禿鷹寶寶,然後是撞翻家具的小笨象,再來是壞脾氣的噴火龍,後來還有倒吊在窗簾上哭哭啼啼的蝙蝠。但最令人疲於奔命的,不是這當中任何一隻,而是當種種變身都趕在同一段日子、甚至同一天之內不斷進行……

這樣的戲碼也曾在我家上演:上午是黑臉魔王,呼氣大一點都怕惹怒;中午變小刺蝟,在家塞耳機,在外跟家人保持三個車位(不是身位啊)的距離。待在孩子身邊,如履薄冰捱了一整天,心都累了,可是到了晚上,他/她卻突然變回從前那個親愛的小傻蛋,興高彩烈拉着你直說傻話……

在青春期的變與未變之間,不穩定是常態,只能提醒自己「既來之,則安之」。但是除了「安之」,我還試著多進取:趁孩子不討厭爸媽的片刻(真的只有片刻,而且必須四野無人),有時是剛睡醒,有時是臨睡前,爭取機會來個抱抱。這樣爸媽才能儲足自己的電量,應付下一個循環的冰河時期。

當孩子的爸媽少一點,當孩子的朋友多一點,看看能否華麗轉身?示意圖。 圖/美聯社
當孩子的爸媽少一點,當孩子的朋友多一點,看看能否華麗轉身?示意圖。 圖/美聯社

4. 把堅持留在刀口上

對孩子的生活要求,倘若說了一百次還是沒用,不必懷疑,那就是沒用啦。嘮嘮叨叨用來應對小學生還可,倘若用來應對青少年,卻等於自掘墳墓,惹來的反撲常常不合比例,甚至會莫名其妙地演成家庭大風暴。所以訓話務必儉用,把教養的堅持留在刀口上,專門用來抓住大是大非,育成正直善良的孩子。

至於那些不會把孩子養成壞人的惱人習慣,譬如書桌亂糟糟、襪子沒放好等,我提醒自己改用遊說和討論的方式,又或者在必要時使出絕招:「眼不見為淨」。

5. 穩住自己供給愛

在荷爾蒙風暴中,孩子的內心戲之激烈,不足為外人道,即使至親如爸媽。而我發現,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唯一該做、以及做了對孩子最有益處的事,就是穩住自己的情緒。那樣才能在孩子需要時成為他/她的靠山,不需要時要多低調便多低調。然而,無論多低調,供給的愛不能少也不能斷——誰說黑臉魔王和小刺蝟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愛?

守著,雪總會融

這些都是我當媽媽的功課。既然是功課,即是天天努力中,偶有失手時。而我想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專屬的難關;我的功課,也不一定是別人當父母的功課。但同路人分享非常重要。看到別人熬過了,常常是強心針,提醒我對孩子和對大家一直以來建立的親子關係,保持信心。即使有時失聯,有時刺痛,有時像是冰封了。守著,雪總會融。

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顛簸一定少不了,但走勢始終向上。我們期待著、相信著,像眼前的山峰。

坡上的竹竿逐漸趨近,兒子終於站到我們跟前。階梯上的他看起來比平常還高,差不多要仰望了。他伸手要取爸爸的背包,酷酷的說:「我想起來,可以替你拿這個。」

然後,一個人又朝頂峰走去。背上是爸爸的背包。步履輕盈地。

那是成長。殘忍時令人痛苦,絢麗時教人驚艷。我記住這背影,日後心靈有用。

(※ 作者:蘇美智,土生土長香港記者,出過幾本書,得過一些獎,筆下有同志有外傭有劏房家庭有輪椅人士有少數族裔⋯⋯沒想過,這趟輪到書寫自己的新移民心事。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示意圖。 圖/路透社
示意圖。 圖/路透社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獨立評論》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