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芷華/即使不強制,仍想在家工作?德國《居家辦公法》的勞動討論 | 獨立評論在天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王芷華/即使不強制,仍想在家工作?德國《居家辦公法》的勞動討論

德國官方針對疫情期間的強制居家辦公,雖然已經於6月底正式結束,但周邊的親朋好友,除了那些在強制期間也無法居家辦公的,幾乎無人真正恢復過去一週五天進公司的生活。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路透社
德國官方針對疫情期間的強制居家辦公,雖然已經於6月底正式結束,但周邊的親朋好友,除了那些在強制期間也無法居家辦公的,幾乎無人真正恢復過去一週五天進公司的生活。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路透社

德國官方針對疫情期間的強制居家辦公,雖然已經於6月底正式結束,但周邊的親朋好友,除了那些在強制期間也無法居家辦公的,幾乎無人真正恢復過去一週五天進公司的生活。

好奇一查,果然,根據醫療保險公司DAK進行的調查發現,九成受調查民眾認為恢復過去一週五日進公司的生活是「無法想像的」(undenkbar)。問到大家未來想要的工作方式,九成希望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時間可以在家;46%認為一半的時間在家、一半的時間進公司就夠了;10%的人則希望可以維持完全在家遠距工作。

那麼,實際的情況如何?在德國,雇主與受雇者在居家辦公議題上,各自遇到的挑戰與立場為何?

大型企業研發「混合模式」

Tagesschau(德國今日新聞)向十間德國DAX指數公司1進行調查,多數受訪公司希望共商出一套未來能夠長期應用的「混合模式」(Hybride Modelle)。初步概念是,每名員工每週進公司二到三天,處理必須在公司進行的事,其餘時間可以在家、或者其他員工認為工作效率最高的地方工作。

有趣的是,許多這類大型公司並未由總部發出一個統一適用整個集團的規範,原因或許可以參考化工巨頭BASF給出的理由:因為各部門實際的工作內容太不同。例如機器無法在家維修、實驗室人員也無法在家工作,因此大型公司傾向交由各個團隊和部門,依照自己的狀況彈性調整細節安排。該調查中,也有公司給出更明確的規定,如德意志銀行可以接受員工每週兩天在家辦公,未來也可能成為固定的工作模式,傾向跟進的還有BMW、VW、德國電信,也表示將盡可能為員工提供這樣的機會。

居家辦公期間員工權益最容易受損的情況主要是以下四種:工作時間難以界定、變相成為無償加班,被公司期待隨找隨在,家中工作設備不足,以及必需接受公司的數位監控。因此從雇員的立場出發,制定居家辦公的相關法規,將能夠保障員工權益,劃清工作界線。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歐新社
居家辦公期間員工權益最容易受損的情況主要是以下四種:工作時間難以界定、變相成為無償加班,被公司期待隨找隨在,家中工作設備不足,以及必需接受公司的數位監控。因此從雇員的立場出發,制定居家辦公的相關法規,將能夠保障員工權益,劃清工作界線。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歐新社

居家辦公需要有統一規範嗎?

德國雖然已經結束強制居家辦公,但這並不表示回到辦公室後,一切都回到從前。根據德國《職業健康與安全條例》,目前在辦公室內,每名員工至少要有10平方公尺的空間、每週進行兩次快速篩檢、在辦公室走動的時候必須配戴口罩、並且遵守所有的衛生規定,也就是安全距離、勤洗手等。但職業工會質疑,辦公室內實際的執行情況如何,是一個被難以被實際檢驗的環節。

德國n-tv訪問受雇方代表德國聯合工會(DGB)負責人Reiner Hoffmann,提到根據去年一份DGB未公布的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表示自從居家辦公以來,上下班的時間變得模糊,連自己安排的休閒時間也不敢關機;39%的受訪者則表示居家辦公期間,雇主期望自己「隨時都能被找到」。將以上兩種情況拿去詢問在辦公室上班者,同樣也會發生,但得到的數字較低,分別是34%和15%。

Hoffmann總結,居家辦公期間員工權益最容易受損的情況主要是以下四種:工作時間難以界定、變相成為無償加班,被公司期待隨找隨在,家中工作設備不足,以及必需接受公司的數位監控。因此從雇員的立場出發,制定居家辦公的相關法規,將能夠保障員工權益,劃清工作界線。

但雇主協會拒絕了針對居家辦公制定法規的提案。德國雇主協會聯合會(BDA)主席 Steffen Kampeter表示,所謂居家辦公的義務只是一種「官僚作為」(bürokratischen Aktionismus) ,雇主協會的主張是「為了讓經濟恢復正常,重新開始運轉,需要的是更多創新的彈性和自由,而不是立下更多的規條。」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走到辦公桌途中跌倒判賠 ,從辦公桌走到廚房跌倒不賠?

上述受雇者與雇主的相異立場,在政治場合當然沒有缺席。早在2020年11月,社民黨(SPD)聯邦勞動部長(Bundesarbeitsminister)Hubertus Heil就提議制定《居家辦公法》(Homeoffice-Gesetz),其中包括保障員工每年可以有24天在家工作的權利,但遭到基民盟(CDU)強烈抗議。最終Heil退讓,不再提24天在家工作的要求,但希望至少對居家辦公制定更明確的規定,以保障雙方權益。也可看出德國短期內並不會讓居家辦公在未來消失。

德國目前仍未頒出一套正式的《居家辦公法》,但還是稍微「動」了一點。2021年5月底,聯邦議院通過了一項《勞資委員會現代化法案》(Betriebsrätemodernisierungsgesetz),雖然主要是針對居家辦公設備進行規定,並未觸及敏感的工作時間及數位監控等規範,但至少定義了一件事:該法案中規定,未來居家辦公時,從辦公桌走到廚房、廁所的途中跌倒,都可算是工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2020 年一位女士在走去她特別為了居家辦公打造,位在家中地下室的「家庭辦公室」途中跌了一跤。德國聯邦社會法院判定這算是工傷,予以理賠。但另一位同樣在工作時間從居家辦公桌走到廚房途中受傷的女士,卻沒有被認定工傷理賠。德國保險業總協會(GDV)在針對居家辦公線上諮詢時表示,隨著居家辦公數量的增加,這種難以界定的情況也可能增加,目前對居家辦公的員工,各類保護仍非常不完整。

疫情的反覆,像是對人類社會投出的一顆顆變化球,反映出雇主與雇員各自接招時立場的不同,也在政黨間開闢了新的論述戰場。目前德國官方強制的居家辦公令雖然已經收回,但各間公司保有各自的決定權,多數仍維持過去數月間的居家辦公彈性。畢竟就算回到辦公室內,仍需遵守防疫規定,而是否遵守防疫規定,目前仍是各單位自由心證,官方無法一一檢驗。或許,許多公司也透過這段居家辦公的時間,發現過去有許多不需要出的差、許多會議透過遠距離數位討論即可解決。值得觀察的是,如果《居家辦公法》真的成立,這場疫情有可能就此更迭了德國的職場生態。

(※ 作者:王芷華,現居柏林,柏林紡織時尚策略公司Fassade主理人。專注領域:全球化為基底,紡織時尚發展史為譜,思想德國今日樣貌。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許多公司也透過這段居家辦公的時間,發現過去有許多不需要出的差、許多會議透過遠距離數位討論即可解決。值得觀察的是,如果《居家辦公法》真的成立,這場疫情有可能就此更迭了德國的職場生態。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歐新社
許多公司也透過這段居家辦公的時間,發現過去有許多不需要出的差、許多會議透過遠距離數位討論即可解決。值得觀察的是,如果《居家辦公法》真的成立,這場疫情有可能就此更迭了德國的職場生態。在家工作示意圖。 圖/歐新社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獨立評論》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德國DAX指數,包含德國主要30間收益最高的公司在內,是德國重要的股票指數,耳熟能詳的Adidas、西門子、德意志銀行、BASF、BMW、戴姆勒、SAP、大眾汽車VW等都是其中一員。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