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政黨票要投給小黨?選你所愛,別怕浪費選票! | 陳方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為什麼政黨票要投給小黨?選你所愛,別怕浪費選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家都說,總統大選的結果可能已經定了(但還是可以看看老宋的逆襲,第二名之爭還很有戲),不過,立委選舉其實才是未來幾年的關鍵啊!該怎麼投自己的立委選票,尤其是選黨不選人的「政黨票」呢?我的選擇是這樣的:看看哪個黨最有可能成為稱職的反對黨、最可能去反映當下台灣最需要做的各種政策調整,就應該要把立委選舉當中的「政黨票」投給她們。

▎為什麼政黨票要投給小黨?

現行的區域立委是採取單一選區簡單多數決的選舉制度,而這種制度會讓每個選區都變成兩大黨的對決(學理上叫做「杜瓦傑法則」,選票結果會集中在最有可能當選的前兩個人身上),過去兩次選舉都印證了這個結果:只有大黨的候選人可以當選區域立委。

而我們的不分區立委設計,一方面是要甄補全國性的、專業性的立委來補區域立委的不足,一方面這種混合式的制度也是為了平衡單一選區制度的「不比例性」(也就是說,「選票」轉換成「席次」之間被浪費掉的選票,單一選區制度是最高的,這是故意的設計,目的是提升選出一個可以單獨過半的多數黨的機率)。也就是說,政黨票的設計,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多元的聲音能夠進入國會,彌補單一選區制度下被犧牲的少數民意。

除了制度上的原因,投給小黨的理由還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小黨比大黨來說更有動力在國會裡面用力監督政府,因為她們的資源有限、支持的選民數目有限、曝光度也有限,所以必須要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吸引更多的選民。第二,小黨比較不用在意大黨當中的不同政治力量,更不需要在乎「黨意」、「黨紀」,可以專注在自己最關切的議題。舉例來說,一位財經專業的不分區立委,在大黨當中可能會顧忌到會得罪大金主、得罪地方首長,而不敢推行稅制改革方案,在小黨中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第三,即使小黨有可能進入國會的人數可能不多,但是現行制度規定,只要三個人就可以組成「黨團」,參與到法案的協商當中;現在立委總人數其實很少,每個專業的委員會也沒幾個人,因此即使一兩個人進到委員會當中,也是相當的機會去影響決策。

▎我的政黨票選擇

我認為必須考量的點是:評估哪個黨最有可能成為稱職的反對黨、最可能去反映當下台灣最需要的政策方向,就應該要把立委選舉當中的「政黨票」投給她們1

對我來說,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所以我的選擇對象就是「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因為他們主打的議題是分配正義和環境保護。當然,每個小黨對於未來的政策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或說,給人感覺有不同的優先順序)。例如,台聯及其合作夥伴基進側翼,主要是把處理「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體制問題」以及「中國因素」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當然是非常重要及根本的價值,也很值得考慮。又如,時代力量的主張是分配正義和憲政問題同時談,不特別談說哪個比較優先,他們的選舉策略和四年前的台聯有點像,都是與民進黨進行密切的合作(差別在於台聯不需要推出區域候選人即可參選不分區),我覺得他們的不分區立委政策和主張含蓋較廣,但優先度則比較不做強調。

國民黨即將成為最主要的在野黨,可是他們會是稱職的反對黨嗎?我認為並不會,因為在執政8年且經濟與民生問題看來出現很大問題的同時,他們的主張看來並沒有什麼改變,而且也還沒有覺得施政出了什麼問題。現在,他們的立委候選人有很多連選舉旗幟都不敢掛自己黨的黨徽或名稱,拚命淡化國民黨的色彩。別人說該候選人是國民黨的,例如去談說馬英九/朱立倫/王如玄支持他們、幫他們貼上國民黨字樣,竟然還會被告上法院、或者是被強制拆除看板。這樣一個連自己人都不認同的政黨、推出不分區名單被各界罵到不行的政黨,就讓他們好好休息沉澱一下吧!

跟國民黨系出同源、過去幾年在立院投票全都跟國民黨一致的,這次應該也不要再給他們機會了(是的我就是說親民黨跟民國黨),因為,投給他們跟投給國民黨完全是一樣的事情啊!甚至,比如說像親民黨,先不論宋楚瑜過去威權時代打壓自由的「豐功偉業」、以及在省政府時期創下了多少的負債紀錄,宋楚瑜在兩岸政策上面是跟連戰同等級地向中國靠攏,前陣子親民黨也參與了中共的閱兵。至於強調自己是「正統國民黨」的新黨,二十年前成立的時候以「反共、反金權、反台獨」為主要訴求,但今天已經變成既不反共(例:主張要跟中共一起創造中國人的榮光),也不反金權(例:認為連戰家族以權謀貴叫做實力),投票前也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投給小黨是浪費選票嗎?

投區域立委的時候,同時要考量候選人的在地連結和政見,政黨形象,有時還要想想看候選人當選的機率,如果最喜歡的那個人當選的機率太低,人們常常必須把票投給「比較不討厭的那個人」,以阻止最討厭的那個人當選,這個在學理上叫做「策略投票」,完全是一個理性的選擇,不過,它代表的是必須放棄自己心中最理想的那個選擇。

然而,現在很多人在說,小黨在政黨票方面的得票太低了,投給他們也會浪費選票。這種說法其實有待商榷。

其實,政黨票投給小黨一點都不會是浪費選票,每一張票都是有意義的:如果小黨過了第一個門檻,2%(約25-30萬票),下次選舉不需要再多付200萬的保證金(沒達到的話必須要提十席區域立委候選人去當砲灰才能提不分區,一席20萬元保證金,而且多半拿不回來)。這兩百萬對小黨來說是相當高的一個數字,像是綠黨在上次的立委選舉當中,光是付保證金就比總競選經費還要高。

如果小黨過了第二個門檻,3.5%(約45-50萬票),每年可以領取政黨補助金(一票50元,約2000萬元)。這四年來,國庫給國民黨的補助超過11億,給民進黨9億,台聯2億,親民黨1億多元的補助金。這些錢對大黨來說是錦上添花,但是對小黨來說,在選舉經費高漲的今天,這樣的補助是小黨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小黨沒有數以千億計黨產,獲得的政治獻金也比大黨少很多,更不像某些大黨一樣可以常常獲得工商界自發性地拍廣告力挺

最重要的是,如果小黨超過5%門檻(約70萬票),可以分配不分區的席次。這個門檻其實不甚合理,因為一共34席立委,理論上應該要3%的選票就獲得一席才對(3%*34=1),這樣的高門檻是兩大黨當年聯手通過的,為了防止太多小黨進入國會。我們的不分區席次其實是相當少的,只佔區域立委的一半而已,本來就已經很難去平衡「單一選區制度」(區域立委)偏向大黨的選舉制度了,又設下了5%的門檻,只是讓小黨進入國會難上加難,以致於多元聲音被排除在國會之外。所以,政黨票更應該考慮投給小黨!

▎小結

更多成熟而多元的小黨,才能夠去督促大黨們不要只注意到財團的聲音,將現在已經過度傾斜到資本家的狀況稍微導正回來。因為,財團們都需要政治代理人,而他們只會去投資在可能的掌權者身上,也就是大黨政客們。而這些受到幫助的候選人勝選之後,必定要對財團有所回報。(參考:〈「贏家通吃」的政治經濟學〉)就這點來看,我們都必須更加嚴格看管即將執政的民進黨的各種行為。

本文主要是想提醒大家應該要好好地考慮一下「政黨票」要投給誰,並且簡單論述一下筆者個人的選擇判準是什麼。好好珍惜手中的選票吧!「對政治冷漠,下場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的至理名言。

 


 

最後,引述一些素材,告訴大家我們的政黨票應該怎麼選擇。

  • 「不要以為投給小黨沒有用,事實上以現在的選制來說,投給小黨的效果會遠比投給大黨還要更好……從民主政治來說,你的那一票本來就應該代表你表態你真正支持的理念,從利益面來說,因為你投給自己真的想投的那個黨,即使它很小,但就剛好過5%門檻了,你的一票就能讓台灣的政治能夠更多元而健康。」——李柏鋒,〈2016立委選舉政黨票的評估〉
  • 「甚麼叫做浪費投票?含血、含淚、含恨的人,是自我浪費他的票,這個是真正的浪費。投給那個曉得自己在幹甚麼的政黨,一個主張非常明確的政黨,這是不是浪費選票,這是人民意志的表現!」——姚立明,演講短片
  • 關於不同的選舉制度基本介紹、各種門檻,以及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專有名詞,請參閱: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制度ABC〉
  • 用簡單好懂的圖文來理解立委和政黨的立場以及法案的承諾,請看沃草,〈立委出任務〉
  • 了解立委在做什麼、選舉制度等,請看關鍵評論網,「立委衝啥毀」專題。
  • 筆者對兩大黨不分區立委名單的看法分別整理在這裡:民進黨國民黨

 

註1:

當然,這個標準是比較適用於認為「制衡」價值很重要的人。有些人會覺得讓最可能的執政黨——也就是民進黨——的席次愈多愈好,因而把政黨票投給她們,這當然也是一種選擇,只是不是我個人的選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