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外交成績:元首「公開談話」為何重要? | 陳方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蔡英文過境美國的外交成績:元首「公開談話」為何重要?

蔡英文日前過境美國時參訪NASA,為我國歷任總統首度參訪美國官方機構。 圖/取自蔡英文總統官方臉書
蔡英文日前過境美國時參訪NASA,為我國歷任總統首度參訪美國官方機構。 圖/取自蔡英文總統官方臉書

日前,蔡英文總統因出訪行程而過境美國引起海內外關注,綜合來說,此次過境行程,有幾項突破。首先,在過境洛杉磯時,訪視僑委會下屬洛杉磯僑教中心,這是我國總統首次訪視我們自己的官方單位;第二,她參訪了雷根總統圖書館並公開發表談話。最後,則在回程過境休士頓時,前往參觀NASA太空中心。這是我國歷任總統首度於過境時公開拜會美國聯邦政府直屬機構、首次在聯邦政府機構發表公開談話。

國際外交場合上,各種行為大致可以分成象徵性、儀式性,以及實質性的事情,不同類別的動作雖可以區分開來看,但常常是互為表裡。同樣是元首講話,在哪邊講、跟誰講、「名義上」是公開還是私底下,雖然都是很象徵性的東西,但在外交上的意義卻是完全不同,因為那代表了「我國」實際上(可以)被他國對待的方式。

元首出訪行程的外交烽火

以「我國」的特殊狀況來看,台灣元首能去的地方其實並不多,去美國時,現階段也僅能以「過境」的名義,而非拿美國簽證到美國「訪問」。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官員是不能夠進到任何美國聯邦政府的機構,即使外交人員要跟美國國務院(相當於外交部)的人談話,普遍也不能在官方機構建築裡談。過境時,台灣元首可以見誰、可以跟誰講電話、記者可不可以隨行、資訊可不可以公開宣傳,以及總統可不可以公開發言、在什麼場合發言,各項事情都是一項一項去談出來的,多數時候都必須在象徵意義上把它安排成一個「不是」國家元首出訪的狀態,而是很個人化的「私下」行程。至於像是拜訪我們官方所屬的僑務或外交機構,在過去更是無法想像的事。

以此次蔡總統出訪所引發的輿論風波來看,有意見指出,馬英九前總統也去過雷根總統圖書館,藉此批評本次蔡政府的過境行程,於外交困境上並沒有太大突破。

然而,2014年馬前總統造訪雷根圖書館只是「不公開」行程,報導上指出當年馬前總統訪問時談及雷根名言「共產主義將被遺棄」,也只能跟隨行記者說,不能「公開地」講。事實上,能夠造訪雷根總統圖書館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因為雷根是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人物,尤其對共和黨人而言,他更是一位偉大的總統。因此,持平而論,馬前總統於當年時空背景下造訪雷根圖書館已屬突破之舉,而現任蔡總統則是在外交上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其實沒必要以不同時期的「成就」來相互否定彼此。

近一兩年開始,在外交人員以及各界努力下,我國開始有官員可以跟美國的官員同台(但經常使用各種迂迴的、非官方的名義,例如參加學術研討會),此外,目前我國外交人員可以在美國使用外交車牌以及國務院發的駕照,如此類待遇也是近幾年才得以實現的。

在《台灣旅行法》通過之後,我國前往美國參訪活動的官員逐次增加,而在程序上所對應到的阻力也比以往減輕不少。易言之,雖然實際上美國「幾乎」已把台灣視為一個國家(在《台灣關係法》裡面也規定如此,實質上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然而在各種象徵意義上,我國還是無法達到跟一般國家同樣的待遇,間接也使許多實際上的待遇有待提升。在全世界各地的非邦交國方面,我們面臨的狀況都是一樣的。近年來,上述這些困境在美國的確在特定面向上已與過往有所不同,也讓人看到改善的曙光,除一方面是中美關係巨幅轉變下所造成,另方面也是我國外交人員長期努力維持各種交流的成果。

在中國全方位打壓台灣的狀況下,每回我國元首出訪都是相當重要的國際曝光與宣傳機會,中華民國總統以元首名義出訪,所到之處都是中華民國字樣和國旗,況且,美國接待的待遇提升,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地位提升。但相對來說,這些國際曝光與宣傳機會也自然成為外交的新戰場。

質言之,即使現階段我國在外交上取得以上的「客觀」成就,同樣會落入政治意識形態的鬥爭中,奚落、不以為意的意見有之,拚命貶低突破外交困境所取得的成就亦有之,遑論附和中共恐嚇者也不少。這樣的惡鬥,其實對在海外推動外交關係正常化的外交人員來說,可以說「冷暖自知」。

蔡英文總統於雷根總統圖書館公開發表談話。 圖/路透社
蔡英文總統於雷根總統圖書館公開發表談話。 圖/路透社

照例發作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檢視市面上相關輿論,即可發現上述所言的自我貶低與嘲諷的見解。回顧這次出訪行程,出訪前在輿論上即有各種淡化、貶抑處理的傾向,如我國前駐美代表對媒體表示,「外交沒有突破」,並指摘以前我國就有元首參訪行程,而各級官員早就可以任意進出美國等,對外交突破的說法表示不以為然。

接著,在過境美國時,蔡總統因路過85度C買了杯咖啡而引發風暴(85度C遭對岸網友舉報為台獨企業,使85度C發佈支持「九二共識」之聲明,卻依舊抵擋不了下架與被查水表的宿命)之後,譴責、賤斥蔡總統的輿論聲浪不在話下,儼然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集體發作。這也是台灣近年來在兩岸關係相關議題上的一大特色:明明窮盡打壓之能事的是中共,卻有許多不容小覷的意見認為都是執政者的錯、把過錯怪在自己人頭上。事實上,以美國本土的輿論看來,多位學者與前AIT官員皆批評中共當局不當干預商業自由,對照台灣本地的主流意見來看,「85度C事件」似乎仍未能進一步推展僵化已久的公共對話,反而更成為傳統政治意識形態的動員工具而已。

一切追根究底,這樣的僵局仍然在於許多人所堅持的「承認九二共識」,或者更進一步來說,把兩岸關係的過錯怪罪台灣方面的人,認為不承認九二共識並不務實、對兩岸關係毫無建設性,而若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兩岸將處於對立的未來。

但是,九二共識的內涵其實就是「一中原則」,也就是「台灣屬於中國」這樣的指導原則。當中共處心積慮在全球無差別打壓與矮化我國,不管是官方還是私人單位都要標記讓台灣成為中國(PRC)底下的一省,如果作為國民也去同意這樣的說法,這才是無建設性的反應與作為。

筆者認為,積極反對「台灣屬於中國」這樣的「一中原則」相關論述,就是現階段台灣最需要做的事情。而這並不僅有在口頭上放棄九二共識這麼簡單的事情,還得好好思考中共在國際上的宣傳,以及各種要把台灣事務國內法化的行為及後果(例如最新的事件是要開始發放台灣居民居住證)。

國族認同和國家未來統獨走向的問題一直都是台灣政治當中最重要的爭執點,一直未能形成一種清楚的共識並向國際社會發聲,或許也是我們國家的狀態一直很「不正常」的原因之一。

最後,本文提一個最基本、最概略的大方向來做思考,如果我們從中美兩大強權互動下的角度來看的話:台灣目前的各種國際困境,主要是由於哪方造成的?是「誰」導致我國的「不正常化」?冷戰期間與之後,中華民國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不管是經濟、軍事以及各方面,長年仰賴的支持對象是哪一方?許多人在討論中國與美國邁向競爭性關係的同時問到:「小島國家要往那邊站隊?」其實替代選項根本不存在,我們該問的是,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人民,是否有選擇不站隊美國這邊的自由?

蔡英文總統出席美國休士頓的台商產業論壇。 圖/路透社
蔡英文總統出席美國休士頓的台商產業論壇。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