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比我們會教小孩?錯誤的「國際觀」比小孩哭鬧更可怕 | 陳方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西方人比我們會教小孩?錯誤的「國際觀」比小孩哭鬧更可怕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一位遊歷世界的暢銷作家、NGO工作者,繼前陣子寫文章批評批踢踢之後,又發出驚天之文〈為什麼飛機上永遠是華人的孩童最吵?褚士瑩告訴你西方人這樣教出體貼孩子〉。身為一個新手爸爸,看了該文而且發現該文有上萬人按讚、按讚數目還持續增加,覺得有必要出來說幾句話。

該文主要論點是說,飛機上永遠都是華人小孩最吵,其原因是西方人教小孩子很有一套,而華人父母教導方式有問題。褚士瑩舉出來的論證是,法國人會教小孩「邏輯思考」,而美國人的父母帶小孩出門都很小心,甚至他朋友還遇過有爸媽寫字條給飛機上的乘客,事先就對他們說抱歉,反觀華人都對小孩太過照顧,寵壞了小孩所以他們出門就會亂吵。這篇文章有許多的問題,讓我一個一個來談。

用兩個案例以偏概全

首先從邏輯上來看,這篇文章出現嚴重的以偏概全,作者用一種非常具有偏見的態度來描述「小孩會吵」這件事情。整篇文章的語氣就是一種「西方文明就是比較高尚」的態度,除了批評華人,還不忘講一下南亞(印、巴、中東國家)的小孩也很吵,還特別強調說自己不是對國家有偏見、不是偏愛西方。然而,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東方的小孩比較會吵?作者只憑「兩個案例」就說西方小孩不會吵、西方父母很理性,這不會太偏頗一點嗎?

小孩吵鬧根本是不分國藉的,尤其是愈小的小孩(憑常識,再加上筆者自身的搭飛機、在美國讀書及旅行經驗)。每一個爸媽帶小孩出門,無不是大包小包帶一大堆兒童用品,而且多半在心情上也是特別小心謹慎,褚士瑩憑什麼用兩個案例就否定東方的父母不會用心對待小孩?憑什麼來推論說所有的法國父母都會出門在外時教小孩邏輯思考?又憑什麼說所有的美國父母都很替同飛機的乘客著想,而華人父母不會?

如果要舉單一個案的話,那筆者也可以來講故事。我在美國就有認識一次帶四個小孩的父母,他們帶小孩出去就是任由他們到處跑跳,原因很簡單,因為顧不動四個人,尤其有三個男孩。另外,像褚士瑩一樣用「朋友的故事」,我也可以舉朋友對該文章的評論。我朋友說他聽過有美國父母出門前會先灌小朋友感冒糖漿讓小朋友昏昏欲睡,這樣就不會吵到別人了。一個案例能說明什麼呢?

邏輯上的謬誤不只以偏概全。作者用「他朋友的案例」告訴大家,在飛機上遇到有美國爸媽帶小孩上機,還先寫紙條和準備小禮物給其他乘客,請他們多包涵,看上下文,作者似乎想論證說華人父母比較不會替別人著想。然而,如果西方父母教養比較強、小孩都不哭不鬧,父母何必準備紙條和禮物?這論證豈不是前後矛盾?

除了在邏輯上的謬誤之外,該文在寫作上面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是,他舉出來的「美國父母寫紙條給乘客」的故事,其實在國外媒體上面已經被報導過了,而褚士瑩說他朋友在飛機上遇到,在該文中還抄了紙條內容(這點是真的我朋友把紙條內容拿去google之後發現的,必須給我朋友credit)。如果真的是褚士瑩的朋友遇到這個寫紙條故事的當事人,那也未免太剛好了一點?就算是真的這麼恰好,這樣子的寫作仍然有違公共書寫的倫理,因為沒有適當的引用出處,這在國外是會被指控抄襲的,最有國際觀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用錯誤國際觀帶小孩的謬誤

討論完邏輯問題,再來看看該文中所舉出來的帶小孩方式。從該文看來,褚士瑩根本沒有親身帶小孩的經驗,因此有誤導之嫌。小孩在外哭鬧有各種不同理由,而且,每個小孩的個性不一樣,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

讓我們再憑常識想一下,「教小孩邏輯思考」跟「他們會不會在搭飛機時吵鬧」,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就算我們先不討論年齡很小的小朋友好了(我的小孩正好就在出生不久後就有搭飛機的經驗,美國的學校小兒科醫生跟我們講了一串上飛機注意事項,就是沒有包括不要讓小孩哭,原因是:每個小孩都會哭,這是很正常的。而我看朋友臉書牆上的討論,甚至有人遇過家醫叫父母完全不用在意旁邊乘客的,因為這樣會容易慌亂),假設小孩已經聽得懂大人在講什麼了,在飛機或其他大眾運輸上面,當小孩子餓了、對飛機的噪音感到受不了、想換尿布、想睡覺卻因為座位不舒服而睡不著的時候,褚士瑩說這時候應該要像法國父母一樣來進行邏輯訓練,問小孩:「你想獨自生活嗎?獨自生活有什麼優點與缺點?」「你應該尊重別人嗎?尊重別人在團體生活中是必須的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嗎?每個人都應享有相同的權利與義務?」

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不哭得更大聲才怪!如果哪一個人可以發明一套安撫小孩的「邏輯訓練術」,趕快出書,肯定全球暢銷。小孩哭鬧,就是因為有什麼需求沒有達到,這時候要不就是去滿足小孩的需求(餵食、換尿布、安撫),要不就是好好跟小孩溝通狀況(如果夠大能夠溝通的話),跟小孩說這種狀況該怎麼樣調適比較好。

當然,像褚士瑩提出的法國父母進行「邏輯思考訓練」當然也是一種轉移小孩注意力的方式,但前提是小孩可以聽得進去,而且沒有其他的需求沒達成。這種方式可以參考,但是要拿來論證所有父母都應該學該文當中的法國父母,這就太超過了!(看到「訓練邏輯讓小孩不哭」這樣的論點,令人想起前陣子好幾位大學教授跑出來說讀古文才會孝順,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來一起讀古文觀止啊?)

當遇見有小孩哭鬧的時候,褚士瑩的說法是,「我所認識的華人家長,當發生同樣的事時,卻大多數覺得需要不斷卑微地向孩子說『對不起』」。我真的很難想像向小孩說對不起是在什麼狀況下說的。

在我成為新手爸爸之後,在大眾交通工具上面就特別去注意其他爸媽是怎麼帶小孩的,至少我到目前為止還沒看過有人是跟小孩說對不起的。爸媽看到小孩在哭,多半的反應都是趕快找出小孩是哪裡不舒服或是發生什麼事,許多時候,我們會看到爸媽開始恐嚇小孩,說「再哭的話警察來把你抓走喔!」這種恐嚇方式到底好不好,我們還可以再討論,不過,說對不起是哪招我還真的不清楚,而且該文說大多數華人家長都是如此,這實在跟日常經驗相距太遠,看起來可能又是用一兩個案例就推估全部的人,不然就是只講很特殊的一些場合。

我想給褚士瑩及其讀者的建議是,國際觀不是讓我們拿來盲目地讚揚西方、貶抑自己的,用這種方式來談論帶小孩的方式,那更是錯誤百出。

面對哭鬧的小孩應該怎麼辦?

首先,身為旁觀者,最好的事情就是用同理心對待,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不可能有小孩子不出門。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像褚士瑩一樣,文中說自己不會去說教、不會去叫父母多學外國人,又說自己和旁人是眾多「忍了很久的善意陌生人」。對爸媽來說,看了這樣子的文章只會增加帶小孩出門的壓力,並且加深一般讀者的錯誤信念:「小孩哭鬧就是因為這對父母沒有像西方人一樣教好小孩」。

身為父母,我會做的事情就是盡量去跟小孩溝通,如果小孩還太小無法溝通,則盡量去安撫,找出小孩哭哭的原因。褚士瑩文中提到說要教會小孩尊重團體生活、不應該在公共場合吵鬧,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實在沒有必要拿西方文明優越論來貶低所有的華人父母,況且這根本也不是小孩子會哭鬧的原因。批判思考、哲學問題都不是拿來哄小孩的最常見工具。批判思考其中一個重要的點是說,像我們這樣的一般人,不應該因為一個作家或任何人的名氣大,而相信其所有的話,更不應該用崇洋媚外的心態來責難我們身邊帶著小孩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的父母們。

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心中立刻想起另一篇文章〈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標題已經很貼切地說出我的想法,而內文第一句就是在講台灣人喜歡歧視的事。身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作家,用錯誤的觀念教大家帶小孩,整篇文章又加深了歧視的成見,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面對小孩哭鬧,父母們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聽信從google論證帶小孩方式的作者所說的話,進而妄自菲薄,反而進退失據。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都有其生活的規律。父母需要的是身旁的大家一點鼓勵,在小孩哭鬧時一點加油打氣的眼神,而不是翻白眼,更不是有人拿哲學問題來叫小朋友思考人生的大道理。台灣的生育率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低的,營造一個對小孩和父母友善的環境更是格外重要,而這要從每個人的心態開始做起。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