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創意街區?借鏡日本長濱的黑壁公司
台北若要善用世界設計之都名義,改進設計產業環境及都市生活品質,則需要有兼顧文化與商業的街區經營機制。日本滋賀縣長濱市,政府與民間企業合資成立街區公司,為小城注入新活力,成為地方再生典範。
台北是2016年的「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但到底什麼是世界設計之都?根據主辦單位「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簡稱Icsid)的定義,世界設計之都是一個城市宣傳計畫,每兩年徵選一個運用「設計」促成社會、文化與經濟進步的城市,頒予此效期為一年的頭銜,以表彰其成就。
然而,世界設計之都尚未開辦,台北市政府就已飽受批評。由於Icsid的組織使命是「保護並推廣工業設計產業」,因此,每個獲選世界設計之都的城市,都需與Icsid合作,舉辦一系列與設計有關的國際性活動,但市府在這方面斥資過鉅(超過台幣10億元);至於民間真正期待的,亦即以世界設計之都名義,針對設計產業環境及都市生活品質的改善作為呢?自2013年起市府推動的16項相關軟、硬體計畫,有多項因規劃不善,在市府團隊輪替後即停擺,整體而言成果有限,民眾也無感。
▎汲取歷屆世界設計之都經驗 街區經營應兼顧文化與商業
那麼往年的歷屆獲選城市又如何?韓國的首爾(Seoul),藉由推動超過100項的城市工程,包括30多條街道的公共藝術化,以及打造駱山公共藝術區、安養藝術公園、大學路表演藝術聚落等地,大幅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與設計意識。
芬蘭的赫爾辛基(Helsinki),有25個街區內的設計商店、畫廊、工作坊、博物館、餐館、酒店和設計機構等200個地點,均曾參與世界設計之都相關活動,成功觸及了全市2/3的居民,市府更提出為期兩年的延伸計畫,以將設計與公共政策做更緊密的結合。
南非的開普敦(Cape Town),則一方面發展大規模的交通基礎建設,另一方面在市內各地舉辦藝術街區、街區餐車嘉年華、設計街區博物館、街區交響樂、開放式街區、街區教會治療等活動,此外,市府亦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流程納入的都市計畫程序,促進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對話。
相較之下,台北提出了創意街區發展計畫,卻只是請來8個設計團隊,在8個街區分別與獲選的若干店家互動,完成44面小型招牌的美化。
放在歷屆世界設計之都的脈絡裡面來看,台北提出以「街區」尺度進行城市改造的努力,是符合慣例的,但街區的經營絕不應只限於招牌美化、變電箱彩繪等微型改造,而應實踐所謂的「文化領導的都市再生」(culture-led regeneration)概念,即透過文化手段來達成一地的整體轉型與再生。
街區的經營,若能兼顧「文化」(包括凝聚社區認同、保存文化資產等)與「商業」(包括創造觀光效益、活化文化資產等),就可說是落實了文化領導的都市再生,在過程當中,則需要政府的介入,以取得文化資產,並整備街區空間。換句話說,街區的發展,需要的是一個獲得政策支持的街區經營機制。在日本的滋賀縣,政府與民間企業合資成立街區公司,為小城市長濱注入了新活力,成為地方再生的典範。
▎市府與民間企業合資成立公司 取得街區歷史建築並活化經營
長濱市位於京都東北方的滋賀縣、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之北,人口僅6萬多人。1573年,織田信長任命豐臣秀吉為此城城主,秀吉擴建此城,形成區域貿易中心。出身於此的名人,包括豐臣政權重臣石田三成,以及庭園建築巨匠小堀遠州。長濱於整個江戶時代皆繁榮不墜,歷經明治維新亦然,卻在步入現代後逐漸失去經濟活力,城市亦缺乏觀光特色,市中心的若干歷史建築甚至瀕臨拍賣或拆除的處境。
建於明治時期,因建物顏色而被長濱市民暱稱為「黒壁銀行」的兩層樓洋風建築「國立第百三十銀行長濱支店」,於昭和年間轉作天主教教會使用。1987年,教會因搬遷而欲將原址賣卻,致使地方上的有志之士決定立即採取行動,次年,由長濱市政府與八個民間企業共同出資的第三部門團體──「黑壁公司」(株式会社黒壁)成立了,目的即為保存並活化這棟建築。
黑壁公司派員進行國內外考察,在歐洲發現「有玻璃產業的地方就有人潮」,遂決定將玻璃產業引進長濱。1989年,名為「黑壁廣場」(黒壁スクエア)、含有三棟建築的建築群正式啟用:從銀行、教會變身而成的1號館「黑壁玻璃館」(黒壁ガラス館),及鄰近作為玻璃工房的2號館、作為餐廳的3號館。
此後,黑壁公司也陸續買下周圍的歷史建築並進行活化,以擴大黑壁廣場的範圍,甚至曾提出造街的計畫,總計建立了30個直營據點,以美術品、民藝品、陶藝、音樂盒、玩具等商店,及餐廳、茶屋、咖啡店、藝術展覽空間等不同方式經營。黑壁廣場也針對多種手工藝開設了體驗教室。
為使長濱市街更加繁榮,黑壁公司也資助其他80餘間從事民俗性產業或支援性產業的商家。此外,黑壁公司還致力於社區營造,包括民俗祭典活動的舉辦、美食及文化報導的出版、地方產業的研究及推廣等,意在逐步鞏固地方認同,使強大的社區意識,與商業發展能夠產生相互加乘的效果。
今天的黑壁廣場,作為日本最大的玻璃藝術展示地而聞名,每年吸引約200萬觀光客,也成了琵琶湖之北的最大觀光景點,日本全國以地方再造為志業者,更紛紛前來長濱考察。
▎老屋新生 活的保存 公私合夥的街區經營法人可從大稻埕開始
公私合夥的街區公司「黑壁公司」在長濱的經營,同時成功引發了本地人的參與及外地人的造訪。對於歷史建築,黑壁公司在盡到保存與維護責任的基礎上,沒有包袱地發揮了想像力,引進與當地脈絡素不相干的玻璃產業作為核心使用方式,再納入其他文化創意產業(至於餐廳與咖啡店則只是附屬而已),而且不只是展售,還有體驗活動等教育推廣,以吸引更多遊客。在本業以外,黑壁公司重視在地民俗與社區營造,與整個長濱的居民共存共榮。
台北最有條件採用這種模式的地區,莫過於大稻埕了──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基於「都市針灸」、由點而面推動都市再生的理念,而設置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s,簡稱URS),係對歷史建築進行修復並引入新的使用方式,目前有10處,其中半數都在大稻埕,可見大稻埕本就是政策亟欲介入之地,而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業者進駐大稻埕的趨勢也越加明顯,例如世代文化創業群所經營的小藝埕、民藝埕等文化街屋。倘若官、民兩股力量能在大稻埕合流,組成類似黑壁公司那樣的法人,當能為特色街區的經營與發展打開新的局面,這模式一旦奏效,亦能複製至台灣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