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並進終結內湖塞車?借鏡倫敦的河川巴士 | 邱秉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水陸並進終結內湖塞車?借鏡倫敦的河川巴士

水陸並進終結內湖塞車?借鏡倫敦的河川巴士。 圖/Transport for London
水陸並進終結內湖塞車?借鏡倫敦的河川巴士。 圖/Transport for London

欲減少自駕到內湖上班的人數,市府應該建設多種能有效率進出內湖的公共運輸,但公車專用道不先劃設,快速公車恐怕快不起來。馬路會塞車,河川卻不會,台北應善用內科的臨水區位,借鏡倫敦的河川巴士,發展基隆河的通勤航運。

問對問題,才能找到關鍵的答案。面對內湖塞車現象,台北市政府問對問題了嗎?

僻處台北市東北隅、簡稱「內科」的內湖科技園區,目前擁有5千家企業、12萬就業人口,上下班尖峰時間,聯外道路壅塞不堪。市府該問的問題,顯然不應該只是「怎麼改善內湖的交通?」,而還有「為什麼這麼多人需要自己開車到內湖上班?」以及更根本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需要到內湖上班?」事實上,後面這兩個問題一旦解決,第一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欲減少自駕到內湖上班的人數,有兩個方法。一方面,是交通方式的改變──市府應該鼓勵「內科人不自駕」,包括:

  1. 建設多種能有效率進出內湖的公共運輸;
  2. 透過租稅減免等誘因,促使內科的企業針對其員工推出汽車共乘(car pooling)的獎勵制度與媒合平台(例如,家住天母、每天開車上下班的內科員工甲,加入公司內的或是跨企業的「共乘俱樂部」,可運用app找到想搭便車的俱樂部會員,並提供搭載服務,以換取俱樂部的酬勞,而搭便車者則只需付出低廉代價)。

另一方面,則是居住地點的改變──市府應該鼓勵「內科人住內湖」,包括:

  1. 在內湖地區興建公營住宅;
  2. 同樣可透過租稅減免等誘因,讓內科的企業祭出「內湖地區限定」的租金補貼,使原本於外地租屋的員工樂於到內湖租屋。

而為改變科技就業人口集中於內湖的現象,市府正在朝正確的方向走,那就是在內湖以外地區營造新的科技產業聚落,包括已啟用的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以及興建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以上的解方,明顯超出了交通的範圍,而牽涉到整個都市規劃。

為何這麼多人需自駕到內湖上班?為何這麼多人需集中到內湖上班?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為何這麼多人需自駕到內湖上班?為何這麼多人需集中到內湖上班?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市府策略頗啟人疑竇 快速公車恐快不起來 輕軌即是南北線翻版 捷運早鳥優惠誰捧場

而站在交通專業本位的台北市交通局,則提出了優先推動大眾運輸、提升道路系統效率及降低私人車輛需求等三大策略。這三大策略聽起來固然都很對,但若細究其下衍生的諸般行動(見下圖),則將發現不少問題:

  1. 闢駛快速公車在先、建立公車專用道在後,但以現在內湖的交通壅塞情形來看,公車專用道建立前,進入內湖地區的「快速」公車真能快速得起來嗎?恐怕也將堵在車陣中。
  2. 台北捷運的「南北線」,早已規劃多年,其路線預計穿越內科核心,往南跨越基隆河,與松山區、信義區、大安區銜接,再往南跨越新店溪來到永和與中和地區,這與所謂「內湖─信義軌道」的構想有什麼區別?交通局何必另立新名目、展開新規劃呢?真要蓋輕軌,也該與南北線的預定路線共線、作為前導就可以了,如此既省下規劃工夫,又能先行徵收用地;甚至,輕軌夠用的話,南北線就可以不要建,而若真要建,在輕軌的基礎上直接施工,亦能更快通車。
  3. 至於在市府方案中並未詳細說明的捷運「差別費率」,則是要推出捷運早鳥優惠,鼓勵民眾提早來到內湖上班,以降低尖峰時刻捷運文湖線的擁擠情形。但這真的能奏效嗎?若台灣科技業長工時現象一日不改,會為了省幾個錢而犧牲寶貴睡眠時間提早出門的民眾又有多少呢?

北市府的內湖交通改善方案,若細究則將發現不少問題。 圖/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北市府的內湖交通改善方案,若細究則將發現不少問題。 圖/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專用道不先劃設 快速公車快不了 應善用內科臨水區位 發展基隆河通勤航運

北市府「優先推動大眾運輸」策略中排名最優先的「闢駛快速公車」,目前已確定開闢汐止線及淡水線,預定2016年7月通車,另外萬隆線、三重線、板橋線與新店線則在規劃中,預定2016年底前通車。

汐止與內湖接壤,問題較小;真正較令人擔心的,是淡水線快速公車(淡海新市鎮─洲美快速道路─自強隧道─捷運劍南路站),以Google Map試算其行車時間,「交通順暢時47分」,乍看之下可以接受,但沿途所經的大度路、自強隧道皆是惡名昭彰的上班時間塞車路段,實際行車時間恐怕還需上修。

只有在公車專用道劃設後,淡水線快速公車才會是有效率的。在那之前,自強隧道的塞車問題難解,市府不妨跳出框架思考,善用內科的「臨水」區位,發展基隆河的航運,作為民眾上班通勤的又一方式吧!畢竟,馬路會塞車,河川卻不會「塞船」。

市府雖早在淡水河與基隆河有「藍色公路」的建設,目前卻僅作為觀光用途,例如業者經營的基隆河遊船,每日僅下午行駛於關渡碼頭與大佳碼頭間,班距為兩小時,假日縮為一小時。而在英國首都倫敦,市政府的交通局,則將河川航運視為大眾運輸的一種。

倫敦「河川巴士」船內舒適的客艙空間。 圖/Transport for London
倫敦「河川巴士」船內舒適的客艙空間。 圖/Transport for London

▎倫敦河川巴士班表固定 尖峰時刻擔負通勤任務 發船頻率每20分鐘一班

泰晤士河流經倫敦市中心,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在該河沿岸管理19個客運碼頭(pier),倫敦的兩個中心商務區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皆設有鄰近的碼頭。河川巴士(River Bus)的營運則交由領有執照的民間業者MBMA Thames Clippers執行,共經營五條航線,班表固定,其中三條航線擔負平日通勤任務,於尖峰時刻維持每10至20分鐘一班的發船頻率,尖峰時刻以外的頻率則為每20至30分鐘一班。

旅客登船前,可在碼頭購票,或用倫敦交通卡(Oyster)付費。收費採區間制。船公司亦發售優惠的週票、月票、季票與年票。

因應倫敦多雨的氣候,所有船隻的客艙皆為室內型。為維護安全,所有旅客皆保證有座位,不提供站位。客艙外有小小的甲板區可供賞景、透氣。船上有小型賣店(kiosk),供應飲料、點心等。

船上的廁所以及登船設施,乃至於碼頭的設計,都是無障礙式的,只有坡道,而無階梯,輪椅可暢行無阻。船上設有輪椅及自行車的擺放空間,寵物狗也可在繫有項圈牽繩的前提下與主人一同登船。

兼具通勤需求與觀光價值的基隆河,應發展水上航線,規劃定時航班。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兼具通勤需求與觀光價值的基隆河,應發展水上航線,規劃定時航班。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基隆河兼具通勤與觀光價值 應增設碼頭開辦定時船班 提升生活品質 營造旅遊特色

倫敦將流經市中心的泰晤士河視為發展大眾運輸的另一機會,在重要辦公地點附近設有碼頭,經營定時船班,於尖峰時刻維持至多每20分鐘一班的發船頻率;船上不但不禁飲食,甚而設有賣店,方便通勤旅客利用搭船時間購買早餐享用。

基隆河所經流域,有居住地區、亦有產業聚落,河濱公園整理頗善,內科的辦公大樓也是城市風景線,可說是兼具通勤需求與觀光價值的一條河川,現今僅營運觀光用途的遊船,是很可惜的;若能增設碼頭,開辦定時船班,再發售優惠月票,便能進一步發揮通勤的功能了。

如今大直地區已有「美堤碼頭」一座,但離內科核心區仍遠。市府可考慮在內科核心區附近(例如基隆河最靠近瑞光路的轉彎處附近)、未來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附近,以及基隆河沿岸的陸路交通樞紐(例如捷運劍潭站)附近各增設客運碼頭,並整備碼頭附近的步行路徑及接駁公車。如此一來,於內,民眾的平日通勤、假日休閒皆能獲得新的選擇,生活品質也隨之提升,於外,台北更多了一項城市旅遊特色可資宣傳。

留言區
TOP